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居清代建造,是扬州典型的“三合院”民居建筑。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故居。第一进薄砖铺面,青苔接缝,简洁大方。第二进有序厅和展厅。一尊朱自清在塑像矗立在序厅。</p><p class="ql-block">朱自清故居是回扬州前后朱自清父母、子女和朱先生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1898—1948),名自华,号秋实,1917年,改名自清。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民国时期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的一生著作颇丰,在创作中严格恪守着面向人生的现实主义原则,他的散文是面向人生的,用文学写人生是他写作的宗旨,这成就了他的散文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同时他的散文对于创建白话散文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p><p class="ql-block">除了他的散文外,朱自清自身有着崇高的民族英雄气概,毛泽东主席称赞:“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1925年8月在俞平伯的推荐下,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任国文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此后二十余年间,他一直在清华(抗战期间为西南联大)执教并从事学术和创作活动。清华大学为朱自清安排了住处(清华园北院16号西式洋房),安定宽松的环境给了朱自清更好的创作氛围,在这里他创作了《背影》、《荷塘月色》两篇散文。散文《背影》,成为朱自清的代表作,也成为现代散文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朱自清在中国散文界名声大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