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楼已拆除,这是拆除前一刻抢拍的。</p> <p class="ql-block"> 2024年公司迎来55周年华诞,而我很快将进入退休倒计时。此时的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一幅风卷残云的画面,画面中,时间是那急急的风,而我是那片无力停留的云。回望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不禁有些许感叹,平庸无为是对自己最贴切的概括。唯有两折小事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小兴安岭采购圆木</p><p class="ql-block"> 我们公司的产品包装箱用料历年都是从东北采购的东北松,那年的这项采购任务因故迟迟没能完成,继续由此下去将严重影响全年的产品包装出厂。</p><p class="ql-block"> 这是1989年的春夏之交,当时的我在公司生产管理部(时称生产科)工作。生产管理部与物资供应部(时称供销科)相邻办公,生产部在二层,物供部在三层。一天,物供部领导王和平来到我们生产部招募求援,问及我时我当场接过任务,并举手许诺:请组织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这,就是我24岁时的形象,整个一个没心没肺的妥妥的毛头憨傻小子。</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简单收拾了行李后与物供部的黎德望师傅一起乘坐当天晚些时候的K250列车出发。K250列车是由宜昌始发至北京的,为避开北京城区我们选择在石家庄下车,转签绕道走山东德州至天津,再由天津换乘至哈尔滨,在哈尔滨又换乘至齐齐哈尔,最后再由齐齐哈尔搭乘小兴安岭林场的地方内部小火车至鄂伦春族自治旗甘河镇林木采伐场。</p><p class="ql-block"> 暮春的小兴安岭依然很冷,夜晚气温降至零下,不久前下过一场雪,路边犄角旮旯处还留有雪迹。凭着在东北生活过几年的经验,我并没有被冻着。</p><p class="ql-block"> 到达甘河镇后我们俩第一时间来到林场调拨站,向站内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得到的回答是:目前某些运输线路因故暂时停运,何时启运尚待通知,另外,一部分车皮滞留在异地没回来,至使装车工作无法进行,运输能力大幅度下降。并告知,据此条件之下,我们公司订购的圆木预计得两个月后才能发运。无奈,我们只能等。</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天天穿着军大衣进入林场,与林场工人师傅打成一片,目的是为了能够早一点发运。但事实上很难,只希望不被别人夹塞儿就好。</p><p class="ql-block"> 在林场我有时会为林场师傅们搭把手,递递工具,抬抬小型设备等等,我很乐意做这样的事。休息时还与他们一块聊天抽烟,还记得是东北产的“人参”牌香烟。隔些天就与他们一块喝酒,同样还记得喝的是60度的东北“双粮”牌烈酒,那真叫一个嗷嗷的辣。若论酒量,我这百把斤体重的小样儿肯定是比不过鄂伦春族兄弟的,但为了我们公司购买的木材能够早日发货我只好拼了。好在鄂伦春族兄弟在酒桌上从不强行劝酒,他们历来是悉听客人之尊便。这一点很合我意,我喜欢这样。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规矩:为了说明自己真的喝醉了不能再喝了,就自觉的从座椅上滑落到桌底下躺着。记得我每次都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席的。</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公司购买的这批圆木装上火车车皮,亲眼目睹火车向南徐徐驶离甘河林场时,我与黎德望师傅相视会心而笑。再有几天是我的生日,看来得在火车上庆祝了,此项工作的完成是我24岁最为深刻且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p><p class="ql-block"> 返程时已是六月下旬,中部地区的气温俨然已是仲夏。火车上人很多,很拥挤也很闷热,车窗开着。我右手边邻窗,迎着火车行驶的方向坐着。夜幕降临后不久,窗外前方突然传来玻璃瓶被击碎的声响,紧接着我的右小臂外侧被扎进一块三角形玻璃碎片,约三厘米长。碎片刺穿静脉血管,我拔出碎片后血流不止,不一会血已流至手掌和各个指尖。我伸出左手按压伤口止血,请黎德望师傅迅速从我衣兜里掏出手绢,用手绢扎住伤口。后据分析,这玻璃瓶是人从车窗外砸向行驶中的火车而来。</p><p class="ql-block"> 35年过去,手臂上的伤疤依稀可见,好似一枚小小的军功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押车购配件</p><p class="ql-block"> 我在生产部工作期间主要是分管公司一项民品———“面机生产线”。1991年元旦前后,我与同室分管外协的同事王振平一起去襄阳市(时称襄樊)采购面机配件轧辊,司机是蒋志和。那年我26岁,王师傅比我年长9岁,蒋师傅比王师傅年长12岁。</p><p class="ql-block">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工厂决定将我们这项用车与另一部门的一项用车合并为一趟。即,先将公司XXX机运至十堰丹江口做水声试验,再空车折返去襄阳市拖面机轧辊回厂。</p><p class="ql-block"> 出发当天宜昌至十堰一路晴空万里无云,不料深夜却下起了大雪,到次日清晨积雪已近十厘米厚。咋办?没有防滑链车能开吗?蒋师傅思虑片刻,为赶时间,最后他的决定是,开!</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是去周围农户家购买稻草(稻草是为装载面机轧辊备用的,将稻草铺垫在车厢底板,用以防止轧辊在车厢中滚动)。在车辆行驶到大巴山脉区域“Z”字路段时危险开始出现,车轮时有打滑空转现象发生。记得在一山垭风口拐角处,地面没有积雪,雪已被垭口的疾风吹走,裸露出一层薄冰,当车辆行驶至此,初打方向欲向右拐弯时,车身失控,车尾摆向左侧,车身与道路近乎成90度角,险些滑出路基。蒋师傅是部队转业军人,在部队就是汽车兵,当时的他就已有近30年的驾龄了。只见他急中生智,沉着冷静,他先是将车停稳,下车看了看车身情况后,像一员战场指挥官似的做了如下部署:由我将方才购买的稻草从车上抱下,俯身塞垫于四个车轮之下,并随车轮滚动不断将后方稻草移至车轮前面。由王师傅负责观察车身状态并将其及时示意给蒋师傅。经过一番调整终于将车回正。那时的东风140型卡车未带方向机液压助力器系统,车身静止状态打方向非常沉重,一二十把方向下来蒋师傅满额是汗。在蒋师傅的精心而缜密指挥之下我们终于脱离困境继续行驶。</p><p class="ql-block"> 谨慎驾驶是必须的,歇口气后王振平师傅打趣的说:难怪有人称稻草为“救命稻草”呢!看来稻草还真管用。蒋师傅笑笑说:这叫作就地取材。我在一旁默默的将这些经验牢记于心。</p><p class="ql-block"> 驶离大巴山区域进入襄阳地区后路就好走多了,尽管路面依就有积雪,但地势相对平坦得多,再加上蒋师傅高超的驾驶技术我们顺利的按时抵达襄阳。次日上午在襄阳市轧辊厂装车,约十吨重,装完后立即驶往宜昌,当晚在荆门市歇脚,次日下午抵厂,圆满完成任务。历时四日三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绿茵环抱中的那栋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在2024年海声科技有限公司迎来55周年华诞之际,特将一首《秋恋》献给海声公司所有员工,以及养育我一生的海声公司。并衷心祝愿海声公司的未来蒸蒸日上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