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传喜庆 妙手留余香

人二也

<p class="ql-block">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延续至今。春联集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于一身,贴近生活,薪火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p> 春联的起源 <p class="ql-block">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初一日造桃符北京大康桃木工艺品——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故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p> <p class="ql-block">  “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贴春联,帝微行出观”。明太祖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且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经久不衰的风尚。</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p> <p class="ql-block">  春联发展到今天,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挑与自己职业相符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  现场,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握笔,饱蘸浓墨,在大红的纸上舞动,行、楷、隶、篆等多种书体各显神韵。浓浓的的年味跃然纸上,一副副春联,拉满了辞旧迎新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春联传递的美好祝福更是历久弥新。让我们在这个春天,共同祈愿:国泰民安,山川无恙,龙德耀日,幸福祯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照片来源:朱原 王仙林 林大申 张敏潮先生 视频提供:张敏潮先生 鉴洋湖张院长 照片剪辑:人二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