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代中国应试教育与古代“八股文”灌输方式、特征及后果》(启仁说心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先说应试教育的弊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扼杀创造力,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因为所有的考题只有一个答案,不会给人发散思维的机会。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束缚了教育的视野。因为是围绕考试而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因此就把教育引向考试的狭窄天地,在着重关注、培养考试学科学习兴趣的同时,就容易忽视、抑制乃至扼杀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在德、智、体、美、劳上得不到全面和谐发展,也导致学生走向片面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弱化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应试教育只能让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停留在机械记忆、重复训练上,难以达到理解、贯通、灵活运用和创新的层次,以至于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和动手动脑等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考试,学校教学围绕考试“指挥棒”而转,“唯书”“唯考”,大搞题海战术,没完没了的文字阅读、无穷无尽的材料背诵,甚至有学生累死在课堂里、书桌上的报道。应试教育中,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苦读书上,封闭在狭窄的苦读的生活空间里,产生了“学习厌倦症”“考试恐惧症”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影响了教育的公平。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学校乃至教师均重视有升学潜力的学生,将教学注意力重点放在优秀学生身上,对那些所谓没有希望升学或没有希望升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持轻视甚至歧视的态度.这种面向少数优秀学生,为促进少数学生升学而组织的教学,在偏重于有升学潜力学生的同时,致使大多数学生被忽视、被放弃,不能得到很好的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再看古代“八股文”教育的弊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股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八股文的格式固定,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八股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格式填充内容,而不需要自己思考和创造。这种机械式的写作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八股文过于注重对经典文献的引用和模仿,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在八股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引用和模仿经典文献中的观点和论述,而不去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机械式的模仿使学生缺乏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变得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八股文的内容经典,但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八股文主要注重对经典文献中的观点和论述的引用和模仿,而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这种内容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应用所学的知识,限制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应试教育与“八股文”教育的共同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把上述两种教育模式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模式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让学习者能够按照一条指定的路线去深入,并不同程度了解和获得这条路线提供的知识。但是,并不能随着学习的深入,提升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这两种模式特别有利于打造更多的“有知识没文化”的人。而通过这种类型教育产生的人的素质状况,特别适应做知识型的劳动工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应试类教育“人材”的一般心智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类型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成型“人材”,有这么几点特征:</p><p class="ql-block">1/能够围绕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劳动能力。但面对突发问题和复杂问题,应对能力较弱。</p><p class="ql-block">2/目光短浅,思想关注范围有限。没有太高人生理想,在很多问题上功利自私。</p><p class="ql-block">3/思维狭隘,很多人直线思维、对抗思维和非此即彼思维特征明显。</p><p class="ql-block">4/有的人能不同程度理解世俗社会规则和潜规则,但是,只能使思维局限于对低层次规则的消化和变通上。</p><p class="ql-block">5/认知角度比较单一(少数人除外),认识角度的转换力较差,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心理纠结和情绪低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