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山东潍坊•青州千年古城

东方之珠

<p class="ql-block"><b>  【青州古城】位于山东潍坊青州市,城建历史2200多年,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青州古城为“古九州之一、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五千余年的文明史,还当过十二年国都的地方,青州地处东方,根据五行学来看,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得名“青州”。人文资源积淀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阜财”为财富充盈之意。因其南对云门山,故又名云山门。是一座体量庞大、造型优美、庄重大气的地标建筑,城台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城门楼为砖木结构,二层重檐带周围廊歇山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城门洞光滑的青石板路面,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将我们带入这座跌宕历史传奇的古城,让我们一起去探秘它的历史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城门洞两侧各有藏兵洞三个,为守城官兵专用。原有箭楼和瓮城已毁。2013年依原貌原址完成修复工程,整个建筑高29.8米。内门上匾额:雲開天府、地控海邦、國泰民安。</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古城,映入眼帘的是青砖黑瓦,贴着中国传统的红色对联、大红灯笼,寓意美好的祝福,典型的古代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青州古城的民居,都有着不同朝代的特色,建筑风格仍保留着宋代和明代的典型的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从阜财门进入古城首先是南门大街,南门大街、偶园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是青州古城的核心街区,店铺林立,内涵丰富的街巷,我们先登上城楼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据说,当年大禹治水,将大地划分为九州,就是我们常说的古九州,青州就是其中一个。据考早在七千多年前,青州已有人类存在,自西汉初年始,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滿洲驻防旗城六座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登上城门楼,走近前颇有几分高大威严的气象。</b></p> <p class="ql-block"><b>  一门古炮</b></p> <p class="ql-block"><b>  城门楼匾额:东方古州、三齐重镇。</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古城楼上,可以俯视整个南门大街。</b></p> <p class="ql-block"><b>  古城风貌,美景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俯视“唐平卢淄青节镇瞰域图”</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沿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墙东行,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到守城士兵的威严和气势。</b></p> <p class="ql-block"><b>  威武雄壮的守城士兵</b></p> <p class="ql-block"><b>  投石车:又称为砲,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远距离打击武器,发射前用绞盘升高配重物,利用配重物的重力发射。是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中国古代称之为机石、发石、飞石等。</b></p> <p class="ql-block"><b>  奎星楼城楼:始建于宋代,明清重修,内供奉主管科考功名之神“奎星”。古代读书人拜奎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2013年复建,是青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我们从此处走下古城墙。</b></p> <p class="ql-block"><b>  三官庙:始建于宋元年间,道教建筑,内附设团圆阁、戏楼等。“三官”指天、地、水三官。天官大帝降生唐尧,掌天文,主赐福;地官大帝化生虞舜,制地理,主赦罪;水官大帝育生夏禹,治水利,主解厄。2013年原址复建。</b></p> <p class="ql-block"><b>  城墙脚下一处小园林</b></p> <p class="ql-block"><b>  状元亭</b></p> <p class="ql-block"><b>青州民俗馆</b></p> <p class="ql-block"><b>  走在老巷子中,欣赏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和传统的民居。</b></p> <p class="ql-block"><b>  回到主街上游览牌坊文化,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有的地方也叫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青州古城从南门至北门全程1.4公里上矗立着七座名人牌坊,分别是:海岱都会、尚书里坊、一门科第、大学士、柱国坊、大宗伯、太保,皆为石制四柱三门式,均为2014年在原址上复建的,坊下都有文字介绍,每座牌坊都修的高大气派,雕刻精美,有的牌坊上有“圣旨”字样,是受皇帝旨意所立,每座牌坊都有着它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座牌坊「海岱都会」雕龙画栋,很气派,是青州古城内地标性建筑之一。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为历代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经长期作为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四柱三门式,总高9.4米的牌坊,中间门宽阔,可走车马及官员,平民百姓只能走两边的小门。</b></p> <p class="ql-block"><b>  古街两旁怀古铜塑比比皆是,逼真的“货郎担”,年轻人是没见过的。</b></p> <p class="ql-block"><b>  沿街商铺建筑色彩基调还是以古代盛行的沉稳的黑色为主。</b></p> <p class="ql-block"><b>  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教堂院、神甫院、修女院三院组成,主教堂外型为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院曾毁于文革时期,1997年重建。</b></p> <p class="ql-block"><b>  沿着古街道行走,你可以感受到古城的历史沉重感,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座牌坊「尚书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石茂华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土,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b></p><p class="ql-block"><b> 石茂华晚年回乡养老,又被皇帝重新起用,前往陕西救灾。已过花甲之年的石茂华,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因劳累过度,将生命留在了灾区。明朝政府追授石茂华为太子少保,并建造牌坊表彰其功绩。</b></p> <p class="ql-block"><b>  “架子车”也叫独轮车,是旧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战争年代,支援前线运输弹药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宽敞的青石板路边建有水渠,水生植物翠绿欲滴,给古城增添了生机盎然的灵气。</b></p> <p class="ql-block"><b>  偶园,原为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后来成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b></p> <p class="ql-block"><b>  “剃头匠”, 旧时街头剃完了头,然后再给掏掏耳朵。</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座牌坊「一门科第」也是冯氏之坊,该坊是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科第连绵而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时青州的冯氏世家出了6位进士,3位举人,真是一门科第,很值得彰表荣耀。</b></p><p class="ql-block"><b> 冯氏家族自始祖冯裕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明正德三年至明万历元年间,先后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等3人考中举人。以“父子进士”、“祖孙四代皆进士”等科举为佳话,时称“北海世家”,闻名遐迩。</b></p> <p class="ql-block"><b>  第四座牌坊「大学士」,此坊为旌表诸城人翟銮而立。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当时他升为大学士,也是青州的荣耀,因而官方为他在府城立坊。</b></p><p class="ql-block"><b> 翟銮,字仲鸣,明代青州府诸城县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至谨身殿大学士。</b></p> <p class="ql-block"><b>  基督教堂:1879年由英国传教士筹建。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 把脉”,旧时街头行医。</b></p> <p class="ql-block"><b>  第五座牌坊「柱国坊」是明朝政府为表彰大学士刘珝而立。始建于明弘治年间。</b></p><p class="ql-block"><b> 刘珝,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当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b></p><p class="ql-block"><b> 刘珝去世后,皇帝为其撰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也就是此坊南面的抱柱联,可见弘治皇帝对他的评价之高。</b></p> <p class="ql-block"><b>  在偶园街和东门大街的交叉路口有一棵「宋代古槐」。树高10米,树围4.7米,该古槐植于宋代,树龄约1000年,为偶园街区内重要的历史标志物。</b></p> <p class="ql-block"><b>  前行这条街为东大街,因预约青州博物馆,就不过去了,那里有一座东岳庙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第六座牌坊「大宗伯」,是明朝政府为表彰青州人陈经而立。</b></p><p class="ql-block"><b> 陈经,字伯常,号东渚,明正德九年进士,曾任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当年立此坊时,其担任礼部尚书,即“大宗伯”。</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路,一路走来,仿佛在历史的长廊上走了一遍,领略了青州古城中的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轿子”,旧时有钱人家出行的交通工具。</b></p> <p class="ql-block"><b>  第七座牌坊「太保坊」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邢玠,明代青州府益都县人。隆庆五年成进士,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逝世后赠太保。万历二十五年,邢玠以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统兵朝鲜抗倭,大获全胜。</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一个小景观「北门里」牌坊,为北门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四柱三门带跨楼牌楼,两侧楹联:看似砖旧石残想当年九州商贾纷至甚是热闹;其实人杰地灵见今朝世界宾朋沓来尤为繁荣。概括了青州府当年的繁荣景象及当今风光依旧的情形。</b></p> <p class="ql-block"><b>  青州古城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你是喜欢历史还是喜欢自然风光,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