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明姐

<p class="ql-block">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展览面积近500平方米。陈列馆正面入口处是一个抽象的缝纫机造型。</p> <p class="ql-block">中国对外加工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太平手袋厂是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敢试敢闯,敢为人先”。当中国改革开放列车与香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期而遇的时候,务实进取的东莞人抓住机遇,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和莞籍香港同胞众多的人缘优势,由当时的太平服装厂与香港信孚手袋制品有限公司合作,于1978年7月创建了太平手袋厂。</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样板和按样缝制的手袋</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样板手袋裁片</p> <p class="ql-block">1978年7月,中国第一个“三来一补”企业正式开业</p> <p class="ql-block">电动式缝纫机与机械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缝纫机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共展示太平手袋厂老物件500多件</p> <p class="ql-block">“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所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由中国大陆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给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p><p class="ql-block">成立于1978年7月的太平手袋厂是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p> <p class="ql-block">签订合作协议:合同主要内容:港方负责进口设备(首期15台缝纫机及其配套生产设备)、原材料及产品外销,东莞二轻局则提供原太平竹器厂厂房、劳动力和生产。加工费的20%返还给张子弥,作为投资设备的费用。合同为期五年。</p> <p class="ql-block">最初投产时的厂房</p> <p class="ql-block">手袋生产流程图:裁床~冲床~胶浆(含五金、电压、拉边)~车间(面线、拉链、里布、防水边、埋大身)~质检~包装。</p> <p class="ql-block">胶浆机和锁边机</p> <p class="ql-block">打枣机:又称链尾机,用于背包、旅行包</p><p class="ql-block">等承重较大的带尾与手袋链接处的加固车线。</p> <p class="ql-block">打枣机</p> <p class="ql-block">电动缝纫机</p> <p class="ql-block">重现当年太平手袋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p> <p class="ql-block">太平手袋厂一开始就大胆破除落后的分配体制,率先实行“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打破大锅饭,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大举措,极大激发了全厂员工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在大平服装厂的时候。工人工资很低。不敢花工资,一个月18、28、38元不等但是太平手袋广实行“按件计酬”,调动了全厂工人的职极性。大家通宵达旦地赶生产。一发工资。整个城镇都轰动了。</p> <p class="ql-block">与港商张子弥合作期间,太平手袋厂生产的产品全部由张子弥负责销售,1983年合作期满后,太平手袋厂将“来料加工,补偿贸易”转为“进料加工,正常贸易”,自主销售。</p> <p class="ql-block">太平手袋厂由贴牌生产转为自创品牌,自创的“金虎“牌和TPHB牌手袋质量上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热销,1987年11月18日.“金虎”牌手袋荣获广东省质量奖。</p> <p class="ql-block">70年代、80年代初中期太平手袋厂产品</p> <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3年11月25日,整理编辑:2024年1月30日。文字来源陈列馆展示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