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宫老师

胡文红

<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14号,我们技校同学群里传出了一个悲伤的消息:我们的宫老师去世了。</p><p class="ql-block">宫老师全名叫宫献法,是我们读技校时的实习老师,比我们正好大一旬,跟我们大多数同学同一个属相,属羊。关于他的名字还有个小插曲,记得后来我们在制图课上学到一个名词叫“公法线”时,我们就戏谑地叫他“公法线”老师。他听到我们这样叫他,却从来不恼。</p><p class="ql-block">技校两年,我们经历过三个实习老师,一位是宫老师,一位老师姓刘,一位老师姓王。宫老师带我们一年多,刘老师带了我们几个月,王老师带我们到毕业。但是,毕业以后一直到50年后的今天——我们是1974年底毕业的——我们全班同学只认宫老师,因为他不仅做过一年多我们的实习老师,而且后来一直是我们的朋友。特别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缺乏文化和娱乐的特殊时期,宫老师把我们的业余生活设计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技校——全称是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技工学校(位于青岛)——毕业时,我们全都是20岁左右,正是风华正茂、无忧无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无牵无挂</span>的年华。30岁出头的宫老师,由我们的老师变成了我们这一群年轻人的孩子王。虽然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但论起玩儿来,却比谁都会玩儿。</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大家的工资都一样多,大家的生活水平也都差不多,但是宫老师却从微薄的薪金里硬是挤出了买一架照相机的钱,还装备了一整套冲洗照片的设备,包括裁纸刀。</p><p class="ql-block">在那只能维持温饱的年代里,玩照相机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但也正因为有了照相机,我们每次出去玩儿才有了动力,并且给我们的青年时代留下了相当相当多的宝贵照片。</p><p class="ql-block">在没有数码相机之前,任谁拍照都是斟酌再三才能按下快门。那宝贵的胶卷,绝对不会用来拍风景,因为一块多钱买一卷儿只能拍12张。而一个胶卷,差不多是两斤肉或三斤鸡蛋的价格。</p><p class="ql-block">宫老师每次不仅带相机买胶卷儿,拍完了照片以后,还要买显影粉、定影液、相纸,还自制了放大机,自己在家里冲洗,保证每个同学所有的照片都有一张。我们有时候也去帮忙冲洗,记得为了给照片上光,我们把显影定影后的照片贴在玻璃上,干了以后揭下来,就完成了最简单的上光程序。上个世纪70年代,很少有人家里会有很多照片,而我们由于有宫老师,却得到了很多照片。</p><p class="ql-block">那几年,宫老师带领我们走遍了青岛市的八大关、中山公园、鲁迅公园、第一海水浴场等风景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照片。甚至有一次他还把自己的那辆平把飞鸽二八自行车骑到了八大关一带——从他家骑到八大关一带要骑一个多钟——让我们几个会骑单车的,每人拍了一张骑单车的照片。那时候拍照真的很少拍单人照片的,为了节约胶片,基本上都是拍合影。</p><p class="ql-block">以下分享的照片,都是从我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那许许多多照片中挑选出来有宫老师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50多年前,我们在技工学校拍的第一张大合影,也是唯一的一张大合影。里面有我们学校当时的校长贾胜龄(第四排右数第五位)、团总支蒋举才书记(第四排最中间)、我们的班主任王维新老师(第三排左边第一位)、 数学老师徐法谐(照片中右边第一位)、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学老师葛桂堂(照片中右边第二位),另一位是习老师刘士祯老师。</p><p class="ql-block">这张集体照源于五四青年节的一个趣味爬山的活动,是我们进校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p><p class="ql-block">那次活动是在青岛汇泉山一处山坡草地上进行的。当时我们技校只有两个班,我们是车工班,还有一个铸造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活动时,老师们把与我们学习有关的各种题目写成纸条,埋在山坡的草地里,以找到的纸条最多,答的题目最快最正确,然后最短时间爬到山顶为考核标准。我们班的同学把找到的纸条都拿到我这个学霸这里来解答,然后拿着有正确答案的纸条,跟在我们班的旗手——个头最高的徐春新同学身后,拼命地往山顶上跑,毫无悬念地我们班是第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合影应该是宫老师为我们拍的第一张合影,当然他不在这张照片里面。因为那时候三脚架也是很奢侈的,应该是没有三脚架这样的拍照设备(所以后来我留下来的那么多照片中,有他的很少很少)。在做这个美篇时,我从他与我们后来的合影中,截出来一个头像P到了这张照片里面(照片中最左边数第二位)。</span></p> <p class="ql-block">宫老师带领我们到处去玩儿,拍了很多很多照片,却很少把自己拍进去。翻了很多张才翻出两张有他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80年代以后,大家都忙着恋爱、结婚、生子、带孩子,我们的游玩就停止了,甚至连毕业十周年都没有聚会。到了1994年12月,我们才召集了一次毕业20周年聚会。前排右数第四也就是中间一位是宫老师,第三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p><p class="ql-block">不过也找到了一些上个世纪90年代的照片。有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但是却没有宫老师。想来应该也是宫老师拍的,只是没有留下有他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02年10月22日拍的,10天后我就离开了青岛,从此他乡成故乡。前排右数第三位是宫老师。</p> <p class="ql-block">2002年年底我来到了深圳,从此回青岛变成了一种亲情的奔赴。同学们的聚会,常常是以我回青岛为契机。这是2006年11月回青岛与同学们拍的,宫老师王老师与我们。几张照片中只找出了一张有两位老师的。</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同学聚会,中间是宫老师。</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27日,我们又跟宫老师王老师在一起聚会。别的照片就不发了,只发这一张合影。那位穿白衣服的同学白头发显然比我们两位老师都多一些。</p> <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31日是我们毕业4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这一次纪念日,我特意从深圳赶回青岛,参加这次聚会。还把这40年来能找出来的我们同学的全体照片做了一个影碟,每人送了一张。这是当时拍的一张合影。两位老师坐在中间,瘦瘦脸儿的是宫老师,方方脸的是王老师。</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找人制作的影碟的开头部分。将这张照片里的同学和老师的名字,全部都说了出来,并打到了字幕上。同时特意指出:这张照片已及这张碟片里所有的照片,几乎都出自一位很少在照片里出现的老师——宫老师。</p><p class="ql-block">可惜那时候我还不会P照片的技术,当然应该是手机还没有这项强大的功能,也没有处理照片的软件。或者即使有,我们普通人也不会玩这种东西。</p> <p class="ql-block">得益于我这一年在香港买了一个摄录机,既可以拍视频也可以拍照片,从此我的电脑相册里面就有了很多视频。这一段是把那个摄录机固定在桌子中央,录制了一个多钟的视频中截下来的一小段。宫老师迟到了。</p> <p class="ql-block">下面几张都是这一次聚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30号,我又一次回青岛,一大帮技校同学借我回青岛之机举办了一次聚会,王老师和宫老师当然没有落下。虽然王老师从来没有带过我们去玩去拍照,但由于他一直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陪我们到毕业,所以每次聚会,两个老师都是同时被邀请的。这次聚会还请来了一位大家从毕业就没有再见到过的同学——毛卫国。他一毕业就到济南去工作了。</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的位置,大家应该一看就能看到。毛卫国站在比较往后左边的位置,穿着蓝色短袖衣服,聪明绝顶带着一副眼镜。</p> <p class="ql-block">以下都是这一次聚会的照片,可以看出宫老师与我们完全没有距离。</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7号我又一次回青岛,我们几个人约宫老师出来见见面,他提议到四方机厂门口拍一张,因为这里马上就要变成四方公园了。这里是我们曾经的回忆,特别是他们都是从四方机厂退休的。</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回青岛时,有同学告诉我,宫老师得病了,我们就约了一下去看看他,此时他的精神状态还真不错。</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直至他2023年12月14号去世,这两年回青岛忙其他的事情,没有再约同学去看看他。</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张都是从宫老师的微信里截图下来的。我把能找到的全部都放在了这个美篇里,也是留作一个资料和纪念吧。</p><p class="ql-block">下面十张都是2015年的。</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张都是2017年2月在越南,好像是。</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张是2018年3月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大概是2022年的,是从他的微信照片里能找到的最晚时间的一张了。</p> <p class="ql-block">岁月的长河,滚滚向前。若无影音资料,河水流过便剩下一片空白。而我们有幸遇到了良师益友宫老师,我们飞扬的青春便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中。当我们翻找出这些旧时的照片时,无人不会感慨地说一句:感谢你宫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