<p class="ql-block"> 时日飞逝,今日,父亲离世已一周年了!总觉得父亲并没有远走,音容笑貌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抗日战火纷飞的1941年6月,那年的农历六月是润月,润六月要好几十年才一次,算命的说,六月出生人,水稻正熟,注定衣食无忧。父亲出生不久,祖父就逝世了,父亲在五兄弟姐妹中排最小的一个。最大的哥哥给国民党拉壮丁,后来一直没有回来过;二哥做一些小修理的工活为生;三姐、四姐嫁得不远,在附近乡镇。所以,父亲小时候生活是艰难的,靠哥姐接济。好在父亲自小聪颖,他读过私塾,中学在县一中,高中转到电城的红卫中学。那个时候,读上高中都是很少人的了。父亲说起那时去电城上学校,没有车,几个同学沿路汇合结伴,一直走路,半路还要带备番薯充饥。还几次说到他高考的作文题目是《雨来为什么不死》,不知道雨来是一个少年的名字,好多同学都发挥错了,说完大笑。</p><p class="ql-block"> 父亲高中毕业后,当时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参加红卫兵,在不同的派别里认识了后来的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做为当时的“政治学徒”(文化大革命时对储备培养干部的称谓)上山下乡,到过廉江、阳江等地搞“四清”运动,那时候补给很艰苦,吃住干活都在农家,“经常吃番薯干,吃到脚筒肿”。后来国家修建湖南的平煤铁路,在陈村公社召集了100多人去支援。公社派父亲带队,母亲也跟随。湖南回来后,父亲在公社任职一段时间,还兼顾做公社的广播播音员。多年后,他的朋友说笑起父亲当时经常酒后在广播里唱起粤剧,因为那时没有像现在有CD磁带。父亲的朋友笑着说,听着粤剧,那喇叭好像都有酒味流出来。🤭再后来,公社安排父亲在汽车修理厂工作,大概在1980年前后了。那时候我已懂事,有时候,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架后面和他一起去上班。至今都记得,坐在后面车架,父亲的衬衣纽扣解开,衣角随风向后飞,抚在脸上的那种感觉。再后来,父亲辞掉皇粮工,去学汽车。父亲一共买过三辆货车,第一辆货车“奥斯丁”,第二辆好像叫做“卡秋仔”(大概是苏联车),第三辆是红卫汽车,小时候记性好,还记得那辆红卫汽车的车牌是15-50925。当时的司机是非常吃香的职业,父亲起早贪黑拉货。记得他有一本厚厚的记账本,每晚拉货回来,他都会在账本上记账。在1984年前后,父亲卖了红卫车,在县建委车队开长途客运,一直到86年左右,父亲被聘为县农机学校的汽车教练员,当时是全县首批8个教练员之一,那时都是解放牌教练车。至此,大众对父亲的称谓由先前的“司机”改为了“师父”。他教出来的许多徒弟也做了汽车教练,不夸张的说,现在电白路上开车的司机,有好一部分或者是父亲的徒弟的徒弟…也说不定。进入90年代,私人教练场开始多了起来,单位教练场就慢慢没落了。父亲又买了一辆短途小客车,那时候已大多是哥哥在开了。所以说,父亲的大半生都和汽车有紧密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大半生跟酒也有着密不可分。因为有酒,父亲结交了许多朋友。父亲的酒量好是挺有名气的,但他从不酗酒,他喝酒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午11点后才喝酒,二是不喝快酒,慢慢喝酒边聊天,他一天一夜都不会醉。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周围邻里都是几天才吃一顿米饭的时候,家里就每天都吃饭了,包括早上、晚饭两顿。问及父亲,他回答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小时候,他饿怕了,所以有米都煲成饭吃。父亲喜欢广交朋友,颇有古代孟尝君的风范。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家里都是坐满一桌子的人,猜拳喊马,热闹的很。父亲每天备好酒菜再出去汽车货运,他的朋友来了就自行动手炒菜,然后喝着酒等着父亲回家。父亲对待朋友一条心,不分贵贱,直到他老了还有忘年交。父亲经常接济朋友、邻里,许多的粮票布票钱物,当年很多人都受到过他的资助。比如卖掉家里的大白猪给朋友做经费,去海南做了包工头,后来富甲一方;比如有个亲戚,安顿在家里一年多,做鸡贩鱼贩,后来去贵州做了包工头,在深圳买房买地;比如接济了村里某某做了包工头,回村里做了村里第一栋三层楼房;不胜枚举。这些朋友亲戚大多数在往后几十年感恩父亲,当然也有反目小人,父亲也没有计较。</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正直公正的人。他说起年轻时在公社,有领导要他端洗脚水,他就是不忿去做,这应该也是他后来抛弃皇粮工的一个因素吧。他名声在外,喜欢广交朋友,但就是跟官气很少沾边。在村里相邻的一些家常不平事,大家都喜欢来找父亲给个评理。印象中父亲合着伙计仅有过两次生意经历,一次是去云南做田七贸易,给当地人填充红泥粉骗了;一次是到广西收购猪内脏,也是亏了。父亲说起生意败迹,笑笑说性格不抠不抢,做不了生意。</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总觉得父亲无所不能,他没有学过修理,但是家里的挂钟、电风扇、开关电线等等,他都会修理,也乐意帮邻里修理。父亲的剪纸画画书法也颇得赞扬,小时候公社、学校、合作社外墙的毛主席图案许多都是出自父亲之手作。父亲白手起家,一共起了三届新屋。在父亲近80岁的时候,还心心念念想把旧屋拆平重新做新屋。</p><p class="ql-block"> 后来父亲一天天的老了,特别是在母亲的离世之后,我们感觉到他心里的孤独。在2012年往后的4、5年时间里,他到好朋友公司里做财会。可能是他年轻时酒多了,父亲在10年内中了两次风。特别是在2015年那次后身体大不如前了,我从乡下接了他出来,在县城住下来。他每天的生活都非常的规律。早晚两次到楼下或者海堤散步,早餐后就看电视,最喜欢看粤剧。经常电视开着,自己听着粤剧就睡着。午睡起来后,他就写毛笔字。用我拿回来的废报纸,写了满满一大摞,在窗台垒得高高的。晚餐就改喝红酒了,到晚上也是看粤剧。看悲伤电视情节或者听到感性的话语,立刻有感触,就忍不住流泪,但看得出来他很努力想忍着。年轻时天大地大的父亲终究还是老了!我们都笑称老父亲是“新时代四得青年”:吃得、喝得、睡得也哭得。😬</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生活是变幻时代的缩影。解放前、建国后,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改革开放。父亲经历其中,见证了各个时代。在母亲离世后,从2012年开始,每年我们兄弟妹都安排时间带父亲到各地走走。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去过澳门,北京,南京,西安等地;父亲逛过水乡,爬过华山,游过故宫,登过长城。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趁着父亲的腿脚还能走,就多出外走一下。直到疫情发生了,才停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做的很正确,起码不给儿女们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最终,父亲还是敌不过岁月,追随他深爱的母亲去了。当年母亲的墓地是他亲自选定的,他走后,也静静地安息在母亲的墓地旁,真正的长相厮守!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过着不平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夜记)</p> <p class="ql-block">2011年父亲在澳门大三巴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2年父亲第一次出国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3年登上八达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2014年父亲河南陕西游。这是在雨中登华山北峰。</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5年南京夫子庙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7年泰国最高楼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重游肇庆七星岩</p> <p class="ql-block">2018年阿联酋迪拜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父亲和两个姐姐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父亲与电白四中59届(81班)同学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父亲电白一中高21班师生五十六周年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当年回乡政治学徒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家人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文房四宝,最后伴随父亲长眠。还有伴他多年的粤曲播放机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