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放假休闲在家,收拾杂物时打开电视,又看到重播的十大作曲家音乐会,正放着我很喜欢的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歌曲,廖昌永在唱:《那就是我》。</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中学时听收音机就学会了的。广州上学第一年时,在六楼的公共浴室洗衣服,喜欢旁若无人,边洗边唱。有次不觉唱起这首歌来,望着浴室窗外那一轮被工厂浓烟熏得有朦胧美的月亮,唱着唱着竟哽咽了。回过神来,怯怯地环顾四周,还好没人在。嗯,投入过头了,这破锣嗓子没准把人吓跑了吧?是啊,要象三毛那样闯天下的人,没出来两月竟就这样善感,怎么出门呢?曾豪情满怀,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在书海神游的时候是这样想的,和老爸争论赌气也是这样说的。可是,出了家门,每一次不经意地听到,或唱起,都拨动心弦。以前因为喜欢,就自己配了简单的伴奏。有一天弹着弹着,泪就滴到琴键上。这个家里就是自己在,也不用理会别人怎么看。二十二年的今天,听到电视里的歌,仍会哽咽。……唉,这首歌,是我背着行李出门的牵绊吗?或是很多年以前独闯外面世界时太得意忘形,不小心留下的一处暗伤,触碰不得?</p><p class="ql-block">	打定主意,顺其自然好了。或者是中和着听些诸如大话西游里罗家英演绎的《ONLY YOU》,听着歌曲,想起剧情,会心一笑。生活原本就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重阳登高</span></p><p class="ql-block">	闲在家里。看到好友微信上重阳快乐的信息才知道这个假期里包含着重阳节。</p><p class="ql-block">	重阳登高,好象好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儿子三年级的时候就学了。黄口小儿不懂离愁,只会对诗里的生字闹情绪。独生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陪伴长大,确实很难体会这样的诗意。老家的山是很多的。想起小时候登山,也象儿子一样懵懂无知。家里姐妹三个和表兄弟姐妹登山,我们年纪小的也是贪玩的多。这个季节外婆家和附近的山上还有一些野果。“九月九,当梨好蒸酒”。还有不知名的吃了嘴巴染黑的小野果。或拿竹竿去捅柿子树上红了一半的柿子,涩得舌头麻木,哇哇乱叫。下了山,溜到小舅妈种的萝卜地里,在溪水里洗了就啃皮,又辣又清甜的味道至今仿佛还在……</p><p class="ql-block">	工作了两年多了,不知怎么同学约去登高。异乡登高感觉怪怪的。天色已晚,他从山路上捡了根棍子。出门在外,从来没有想象过这种危险。就连在广州晚上从小姨家回学校也坚持不要姨丈送,自己一路骑车胆战心惊地飞驰过没有灯光的东郊公园。只是怔怔地看着前面开路的瘦瘦的身影,眼镜反着光,说着那时才会说的话。是啊,上个世纪的事了。也太久远了。</p><p class="ql-block">	想起一个朋友说起,多年前她先生和她一起暑假放假,从广州回新疆,坐火车挤满了人,他会把拼命挤到的座位让给她。但是,她无比惆怅地说,现在有个座,他恨不得自己先坐了。现在想来,人生过半,谁都有疲倦的时候,也是情理之中。但如果还会有当年的劲头,抢了座给另一位异性,岂不痛心?岁月就是这样过来的,人心也是这样过来的。嗯嗯,又严重偏题了。转发下好友的好友微信上,在HK艺术馆拍照发的很现实的两句话:对我来说,活着就是快乐。我要享受每一个活着的日子---To me,to be alive is happy.I have to enjoy every day in my life.  </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敬老人的节日,思乡的节日。(2014.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