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总会在影视剧中看到许多对继母的刻板印象,打孩子、苛待他们的生活等等,都是极为寻常的剧情演绎。而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位在我们看来“刻薄”的继母,她就是韦均一。</p><p class="ql-block"> 可能许多人并不耳熟这个名字,也不清楚她背后的诸多故事,但是在民国,在那个新与旧并立的时代,她也算得上是一位新女性。</p><p class="ql-block"> 但作为一个继母,韦均一也摆脱不了窠臼,迫使自己的继女休学,毁掉丈夫原配夫人的物品,最终因为亲生儿子的选择,也落得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这究竟是为何?</p> <p class="ql-block"> <b>做一个年轻的继母</b></p><p class="ql-block"> 韦均一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地主家庭,但是他们家并不保守。作为一个敢于面对新时代浪潮的家庭,韦均一的父亲将她送到了当时的女子学校念书,接受西方新思想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家庭不封建,开放只是他们在这个新时代生存下去的一个条件,但想要活更好,韦家父母知道,必须要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甚至高门大户的丈夫。他们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念书,也只是为了提高“身价”而已。</p> <p class="ql-block"> 但韦均一却没有受这样的思想规训,她在学校里学到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学到了许多对她今后生活有帮助的知识。韦均一的婚姻观是自由恋爱,但是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她的婚姻由不得她做主。</p><p class="ql-block"> 在家族和父母的要求下,她嫁给了大她十几岁的张武龄,成为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韦均一认识张武龄,他曾经是韦均一学校的老师,但是当婚姻作为一个事实,摆在二人面前时,韦均一还是难以接受。</p> <p class="ql-block"> 一方面是因为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子,年纪轻轻就跟一个陌生人结婚,做一堆孩子的继母。而在另一面,韦均一很难相信,她会与这个比自己年纪大多的男子产生爱情,十几年来接受过的教育,让她很难面对这样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而张武龄本身也不太愿意娶这位“少妻”,他仍旧沉浸在亡妻的死亡环境中,很难立刻走出来,但是他也不得不遵守父母给他安排的这门亲事。</p><p class="ql-block"> 于是两人在不情愿的基础上,建立了婚姻关系,婚后不久后,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熟悉,韦均一也渐渐接受了做这一大堆孩子的继母。</p> <p class="ql-block"> <b>当一位刻薄的妈妈</b></p><p class="ql-block"> 当好继母的第一条法则,便是将前身的子女视如己出,至少有一定的爱,韦均一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但是当她真正的进入这个家庭,真正的面对这一大堆子女,她才发现实在是太难做到爱、理解与信任。</p><p class="ql-block"> 因为年少的缘故,韦均一有着一颗极为敏感和丰富的内心,她是带着接受与不情愿的矛盾心理进入这个大家庭。如今却感觉这个家中,处处充满着丈夫前妻的影子,仿佛家中的仆人和孩子都跟她隔着一层无法掀开的窗纱。</p> <p class="ql-block"> 这其中当然有许多原因,丈夫张武龄的不作为,没有尝试帮助韦均一融入孩子的生活,融入这个大的家庭。而是选择默不作声,默默容忍着发生在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而更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韦均一本人,她美丽,青春年少,本以为能够有一段浪漫的爱情,但是却在不得已中接受了大龄婚姻。她的这段婚姻没有那么幸福,丈夫的爱是沉静如水的,深刻但却平淡。</p><p class="ql-block"> 所以韦均一在面对那群孩子时,丝毫没有一个新时代女子自由平等的思想,她对这群孩子是刻薄的,这种刻薄不是在生活里,而是在精神上。</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们面对失去母亲的悲痛,并且强忍着悲痛接受父亲再婚后,这群幼小的孩子尝试着用爱、用他们幼小的心灵去与继母交流时,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应。孩子们失望了,在她们眼中,继母是刻薄的。</p><p class="ql-block"> <b>让一身过成漂泊的残躯</b></p><p class="ql-block">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与继母的矛盾也越来越大,韦均一也对他们越来越苛刻。甚至她还干涉大女儿张元和的学业,阻挠大女儿去上海求学,讽刺的是,韦均一还是一位学校校长。</p> <p class="ql-block"> 但大女儿也不是甘受委屈“不还手”的性格,迫于无奈之下,她釜底抽薪,在母亲学校的门口大喊类似“校长的女儿都上不了学,你们为什么来这个学校的书”的话。</p><p class="ql-block"> 此事引起众人的关注,在种种压力之下,韦均一不得不让女儿完成学业,但这也激起了韦均一多年以来内心深处的不满。她回到家里,不顾儿女们的劝导,将他们生母仅存的照片撕毁,毁灭唯一的对母亲回忆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韦均一的做法使得她和孩子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连她的亲生儿子,也对她感到不满,一家人就在矛盾中生活。</p> <p class="ql-block"> 窗间走马,时间带走了张武龄的生命,也唤醒了韦均一内心深处沉睡的爱,也似乎是为了报答这份爱与丈夫多年平淡而深刻的关怀,韦均一撑起了这个陷入困境中的家庭,让儿女们完成学业,好好生活,却也使他们离开自己。</p><p class="ql-block"> 因果循环,多年来她对孩子们的刻薄冷淡,也使得她晚年时期孤身一人,骄傲而又孤独地独自生活在老宅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韦均一离世后,她的亲生儿子甚至都不愿意回国为她送行,还是自己的继子,将她以水葬的方式安葬,惨淡的漂泊在水中,“死无葬身”之地。</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都觉自己的婚姻不幸,对自己的人生不满,并将这些状况的原因归结于他人身上,却不思考自己是否存在着问题。韦均一就是这样不幸的女子,她的一生中有过爱,但大多数都是离别与矛盾,这是她的报应,也是我们吸取的教训。</p> <p class="ql-block">(图片文字都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