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个旧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又名“锡都”,</p> <p class="ql-block">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北岸,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02°54′至103°25′、北纬23°01′至23°36′之间,是滇南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个开蒙”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先进区。</p> <p class="ql-block">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6.5℃。</p> <p class="ql-block">全境为平坝、山地、低山河谷三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总面积1587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1951年,撤县设市,属云南省辖。</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6日,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辖。</p> <p class="ql-block">境内人文景点众多,如老阴山、个旧金湖等。</p> <p class="ql-block">个旧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盛,因锡而名,是云南省工业文明的发祥地,素有“世界锡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开采锡矿的历史有约2000年,是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p> <p class="ql-block">全国最大的锡化工中心、锡材中心和砷化工中心,有色金属采、选、冶等工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曾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大屯海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p> <p class="ql-block">地跨个旧市和蒙自县境,</p> <p class="ql-block">东与长桥海毗邻,西距个旧市大屯镇约1.5公里,故名大屯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由蒙自断陷盆地内地表水向洼处汇集而成的湖,</p> <p class="ql-block">为古湖残迹。该湖为断陷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据《续蒙自县志》卷方舆山川十五记载:</p> <p class="ql-block">鲤海,旧名矣皮草海,在县西三十里为大屯海,千顷汪洋,</p> <p class="ql-block">海岸陂陀开田,曰海底田,</p> <p class="ql-block">屯人即海心处筑台建楼阁。</p> <p class="ql-block">其中产海菜,鱼肥美。</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大屯海。离蒙自市大约7.2公里</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火车站1910起滇越铁路通车后的30多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米轨滇越铁路与寸轨个碧石铁路在碧色寨交汇换装,使碧色寨火车站成为云南两条铁路的转运站,</p> <p class="ql-block">每天有40余对列车在此经停,云南85%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都要在碧色寨集散中转。</p> <p class="ql-block">火车的汽笛声和搬运工的号子声夜回响在山中,</p> <p class="ql-block">待运的大锡、煤油、钢铁、糖、茶叶、纺织品美装满了仓库;洋行、咖啡馆、百货公司、邮政局、酒店、客栈、马店四处林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汇聚了各种肤色、各和语言和各种行当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国内外商号、公司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一分为二,一边是中国式的商号、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另一边是法国式的火车站、公司建筑,</p> <p class="ql-block">东西方文化在方圆4平方干米的小山村碰撞,吃面包、喝咖啡、品红酒、美奶牛,甚至打网球都在这里兴起。</p> <p class="ql-block">那时在国内大城市见不到的西洋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滇南碧色赛山材却习以为常碧色寨奇迹般地成为东西方冒险家们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昔日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设速扩增到3000多人常住。</p> <p class="ql-block">最兴盛的时候,有国内18个省、108个县的商人到这里“淘金”。</p> <p class="ql-block">以“小巴黎”而享警滇南。</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和个旧碧石铁路在碧色寒各设站房,使碧色寨一个山村拥有两个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既有滇越铁路的特站,又有个碧石铁路的起点站,</p> <p class="ql-block">米轨、寸轨的站房都是红瓦黄墙的法式建筑,成为世界。</p> <p class="ql-block">1936年,寸轨通车后的碧色寨火车站铁路上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碧色寨车站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昆明单位,在车站范围内共有11个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蒙自南湖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文澜镇南部,故名"南湖"。</p> <p class="ql-block">为雨水汇积而成,旧名草湖、草陂。明代开辟为堰池,并在湖中堆3座土山,分别名为蓬莱、方丈、瀛洲岛,</p> <p class="ql-block">成为文人雅士会集之地,上又称学海。</p> <p class="ql-block">云南著名的过桥米线传说就起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传说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p> <p class="ql-block">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p> <p class="ql-block">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p> <p class="ql-block">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p> <p class="ql-block">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p> <p class="ql-block">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知府钱邦称带领民众,将湖中淤泥杂草取出,垒成3座小山,分别以神话中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为名;</p> <p class="ql-block">并从县城十几里外引来酒鸡泉、法果泉等四泉之水灌入湖中,形成碧波荡漾的大小两个湖泊。</p> <p class="ql-block">湖面积30万平方米,湖堤种植垂杨,</p> <p class="ql-block">三岛有游路相通,国内广植花木。主要的建筑有雄伟的瀛洲亭,为六角三层重檐,檐角、亭顶铺琉璃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檐上挂有风铃,铃声悦耳。</p> <p class="ql-block">湖中还有各式亭台楼阁、奇花异卉,环境清幽,因有文人学士常来相聚,吟诗作赋,攻读诗书,又有“学海”之称。</p> <p class="ql-block">人字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p> <p class="ql-block">当时由中国和法国合作建设滇越铁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五家寨人字桥。</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的全称是“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p> <p class="ql-block">它是滇越铁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连接滇越铁路的重要桥梁。</p> <p class="ql-block">人字桥的建设历时两年多,最终在1908年12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p> <p class="ql-block">人字桥是由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设计,</p> <p class="ql-block">采用了肋式三铰拱钢梁桥的结构,这种设计在当时是一项顶尖技术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桥的全钢结构使用了铆钉连接,使得整个桥体轻盈且稳固。</p> <p class="ql-block">人字桥的建造过程非常艰难,因为它位于天堑雄关的峭壁之上,施工条件极为苛刻。</p> <p class="ql-block">据报道,在建造过程中有800余名中国劳工不幸遇难,这一悲剧成为了人字桥背后沉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尽管人字桥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高昂的成本,</p> <p class="ql-block">但它自建成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p> <p class="ql-block">它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列车和旅客,还推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人字桥也曾经历过多次重建,包括在1951 年、1964年和1970年,每次重建都会有所改进和完善。</p> <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人字桥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它在多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首先,它是滇越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这条铁路线的运营起到了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其次,人字桥的建筑技术和设计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p> <p class="ql-block">显示了法国工程师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最后,人字桥的建设及后续的使用经历,尤其是与中国劳工的牺牲紧密相连,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湾塘乡,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p> <p class="ql-block">地处屏边苗族自治县中部,</p> <p class="ql-block">东靠白云乡,南邻白河乡,西南与玉屏镇、新现镇相望,</p> <p class="ql-block">西界蒙自市期路白苗族乡,北临四岔河与新华乡相望,</p> <p class="ql-block">东北接和平乡,距屏边苗族自治县城区42千米,</p> <p class="ql-block">区域总面积178.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湾塘乡户籍人口为13507人</p> <p class="ql-block">南溪河发源于蒙自县东部的鸣鹫镇,</p> <p class="ql-block">上游称北溪河,</p> <p class="ql-block">在经过芷村镇的庄寨水库后叫南溪河,</p> <p class="ql-block">属红河水系,是红河的二级支流。</p> <p class="ql-block">流域面积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约6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从芷村镇开始,南溪河就一直和昆河铁路相依相伴,</p> <p class="ql-block">最终在河口瑶族自治县汇入红河,支流有那么果河等20余条。</p> <p class="ql-block">河口口岸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城南端,</p> <p class="ql-block">与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国境线长193公里,</p> <p class="ql-block">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又是滇越铁路昆河段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河口口岸有滇越铁路自昆明从河口出境,</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入境后经越南首都河内直达海防港,全长864公里,</p> <p class="ql-block">其中云南境内465公里,越南境内389公里(至河内296公里)。</p> <p class="ql-block">公路:河口至河内还有328公里公路和321公里水路相通,</p> <p class="ql-block">至越南海防市公路432公里,水路505公里。</p> <p class="ql-block">在境内,距昆明公路468公里,距州府个旧公路277公里。</p> <p class="ql-block">空运:河口境内虽无航空港,</p> <p class="ql-block">但距蒙自机场只有150公里,距越南保胜机场不到10公里。</p> <p class="ql-block">滮水岩村地处中国红河•蝴蝶谷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位于马鞍底乡11.6万亩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缘,</p> <p class="ql-block">是“长寿之乡”和“天然养吧”的集中体验点。</p> <p class="ql-block">也是滇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p> <p class="ql-block">2017年,国家民委授予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p> <p class="ql-block">2020年创建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并评选为云南省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具有“边境治理要塞、民族多元一体、生态共生共融、美丽内外兼修”四个特征。</p> <p class="ql-block">全村73户314人,</p> <p class="ql-block">世居哈尼、彝、汉3种民族,</p> <p class="ql-block">该村结合“春有山林悦色、夏有蝶舞花飞、秋有稻香田美、冬有雾升云腾、四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独特村情</p> <p class="ql-block">标水岩瀑布位于中寨村委会村寨寨头,地处海拔1500米的分水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边缘,</p> <p class="ql-block">距马鞍底乡政府7公里,距地西北村委会18公里。</p> <p class="ql-block">村子后面山峦上奔泻而下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水源来自海拔3012米的五台山原始森林,顺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倾泻而下,</p> <p class="ql-block">在森林中恣意流淌,标水岩是村寨因瀑布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穿过村寨,奔着引人注目的130多米高的大瀑布而去。</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看,瀑布不是垂直而下,似乎呈70度角,黑色的岩石与白色的激流侧卧在森林中,从山巅一直到山脚。</p> <p class="ql-block">瀑布的水沿着一条小河,一直流淌到村里,让整个路面都薄薄地淹上一层,</p> <p class="ql-block">顺着斜坡,仿佛瀑布扔在缓缓延伸。</p> <p class="ql-block">村后是一片平整的草坪,面积不算太小,瀑布就在面前了。</p> <p class="ql-block">这时的瀑布恢复了垂直而下的面目,如珠帘垂壁;斜里侧观,似白链当空舞。四季清脆的水流从瀑顶的原始森林中突然奔出,訇然而下。</p> <p class="ql-block">那不顾一切腾跃的执着,卷起的雾露弥漫在空中。 标水岩瀑布被喻为一帘垂挂在蓝天上的“白色哈达”。虽不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但它的壮美,令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标水岩瀑布自上而下全长256米,倾角75度,上帘宽3米,下帘宽35米,丰水期下帘宽可达40多米。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绿色的丛林中,一条银白色的哈达悬天而逸。走近她,如珠帘垂壁;斜里侧观,有阳光的日子,天上的彩虹就降临,民间叫“下来喝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道不同的风景,都是一种不同的享受,让人不禁扼腕惊叹,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那里村坐落在丫多河边的元阳县南沙镇桃园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沙镇以西,距县城南沙13公里,国土面积4.6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米,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800毫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村54户216人,那里村从事制陶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村内至今仍保留着泥条盘筑法原始制陶工艺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那里傣陶被列入第四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那里的由来是那里,在壮语中意为“那”指的是田,</p> <p class="ql-block">“里”指的是小溪。因此,那里村的名字来源于村子旁边既有田垌又有小溪流的地理特征。</p> <p class="ql-block">红河(马街段)境内流域面积:72.平公里,河道长度12公里,</p> <p class="ql-block">地内起点曼车冲,境内终点咋啦码头。流经红土寨村委会、乌湾村委会,马街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说,路上的风景才是最美的,无论是山上的日出日落,还是山间的花开花落,都值得我们去用心欣赏。多少次旅途的跋涉,其实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