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天 2023.10.21 <p class="ql-block"> 一口大锅在冒着腾腾的热气,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面条、鸡蛋、豆浆、油饼、包子以及一些说不上来的各种食物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勾人食欲的味道,所谓的芳香四溢,不过如此吧。耿老头和行者凡坐在低矮的小凳上,就着油腻腻的矮桌,手捧一次性的纸碗,有滋有味的吃着面条,脸上弥漫着满足的惬意。清晨的阳光透过烟雾缭绕的摊位,轻轻地洒在他们的身上,洗去了连日来附着在身上的仆仆风尘。我忍不住放下手中的烧麦,掏出手机,把这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留下。地点在武汉高新大道和豹山路的交口,几个早点摊在路边,忙碌着招待客人。我吃的四个烧麦,祝吃的豆浆鸡蛋。六点一刻出发,七点十分左右,在这里吃的早点。</p><p class="ql-block"> 吃过早点沿着高新大道继续往东骑行,不到十分钟,到高新大道与光谷四路交口。九月底才开通运营的我国首条空轨,无人驾驶的“光谷光子号”磁浮悬挂式列车,就是昨天祝一再说的吊轨列车,将经过这里。看着高高架在空中的轨道,想象不出列车是怎么运行的。时间才七点三十过一两分钟,一位路人说,八点才有车经过,我们决定等在这里。非常幸运的是,七点三十八分,科幻电影中的情节真实的展现在了现实当中,一辆蓝色的列车悬挂在轨道的下方,从我们的头顶疾驶而过。不能不使人感叹,科技的发展,一次次的刷新着人们的认知。虽然这种吊轨列车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发明并广泛使用,但中国在2005年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空轨,是在德国、日本外,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轨技术的国家,而中国的技术具有成本低、建设快的特点。也许不久的将来,空轨列车也会在我们的城市中推广开来。顺便说一句,好像武汉的“光谷光子号”,票价30一个人,65岁以上乘坐免费。</p><p class="ql-block"> 离开武汉,往鄂州、黄冈方向前进,十一点半左右过鄂黄长江大桥。我问大家去不去东坡赤壁,都说随便,看大家兴趣不高,我就没有强求一定要去。湖北黄冈的赤壁,不是三国时火烧赤壁的那个赤壁,那是在蒲圻,现在是湖北赤壁市。黄冈的赤壁,因苏东坡而出名。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在自己家东面的山坡上开荒种菜,自号“东坡居士”,自此才有了苏东坡之名。而苏东坡在这里写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使得黄冈赤壁得以出名,现在被称为“东坡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脍炙人口,真的使人误以为这里就是火烧赤壁的古战场呢。</p><p class="ql-block"> 吃过中饭就沿着葛洲坝大道向东骑行,然后进入409省道,向浠水县方向骑去,经过浠水县城的北边,到了浠水河,没有过河,沿河畔转向东北进入220国道,基本都是平路,没有上下坡。近五点到达浠水县关口镇,看到一个旅馆,没有人接待,往前又见一个旅馆,还是没有人接待,行者凡遂打了门头上的电话,过了一会才有人过来。一楼原来是饭店,现在不再营业,只有一些桌椅杂乱的放着,我们的自行车就放在一楼。老板开口要80元一间,我们还价到60,同意后要我们住到四楼,祝付钱给他,两间要160元,僵持了一会,老板还是同意了两个标间收120元。随后的聊天中,老板自述是连级干部转业回来到交通部门工作,现在退休连补贴一起每月能拿九千多块钱。老板又让我们到隔壁吃晚饭,说是他兄弟开的。我们吃晚饭时,买了一壶当地的米酒,没有喝完,第二天由行者凡带着。旅馆老板喝的醉醺醺的过来,介绍说饭店老板是他堂弟,说他介绍不少人过来吃饭。行者凡给我使个眼色,他酒喝多了,不要理睬他,无人搭理,他无趣的自己走了。我晚饭一般只吃一小碗,没有办法,谁叫自己两百斤重呢。吃完一碗饭,舀汤的时候,发现舀进碗里一只苍蝇,喊饭店老板过来瞧,一边拿起手机拍照。隔壁桌子坐的四个当地年轻人停止了吃喝,齐刷刷的转头瞧向我们,我赶忙对老板说,换个碗来吧,不找你麻烦。后来结账的时候,老板主动减免了五元钱,说是对不起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临睡前我下楼检查一下自行车,漆黑一片,这家旅馆整个四层楼只住了我们四个人。</p><p class="ql-block"> 中餐每人32.5元,晚餐每人22.5元。全天骑行了117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