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离开巴音布鲁克草原,沿217国道北上,在那拉提镇与218国道交汇,我们在交汇点左转上了G218国道,我们往西走去了那拉提草原。原来是计划去唐布拉草原的,其实想想都是伊犁河谷地区的草原,也就差不多的风光,因为我们还准备去霍尔果斯口岸,所以为了行程方便,我们就放弃了唐布拉草原。 巴音布鲁克到那拉提途中,G217国道旁景色。深秋季节了,草原上的秋草都已经黄了,远处的牛羊还在草原上吃草,近处的河流蜿蜒流淌着,草原上色彩已经开始层次分明了,深绿、浅绿、浅黄、深黄,我们选择秋天的新疆而行,就是想拍摄五彩斑斓的秋色,看来秋天已经款款向我们走来了。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突厥语意为“白阳坡”,在新源县那拉提镇东部,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面积180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观光风景区。 去那拉提途中,G218国道旁的巩乃斯河,巩乃斯河被当地的哈萨克牧民亲切的称为“阿纳苏”,意思是母亲河,流经新源县全境,巩乃斯在瓦剌蒙古语意为“绿色谷地”,清代乾隆时期之后哈萨克进入伊犁,巩乃斯在哈萨克语意为“太阳出来的地方”。巩乃斯河全长为258公里,发源于艾肯达阪(伊犁州新源县与巴州和静县的巩乃斯沟乡的交界处,是218国道的要冲部位),与喀什河、特克斯河相汇流入伊犁河。 2005年4月,那拉提草原被上海吉尼斯世界总部授予“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全国六大最美的草原之一的伊犁草原,那拉提草原也属于伊犁草原的四大草原之一。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从西汉起,哈萨克族人就在这里以游牧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等文化。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内集草原、沟谷、森林于一体,植被覆盖率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因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而被誉为“天山绿岛”“绿色家园”“五彩草原”。我们选择了其中一项叫“空中草原”的项目,坐景区大巴进去,沿途走马观花似的玩了二个小时, 新疆的草原是大山上的草原,是依赖山的本体而生存的草原,它凹凸起伏,旋律般高低绵延,或在山顶,或在山坡,或在山谷,与一片片森林,一条条溪涧共同组成大草原的交响曲。 走进那拉提草原,你会被秋天的草地吸引,像金色的地毯一样一层一层铺满整个山峦,被既古老又年轻的榆树、云杉、白杨感染。几十公里一马平川的草地,簇拥着木屋、毡房和马群、牛羊,透着一种温馨的美,成熟的美。 这座雕塑是哈萨克人和金雕,这是哈萨克人用金雕来捕猎的独特方式。 草原上的训雕人,金雕——是那拉提草原的吉祥物。哈萨克人训练有素的金雕除了狩猎最大的一个用处还要看护羊圈。它们驱赶野狼在新疆哈萨克人的草原上是司空见惯的。 在山顶俯瞰那拉提草原,广阔的草原、茂密的树林、湖泊水池和绵延的野花,是一处具有独特美丽和神秘气息的地区。它不仅是一个 与世隔绝的纯净天堂,而且因其壮丽的地貌和文化多样性而被认为是新疆最重要的草原之一。<br><br><br> 那拉提草原是一片融合了自然美景、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大自然力量的神奇之地。那拉提草原是巩乃斯草原的重要的夏季牧场。景区自南向北分为高山草原观光区、哈萨克民俗风情区和旅游生活区,主要由胡杨林风情园、草原部落、乌孙古墓、赛马场和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构成。 离开那拉提草原,继续行驶在天山深处的G218国道上,天山的盘山路也要考考驾驶员的技术,这是一条50年代末的老国道,年久失修,有些险,却远没有独库公路险,而且是独库公路不通车时的最佳观光大道。<br> 它春有繁花,夏有绿原,秋有胡杨,冬有白雪,用尽美色,绽满四季。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砖砌国道公路,穿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西起西陲伊宁,中抵南疆库尔勒,东止于若羌县,全长1120千米,沿途风景却是难以遇见的美丽。<br><br> 那拉提草原海拔相对较低,它是栖息在天山峡谷里横向延伸的大草原,是天山西段的咽喉之处,也是南北疆往来的必经之道。那拉提草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天然气候、丰富的人文环境和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成为了新疆乃至全国知名的草原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