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篇如何尽孝</p><p class="ql-block"> 孝是通天接地的通道。如何尽孝?让老人高兴、以身作则、有序归位就是孝。真正的身体力行才叫懂,做不到就没懂。孝不在于形式,在于心,在于行。</p><p class="ql-block">接下来聊聊今天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以身作则就是孝。孝通“效”效仿的效,就是给儿女做好榜样,古人如何行孝?就是以身作则。书上写了一个案例:一位教授《弟子规》的老师在长假期间带娃探望双亲,在生日这天给父母外婆鞠躬,给母亲行三跪九叩之礼的故事。第一拜母亲流泪,第二拜儿子走近父亲开始为他按摩。这种孝亲德行的力量无形中传递给了孩子。这让我也想起了去年过生日的那天,怀着对感恩母亲的心,一早晨发了问候和红包,隔着屏幕我感受到了母亲的高兴与欣慰。无意间我做对了。春节在即,正是以身作则,让孩效仿的好机会,行三跪九叩之礼家长辈们可能会不习惯,但可以恭恭敬敬地鞠躬,感谢父母给予的关爱,以后尽心尽力做个孝顺女儿。古人讲: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p><p class="ql-block"> 二,孝道在行,不在嘴上。微笑是不需要花钱,行为也不需要花钱。书上说:连接福脉最好的行为,就是磕大头。可是,在我们家没有这个规矩呀,父母也不在身边,我能怎么做?我想起了沐一老师说的,做任何事起心动念最重要,心里敬重父母,磕头也可以在心里用意念完成不是吗?还有,我每天坚持做大拜,也可以在每天的经络运动前做,朝着父母所在的方向三拜九叩,观想父母亲就坐在我的前方。在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以前,会觉得像磕头这种旧习俗就该摒弃,难怪无明的时候连不上根更别说有智慧。如今知晓了,就必须给孩子做好榜样。孝者,上行下孝,福报的通道。今天种下的因就是未来的果。</p><p class="ql-block"> 三,恭敬生福也生慧。孙老师讲了一个负面例子:妈妈把儿子接到单位吃饭,饿坏了的儿子先把自己的排骨吃完,还拿了妈妈的吃,妈妈最后只能干吃米饭。孩子没福,妈妈能有福吗?这句话久久浮现在脑子里。我问自己,我的孩子有福吗?我的孩子懂孝道吗?今早因为叫起床又发生了不愉快,再联想到以往包办代办的事很多,娃不懂惜福和感恩,也都是自己种下的因。不教孩子就是耽误了她。孩子不孝,是父母的错,不是孩子的错,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育的本质是孝,丢失它,就会丢失文化之根。“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通过对父母行孝养成感恩之心,有了恭敬心。父母天位,子女地位,惟子女学会恭敬父母才能各安其位,恭敬生福,也生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