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反复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p><p class="ql-block">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有506.5万个,基层工作者数量更是逐年提高,基层工作者的队伍已经庞大起来,老百姓的要求、问题也和以往大不相同,这不仅仅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更是对基层工作者治理能力的考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治理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基层层组织力量还很薄弱。过去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基层工作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工作能力等受限,很大程度上不能帮助群众解决一些问题,且工作内容繁杂,机制老化,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负担过重,由于承担了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同时办公经费不足、物资缺乏、责任重大、事情繁杂、力量薄弱而且权力受限,造成基层组织严重超标的劳动,基层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付,上级哪个部门要求严格就赶紧完成哪个任务,真正遇到事情又相互推诿。另一方面是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并且理论水平不够,思维方式陈旧,治理方式单一。而且对相关的政策理解不够到位,无法及时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一些基层干部也常常在工作中存在惰性,在思想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进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基层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日益严重。</p><p class="ql-block">其次是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是应急机制不完善。首先,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虽然各个地方县区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预案,但整体来看只是做到有案可看,至于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得而知。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基层组织的应急物资保障不充足、对应急操作的宣传以及培训演练不到位。很多时候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不能及时将物资发放到位,如前段时间新闻报道村支书将白面倒于村子后山,只是因为未及时发放怕追责,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而这种情况早已不是个例。最后是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有些基层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问三不知,或者怕承担责任不敢发声。有时候在面对一些突发问题时没有办法及时给出回应,比如经常出现的地震新闻、抢盐抢粮新闻,一方面造成了社会恐慌,另一方面也扰乱了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基层治理手段单一的问题。目前基层组织还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不够精准,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建设也不够不完善,不能及时更新,没有发挥出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不少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习惯以开会、笔录的形式为主,存在着“基层智慧治理及利用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阵地是必须守好的阵地,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迎难而上。只有地基打得好,房子才能筑得牢。只有基层组织建设得好,国家才能越来越强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