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故乡老家院子里有一颗糖槭树,也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栽种的。反正从我记事大树就长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一天,亚杰提起糖槭树,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在晓华家窗外,一棵树冠很大,树干很粗的大糖槭树,洒下很大的阴凉。树下有很大的空场,我们经常在那里做游戏。玩跳房子,跳皮筋等游戏。糖槭树下给我们带来很多童趣,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籍是山东,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病故了。姥爷一家也是从山东来的。听母亲说当年我姥爷挑着担子,前面筐里坐着母亲后面筐子里坐着大舅,随着闯关东的人群一路走来落户在在嫩江边上这个小城,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面积很大的一个院子,周围有许多房子,住在几十户邻居,往上捯三代大都是河北、山东等地闯关东到关外谋生的移民吧?人们称我们住的的大院叫“老官店”,可能是很久以前官府设立的“驿站”或是“客栈大车店”。院子大能停许多大车,房子供出外谋生人们旅途中休息住宿的。现在没事的时候我爱遐想过去老官店兴旺的时候人来车往、人欢马叫的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p><p class="ql-block"> 等我记事的时候院子里都是住户了,每家都有许多孩子,我们这一批年纪相当的有十来个人都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从记事的时候开始都喜欢到糖槭树下玩,大树遮阳避雨,树紧挨着晓华家,晓华家就是树的主人了。每天早晨起来,大人们都陆陆续续的出门上班谋生去了,大些的孩子背着书包相约一起蹦蹦跳跳的上学了。院子里渐渐的宁静下来,有几户家里有年纪大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慢条斯理的打点着家务,各家小一点的没上学的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出来了,不约而同的都集聚到糖槭树的阴凉下。有的没来得及吃早饭,手里举着玉米饼子,有的拿着自己做的“玩具”凑在一起开始了快乐的一天。那时共和国的困难时期,大家都经济拮据,但是孩子们的童年单纯阳光,糖槭树下就是我们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糖槭树落叶发芽年复一年,树长大了,曾经在大树底下玩耍的我们也都伴随着糖槭树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夏天大树底下自然是我们最好的写作业的场所。课余时间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我们总能保证有四个以上女同学参加。欢歌跳舞,经常自编自导节目,别看年纪小,在糖槭树下排练一招一式还是挺认真。我们真有“四小天鹅”的阵容。 上学的时候赶上“特殊”时期,文化课没怎么上,课余活动丰富了学生时代的生活。小学毕业免考升中学,初中毕业后伙伴们就开始了不同的生活,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去外地就业,我被推荐继续读书。</p><p class="ql-block"> 毕业该考虑自己的“前程”了,当时班主任老师两次找我谈话留校。我考虑再三,一是不放心年纪渐渐老了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也是割舍不掉故乡的情怀。还有一个从没和别人说的小想法:(或许我要强,懂得这里的关键问题) 特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在校的老师各个都是高水平的精英,凭我们那个特定时期的那点文化水,不配与老师一起工作。最后还是决定回家乡——回到老官店那个大院,回到糖槭树下开始了职业生涯。</p><p class="ql-block">明知自己水平低,平时比别人多努力一点,多学习一点,老干部局的图书管理员,是个高个子漂亮的姑娘。书是不能随便借的,通过她我借几本还几本的读书,读了很多书,大概图书馆的书不多,我全看了一遍。图书总类也很杂,知识当然学了不少。至今我还对那个女孩心存感激。</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电大全国统考,广播出题的考试中,我的专业,考了地区第六名,县里前三名,第一次在班级里当了官:班长!</p><p class="ql-block">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糖槭树的情结一直在我心中。我留恋那块土地,怀念当年的玩伴也是我小学同学们。</p><p class="ql-block">为了孩子,我们搬到省城,没时间回去了。</p><p class="ql-block">若干年过去了,我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糖槭树不见了,大杂院已是高楼林立。傻傻的我,望着那块土地,大有燕子归来不识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糖槭树依然在我心里!世上纵有千万种名树,也抵不住我对糖槭树的感情,她永远是我心中的糖槭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没留下照片,在网上找了一些相近的照片,借用一下,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