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记

木林雨(不私聊,不加微信)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我在湘西老家山上砍柴。</p> <p class="ql-block">  2024年郴州市区第一场大雪后,我所住的小区里一些大树经受不了雪的重压,轰然断裂,它残缺的枝丫横七竖八的倒伏在地上,遍地狼籍,惨不忍睹,也给环卫工人增加了繁重的工作负担。</p> <p class="ql-block">  先生跟我一样,出生农村,有着与海子相同的情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看到院子里那么多的断树枝丢了感觉甚是可惜。于是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刀和锯,把树枝砍锯成一段一段,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搬运工。用绳子把削掉叶子的粗枝条绑成一把把,拖到我楼下的杂房门口,再整齐地码成一堆,惹得小区一些人大为不解,还以为住高楼可以烧柴,其实这些柴火是给先生老家的娘烧火做饭的,老家早就用上了液化气,但七十多岁的老娘依然固守着柴火炒菜的传统。我们每次回老家,就把柴火装进汽车后备箱带到家门口,不用大老远的去山上砍柴,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柴火灶炒的菜也是格外的香。</p> <p class="ql-block">  看着地处城市中心的一大堆柴火,它们犹如一颗颗细小的石头,落进澄澈平静的湖面,激起无数波纹涟漪,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使我遽然追忆起在我年少时代的砍柴往事。</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某年暑假,村里一个蒋姓男孩,跟几个伙伴上山放牛砍柴,途径半山腰上的一处山塘,微风吹拂,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山塘犹如一颗镶嵌在大山里的一颗墨绿色的宝石,阳光照射的水面,散发着诱人的光彩。 </p><p class="ql-block"> 四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欢声雀跃地跳进了水里,他们喜欢这种无限自由、被水包裹的感觉,完全没有意识到脚底的危险,他们在水中尽情的戏耍。这时有人提议打咪子(湘西土话:潜水的意思),谁打咪子时间久,谁就是胜利者。话声刚落,四个男孩憋足一口气一个咪子钻进水里,两分钟左右三个男孩冒出头来,蒋姓男孩半天也不见上来,刚开始男孩们很是佩服他的潜水能力,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也不见他浮出水面,正在纳闷时,有个大人进山砍竹子,孩子们着急地告诉他,蒋&&咪了好久,现在还没有上来。大人听后大惊失色,知道出大事了,赶快一路小跑跳进山塘,在水里一路摸索,最后潜水到水塘中央,发现蒋姓男孩的脚被水草缠住,已经不行了。这件事给男孩们的心理强烈的震撼,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再轻易到山塘水库游泳,因为有些凶险是无法预测的。</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放牛砍柴,是我们农村孩子假期的必修课。每到寒暑假,吃过早餐,我就会跟村里的小伙伴背着柴刀去山上放牛,我们把牛赶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后,就到处找干枯的木柴,如松树、栗树、杨梅树、茶树等。特别是松树、栗树富含油脂,火力大且燃烧时间长;杨梅树、茶树很耐烧,留下的炭火较多,是用于冬季烤火、烤腊肉的上乘燃料。每个人砍上两捆或更多干柴,选一根笔直的粗树枝两头削尖,对准干柴用力插进去,一边一捆,然后担着柴火赶着牛,听着牛脖子上清脆的铃铛声,踏着落日的余晖回到家。通常一个假期砍的柴火够一家人烧上大半年。</p> <p class="ql-block">老家屋后的柴火</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湘西一所乡中学读初中,那时的教育压力小,课程表上有劳动课,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劳动课,劳动课的内容就是到学校对面山上砍柴、捡桐油籽,到学校背后菜地里挖红薯。</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食堂做饭不烧煤,都是烧柴蒸饭、炒菜,食堂柴火不多时,我们每个年级就要听从学校安排,趁着晴好的天气上山砍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劳动课我们是非常期待的,因为可以走进大自然,跟大自然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可以听鸟语、闻花香、摘野果。在每次劳动课前,老师会提前告知我们带上磨好的柴刀,出发的前一天,我心里就默默祈祷明天不要下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过早餐,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听老师讲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然后在老师带领下,往学校对面的山上进发,我们越过小溪,一路欢声笑语,有些同学还唱着歌,路不远,只有几里路就到了山脚下,老师再次叮嘱我们要互帮互助,注意安全。然后五六七八个玩的比较好的同学自由组合,分头上山。进入茂密的山林中,每个人都要眼明手快,找寻合适的柴火,我瞄准的是干柴,比如枯死的树木、建房所取木材后留下的干枝条,下雪时被压断的竹子……这些柴火轻,扛回去可以直接烧,且火力强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穿梭在丛林里寻找着干柴枝,往往这些柴枝周围都有很多荆棘,它们延伸着纠缠着,一不小心藤上的棘刺就会勾住了我们的皮肤、头发,挂出一条条血印,有时小刺还会钻进肉里、断在里面拔不出来,回去还得找一根针,捏紧那一处有刺的肉,用针小心地扒拉出来。我们用刀披荆斩棘,选取好的树枝,去掉小枝叶后堆放在一起,枝头大的朝前,小的在后,摆放整齐;有时还会看到游走的蛇,要赶快绕行;有时因为找干柴太入神了,渐渐远离了人群,猛然一抬头赫然发现一块墓地,心里就会发怵,这时我就会用刀敲击树木发出响声,有的同学听到声音后喊是谁,然后再循着声音走过去,由于山中空旷害怕,我赶紧抱着砍好的枝条回到原来的地方。在丛林里找出两根韧劲十足的细树枝勒紧绑好后,高声呼喊其他同学的名字,大家聚集后,拖着或扛着战利品,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学校,那场面就像我们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别提多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  别样的劳动课,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现在再也看不到这种景象了。看如今,农村里的孩子不像农村孩子,个个养的细皮嫩肉,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整天摆弄着手机,不知道生活不易,不懂得感恩,不努力学习。不知道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只留待后人评说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先生说,以前砍柴是生活所需,现在砍柴是本性使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