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餐,视觉盛宴

木言(ZRG)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1日上午十时,《“艺术乡建”衢州市工稳印清湖主题篆刻展》在位于鼎新裕埂的“清湖篆刻馆”开展。这是清湖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个篆刻展。</p> <p class="ql-block">衢州市篆刻家协会的领导、理事,清湖三村主要负责人,清湖书院领导及篆刻班的师生共50余人参加篆刻展开展活动。</p> <p class="ql-block">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印章的制作与使用。它是一种在石头、木头、金属等材料上刻制图形和文字的艺术形式。篆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篆刻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篆刻作品以独特而精细的线条和纹理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它以简约、精妙、细腻的刀法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p><p class="ql-block">篆刻艺术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篆刻所使用的文字是古代奥秘的象形文字,通过其深刻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篆刻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字、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的厚重与美妙。</p><p class="ql-block">此外,篆刻艺术还有一种独特的仪式感。篆刻作品常常用于印章的制作,印章在中国传统社会及其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印章被用于表示身份、权威和尊贵,使篆刻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仪式感和崇高感。</p><p class="ql-block">总之,篆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融书法、绘画、文学、美学于一体的高雅艺术。篆刻艺术通过其独特性、深厚的文化涵和仪式感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和研究篆刻艺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本次清湖主题篆刻展展出了衢州市篆刻家协会25位理事的篆刻作品,这些作品涉及清湖的名人、名胜古迹和重要展馆,每件作品都是经过篆刻家们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的力作,都是匠心独具的篆刻艺术精品。</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一、清湖主题篆刻展现场</p> <p class="ql-block">衢州市篆刻家协会主席陆海峰(右)和清湖书院院长程逵鹏(中)在一起亲切交流。</p> <p class="ql-block">二、清湖主题篆刻印展板</p> <p class="ql-block">附录:名家篆刻作品欣赏</p> <p class="ql-block">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善绘画,精篆刻。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实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p> <p class="ql-block">吴昌硕(1844—1927)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和多面手。他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同时也是“后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杭州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吴昌硕的艺术不仅限于绘画领域,他在书法、篆刻以及诗歌方面也有很高造诣,被视为融合了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形式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1864─1957)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同时也是书法家和篆刻家。原籍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后来迁居到湖南长沙府湘潭。除了绘画,他还擅长书法和篆刻,尤其是篆刻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齐白石在艺术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创作,还包括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推广和发展。他是20世纪中国成就最大的艺术家之一,对中国美术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钱君陶(1907-1998)浙江桐乡人。著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书籍装帧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君陶艺术院院长。钱君陶的绘画,笔墨简洁,苍劲老辣,意境高古;书法篆、隶、草、楷皆工,尤以质朴灵动的隶书独步书坛;篆刻宗秦汉,在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后另辟蹊径,匠心独运,计白当黑,收放自如,边款长跋,诗文自撰,有过前人之处;收藏宏富,精于鉴赏。八十年代,其将毕生所藏书画文物数千件悉数捐给家乡,艺德之高,世人所仰。</p> <p class="ql-block">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号个簃,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人,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曾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吴昌硕得意弟子。王个簃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杭州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等,还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p> <p class="ql-block">罗福颐(1905—1981) 字子期,又署紫溪、梓溪,自号偻翁,上虞人。自幼秉承家学(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之子),由父兄教授“四书五经”,课余写字刻印,阅读家藏古印谱,手拓青铜器铭文,并开始摹集玺印文字。18岁时即出版《古玺汉印文字徵》。为不使学识“黄土埋幽,与生俱尽”,他努力笔耕,著述多达123种。“文化大革命”以后,足迹遍涉大江南北15个省、市,访问27个博物馆及文化机构,采集古玺印资料近万件。其研究文物考古的面极广,除玺印、古文字外,对清廷史料、古代官制、甲骨、汉简、古尺度、古量器、镜鉴、银锭、石刻、墓志、汉魏石经、古代医书及西夏、辽、金、元少数民族文物考古等都有著述。其中《汉印文字徵》、《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玺印概论》、《印章节概述》(合著)等考证严谨,对篆刻艺术影响极大。生前为故宫博物院四级副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并兼任中国科学院考古学会、中国古文学学会、西泠印社理事等职。1981年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邓散木(1898—1963),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原名铁,号钝铁、粪翁、一夔、一足等,斋名厕简楼、豹皮室,遂又自号厕简子。生于上海,在艺坛上享“北齐(白石)南邓”之誉。擅书法篆刻,真、行、草、篆、隶各体皆精。晚年致力于书法普及读物的编写工作,著有《篆刻学》《怎样临帖》《草书写法》等。</p> <p class="ql-block">邓石如(1743—1805),男,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弱冠谒江宁梅镠,梅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与石如,使专摹习。客梅氏八年,学既成,又客于两江总督毕沅幕府。三年后辞归。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书行世,《清史稿》有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