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方经济建设 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落日余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经济体量继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日益完善、经济发展成果既表现为国家发展进步的宏大叙事,更体现为人们日益提升的安全感。<br>加强地方经济建设<br>改革开放以后,党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为中国经济厚植基础、突破关键、赢得未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擘画出宏伟蓝图,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村一企”建设,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的伟大号召,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乡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位一体”规划的实施方案;是实现全面脱贫基础上预防返贫、提升乡村造血功能的方案;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可实践的落地建设方案。<br>发展在于人才<br>乡村振兴不只是“农业”的振兴,它是依托土地而实现的新生活新生态的创造。旧有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已经满足不了新一代农民对未来的向往,出现了“空心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不能只靠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希望在青年身上。而无论因考学而“走出大山”的高学历人才,还是出卖体力进城打工的青年,都难免对“故土”有眷恋,因为这里有他们的童年、梦想、父母、妻儿,是他们最理想的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地乡村必须有工业,依托特色资源,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集体经济,这是走向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br>走好群众路线<br>由于经济的长足发展,现在留给农村的产业发展空间已经相对较小了。所以在发展集体经济的时候,要走群众路线,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吸取过去的教训,并与国家有关政策相结合,做出科学的决策。我们也建议中央制定出系统的指导政策来谋划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层干部发挥好纽带的作用一头连接上面政策与企业投资、一头连结群众,将两者连成一条流水线,上有支持,下有实业,大力发展地方产业,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br><br>

乡村

振兴

经济

发展

建设

集体经济

合作社

农村

变革

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