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讲人:呼市四中心理教师:李耕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请点击收听</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入假期,孩子的时间需要合理安排,可是,坚持执行是最困难的。本期借助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来帮助各位家长朋友科学解决孩子拖延症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其实拖延不仅在孩子,在大人中也比比皆是。那么是什么催生了拖延呢?</p><p class="ql-block"> 2007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刘易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告诉学生,第二天要参加一项实验,要求他们在那之前不能喝水。所以,这些学生都很长时间没有喝水,到了第二天特别口渴。</p><p class="ql-block"> 做实验时,戴维教授给这些口渴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现在就喝一杯果汁,还是5分钟后喝两杯果汁?结果,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前者。</p><p class="ql-block"> 接着,戴维教授又给学生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是20分钟后喝一杯果汁,还是25 分钟后喝两杯果汁?这时,只有30%的学生选择前者,而70%的学生都选择了后者。</p><p class="ql-block"> 面对第一个选择,在极其口渴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立马喝一杯果汁,不要等5分钟。但在第二种选择下,反正要等20分钟,那很多人就会再多等5分钟,喝两杯果汁。这说明,当下5分钟的折现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远远大于20分钟后的折现率。这个现象就叫作当前偏差。</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当前偏差会引发拖延呢?因为远期的诱惑力对抗不过当前的诱惑,人面对当前的诱惑时,自控力会变差。比如,本来我们计划周未要加班搞定一个项目规划,但是周末上映了一部大片,或者是好友发现了一个非常好吃的网红餐厅约聚餐,结果,很有可能我们在当前的诱惑下,放弃了写项目规划,因此导致了拖延。</p><p class="ql-block"> 当前偏差现象对于孩子同样适用。比如,孩子拖拉着不写作业,玩玩具;磨蹭着不睡觉,看动画片⋯这都是因写完作业,睡觉这样的事情,抵不过当前玩玩具、看动画片的诱惑,出现了当前偏差。</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并不是说,拖延磨蹭是可以被接受的。孩子拖拖拉拉,会影响每天的生活节奏不说,如果变成习惯,今天的磨蹭还可能成为明天的懒惰。</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当前偏差,摆脱拖延磨蹭呢?这里介绍一个“六部闹钟法”:</p> <p class="ql-block">第一步,“顺毛捋”,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p><p class="ql-block">第二步,和孩子约定时间。</p><p class="ql-block">第三步,再次确认时间。</p><p class="ql-block">第四步,上闹钟定时。</p><p class="ql-block">第五步,闹钟一响,即刻履行约定。</p><p class="ql-block">第六步,给出正向反馈。</p><p class="ql-block"> 同时,父母要做到,全程保持态度温和、语气平稳,否则容易引发孩子的对抗心理而达不到效果。</p><p class="ql-block">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能收获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p> <p class="ql-block">录制:李耕山</p><p class="ql-block">编辑:高彦</p><p class="ql-block">初审:心理组 李海叶 贺扬舟 蔡晓红</p><p class="ql-block">复审:高飞 彭岩 姜笑玉 刘兴宇</p><p class="ql-block">终审:郭宇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