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记忆

林海雪原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到了2024年的1月18日,农历甲辰龙年的腊月初八。一大早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关于腊八节的来源,习俗,诗词以及祝福语。看着看着,我的鼻子似乎闻到了一股股浓浓的腊八粥的香气,思绪也不由得拉回到了儿时的腊八。</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坏下巴”,一般来说腊八节都处在“三九”或“四九”,正至天寒地冻。那时候,每逢腊八早上,各家各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喝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能驱寒又能暖胃。清代诗人王季珠的《腊八粥》诗中有句:“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写的就是这样的场景。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家物资匮乏,农民的日子还比较穷,熬腊八粥根本没有桂圆、莲子、薏米那么多食材,都是把家有的红枣、红豆、黍子米合在一起熬,这样熬出的腊八粥就觉得好吃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没读过书,自然不懂得关于腊八粥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她对腊八粥的认知一定是从外婆那里传承来的,在她的意识里腊八粥就是一道美食,能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享受一顿,是她最大的满足。</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腊八母亲都会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往铁锅里添上水,在灶膛里塞满麦秸或玉米皮,嚓!随着火柴头与火柴擦发出的一声响,柴禾慢慢的燃起了火苗,随之缕缕炊烟就会从房顶的烟囱袅袅升起,与左邻右舍家的炊烟一起绘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炊烟图,当然母亲也就开始了她一天的忙碌。既然是熬腊八粥,肯定是一开始大火,等到米和红豆七八成熟了就变小火慢慢的熬,快揭锅的时候,院子里就会飘满豆和米的清香,还有红枣散发出的那种枣甜味。那时我们兄弟几个就会迫不及待的挤在到小厨房里,等着母亲揭锅。母亲总会一边笑,一边说:“去屋里等着,平时别的好的咱们吃不起,腊八粥还是能管饱的”,我们就会吐吐舌头,做个鬼脸跑到屋里静静地等着。看到我们吃的津津有味,最后连碗都舔的干干净净,母亲又会说:“别舔了,再舔把碗都吃到肚子里了”。可惜,那时没有手机,如果能把一大锅咕嘟、咕嘟冒着气泡,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录下来,能把围坐在小地桌周围一边说笑、一边吃饭的全家人录下来,那是何等温馨,何等幸福的画面啊!后来,我们兄弟们渐渐长大,陆续娶妻生子,从老家分了出去,各过各的日子,就没有再吃过几次母亲熬的腊八粥。 再后来,母亲年龄大了,跟着我们吃起了轮头饭,想吃她熬的腊八粥更是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家里熬腊八粥早用上了电饭锅、高压锅,食材也丰富了很多,可是总感觉里面好像少了点什么?喝不出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今天有幸读到了宋代诗人宝寅的《腊八粥》:“八宝连情锅里装,红红炉火煮柔肠。遍尝粥铺千家店,不及娘盛那碗香。”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就是最好的答案。因为小时候的腊八粥里盛满了深深的母爱,所以喝起来是那么香甜。后来的腊八粥里没有了母爱,当然也就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岁岁腊八,今又腊八。 岁岁熬粥,今又熬粥。母亲熬的腊八粥的味道我只能在记忆的长河里去慢慢搜寻了,不知今年的你还能喝出小时候的味道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