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新疆行(十九)惠远古城陈列馆

<p class="ql-block">  惠远古城(惠远城)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清代惠远城,俗称“伊犁大城”,始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至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峻工。</p><p class="ql-block"> 清代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不懈努力,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二十四(1759)先后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二十七年(1762)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地方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钦命明瑞为首任将军,统辖天山南北新疆全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伊犁参赞大臣阿桂的协助下,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至乾隆三十年(1765)三年间,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带领兵民建成惠远城。乾隆皇帝亲赐城名为“惠远”,以示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并钦定惠远城四座城门的名称,以彰显该城作为新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惠远城墙高4.7米,城周4.5公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八年(1793)伊犁将军保宁主持向东扩建惠远城,将东门改造成魁星阁,又新建东门 ,城周达5.8公里。</p><p class="ql-block"> 同治五年(1866)惠远城遭受战乱损毁,同治十年(1871)再遭俄国入侵者占领和拆毁。</p><p class="ql-block"> 1882年清朝收复新疆后重新修建惠远新城,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惠远城。</p><p class="ql-block"> 惠远城是清朝治理新疆的首府之城,晚清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西北大片领土,迫使新疆军政中心东移,但惠远城依旧是伊犁将军驻地,尽管权限缩减,但是它的伊塔边防重镇地位没有改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惠远城大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左宗棠站立雕像,只见左宗棠一手持剑,一手握卷,目光坚定的看着前方,仿佛还在为国家的统一大业运筹帷幄,为新疆的繁荣昌盛殚精竭力!</p> <p class="ql-block">  左宗棠(1812—1885)年,汉族,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光绪七年(1875)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向清廷奏称西北边陲对朝廷和国家安危的重要性,受命征剿阿古柏后立即率领大军西征,迅速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以及天山南路各城,期间又力主新疆设立行省,并在清军所到地区设立善后局,负责召集流亡的人员,疏浚河渠,修复城堡,清丈地亩,厘清赋税,分设文塾等,这些举措为下一步建省奠定了基础,为恢复和发展经济,为新疆长治久安都作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说到左宗棠最让今天的我们不能忘记的还是他以64岁的高龄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同治三年(1864)新疆维族、回族在天山南北发动起义,出现了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五个割据政权,位于中亚地区的浩罕汗国趁新疆内乱派该国军官阿古柏于1865年1月(同治三年十二月)侵入南疆。1867年成立“哲德沙尔汗国”,阿古柏自立为汗。1876年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全部被阿古柏侵占。</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沙俄也时刻对新疆虎视眈眈。早在1860年(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沙俄即在新疆边境问题上对清廷施压。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趁新疆各族起义之际,逼迫清廷签暑《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走了中国西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71年俄军侵占伊犁。</p> <p class="ql-block"> 1875年(光绪元年)左宗棠 被任命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他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等方针,进行了充分准备。1876年4月(光绪二年四月)左宗棠抬棺率清军在肃州(今酒泉)誓师,湘军将领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率军进疆,不久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1877年(光绪三年)4月,清军兵分三路进军南疆,半个月之内连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南疆门户洞开,5月阿古柏暴卒。10月起,清军先后收复南疆东四城,又趁敌内部变乱,挥兵急进西四城,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军收复和田,取得了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的最后胜利。1880年,左宗棠坐阵哈密,命令三路大军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巨大威慑,为曾纪泽的外交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以助其声威。最终曾纪泽推翻了已由清使崇厚与俄方签定的条约,使俄罗斯同意撤出伊犁,从而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图谋。</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中俄正式签定《伊犁条约》从此中国收回了对伊犁地区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的领土主权 ,至此新疆全境基本收复。新疆全境收复后,左宗棠几次上书清廷新疆设省,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设省,刘锦棠成为首任甘肃、新疆巡抚。</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在本应该儿孙绕膝膝,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临危受命,担负起民族大义之责,年愈花甲, 征战沙场,而老将出征很可能就回不来了,左宗棠抬棺出征,他鼓舞了军心,这种景象发生在屈辱的晚清时期尤为可贵,在国家与民族危难的时刻,总是有人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一个名字, 一段传奇,历史不会忘记,那片160万的热土不会忘记,而那首诗也成为了左宗棠忠魂尤在的最好印证: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p><p class="ql-block"> 王震将军说: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进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的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p><p class="ql-block"> 后人说,无左公则无新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同治九年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1878)以驻英、法两国公使赴俄接替崇厚继续与俄谈判。他据理力争,在崇厚擅自所签条约文本上更立新约,增加赔款,收回部分领土和其他主权,于光绪七年(1881)奉旨签暑《中俄伊犁条约》。</p> <p class="ql-block">首府之城</p> <p class="ql-block">  惠远城内分别设置伊犁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及锡伯索伦、厄鲁特、察哈尔四个领队大臣衙署、绿营总兵行暑、理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同时驻扎从凉州、热河迁来的满营官兵。惠远城成为伊犁首府之城。</p><p class="ql-block"> 伊犁将军奉旨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至四十五年(1780)18年间,在伊犁河北岸建成九座城池,史称“伊犁九城”。即惠远城、惠宁城、绥定城、广仁城、瞻德城、拱寰城、熙春城、塔勒奇城和宁远城,惠远城为中心,成为新疆第一大城,第一重镇。伊犁九城的建成,重点解决伊犁官暑和满州旗营的驻地,解决屯田兵民的驻地,完成了清朝治理新疆和巩固边防的重要战略布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惠远古城城墙。</p> <p class="ql-block">  平定张格尔后,钦差大臣那彦成主持编订《钦定回疆则例》建立了一整套法规、制度、政策为安定新疆,特别是南疆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p> <p class="ql-block">惠远九城</p> <p class="ql-block">  历任伊犁将军或为皇亲国戚,或为朝中重臣,皆由皇帝钦命,从京城委派任职,同样参赞大臣,领队大臣也由皇帝钦命,体现清朝对新疆任官的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第一位伊犁将军明瑞。</p> <p class="ql-block">功勋之城</p> <p class="ql-block">  调兵遣将,设营驻守。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1761—1766)清朝从凉州(今甘肃武威)庄浪(今甘肃以西)热河(今河北承德)西安抽调满州蒙古八旗官兵编设满营;从辽宁抽调锡伯官兵编设锡伯营;从张家口外察哈尔(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抽调官兵编设察哈尔营;从黑龙江抽调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官兵编设索伦营。以上各营皆携眷移驻。此外招抚原新疆厄鲁特蒙古族流散人众,并迁移早期归附清朝后安置在热河的部分厄鲁特达什达瓦部众编设厄鲁特营。这些驻防各营分地驻防,各有领队大臣,皆在惠远城中设暑办公,归伊犁将军管辖。同时从陕西、甘肃等地抽调绿营官兵携眷移驻伊犁,分别驻守绥定城、广仁城、瞻德城、拱寰城、熙春城、塔勒奇城等六城,设置总兵一员,其衙署设在绥定城。</p> <p class="ql-block">  在清朝中后期的一个半世纪间,惠远城先为新疆首府,后为天山以北边防重镇,伊犁将军在惠远居中指挥,设置卡伦,驻守巡边,守卫疆土;增设台站,保障通讯,便利交通;兴办屯田,开设牧场,征税儲粮,铸造钱币,发展经济,繁荣地方,兴办学校,发展文化教育;接济东归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众,指地妥善安置,分设盟旗管理,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管理外藩,对外交涉,抵御侵略,守卫疆土。老惠远城虽然被沙俄侵占和拆毁,但是新惠远城又在其北崛起,为祖国统一,新疆发展,巩固边防,对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不愧为功勋之城。</p> <p class="ql-block">  驻卡巡边,保卫边疆。清政府命伊犁将军在新疆建立以固定卡伦为基础,以巡边为补充的军事屏障。当年的西北边界比现在远很多,巡边的将士从惠远城出发巡查到也而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疆域。</p> <p class="ql-block">  设置台站,畅通信息。 以惠远城为中心,清政府分别在南路和北路建立起军台驿站,派遣官兵,日夜值守,确保新疆与朝廷和新疆各地区交通和通讯畅通。这些台站的值守官兵在极其艰苦之地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不辱使命。</p> <p class="ql-block">  平息叛乱,维护安定。清乾隆三十年(1765)发生新疆乌什事件,伊犁将军明珠奉旨率军由惠远城前往予与平息。</p><p class="ql-block"> 清朝中期,国力逐渐衰落,内外矛盾加剧,新疆南部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时起,在境外的和卓宗教贵族的后裔在国内外各种势力的鼓动和支持下,趁机入境作乱。如嘉庆三年(1820)到清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之乱,祸害时间最长,蹂躏地区最广。朝廷调兵遣将才获得胜利。但是国力的衰弱已经表露无遗,因此相继又发生了道光十年(1830)玉素甫之乱,道光二十七年(1847)七和卓之乱,咸丰七年(1857)倭里罕之乱的发生,对付这些和卓后裔的入境作乱,历任伊犁将军领兵出征,特别是平定张格尔之乱,甚至调动了内地的军队进剿 最后在当地军民的支持配合下取得胜利,维护了祖国统一,保障了新疆稳定。</p> <p class="ql-block">  屯田置牧,建设新疆。以惠远城为中心,清政府在伊犁河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不同形式的屯田。挖渠浚河,开垦土地,屯田种植,同时大力发展牧业,既供给了军需和屯田所需要的各种牲畜,又助于边疆地区畜牲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  保障供给,铸币办厂。惠远城伊犁将军府设粮饷处,经办在新疆核征赋税,向朝廷奏调经费,给官兵核发俸饷等事务,还建有银库及粮仓,存儲粮食、银两、茶叶、布匹等物质,存放保障各方面需求并备与境外、哈萨克等边民易货贸易之用。乾隆四十年(1775)伊犁将军在惠远城创设宝伊局,设炉两座,铸造钱币,供应流通,促进了贸易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  接济安置,土尔扈特。清乾隆三十三年(1771)六月,迁居伏尔加河、里海之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因为不堪沙皇连年强行征兵,对外作战,死伤甚众,在首领渥巴锡汗的带领下历经磨难 ,终于摆脱沙皇的统治回到故乡伊犁。</p><p class="ql-block"> 伊犁将军舒赫德、伊勒图遵之动用各方力量及时接济,划给游牧地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置,事就米谷而资耕种”按其部众人口,合理编制盟旗,逐级册封首领,责成管理各自部众,并归伊犁接济管辖。归来之初,伊犁将军奉旨选派官兵护送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等人赴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接受封赏。</p> <p class="ql-block">  推行新政,易鼎共和。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推行“新政”新疆奉旨遵行,将绿营兵改编为新军,调湖北新军至伊犁,将书院改称学堂,全省设中学;伊犁等地设高初两等学堂;选派留学生赴俄国学习;伊犁设宪政筹备处、建制革厂等。</p><p class="ql-block"> 调入惠远城的湖北新军中杨缵结等多位同盟会会员创办《伊犁白话报》宣传共和,团结群众,于1912年1月发动起义,在惠远城设新伊犁大都督府,处死末任伊犁将军志锐。这时清帝宣统宣布逊位 ,中华民国肇建,新疆也进入共和时代,惠远城在清朝的历史使命随之终结,之后惠远城曾作为新疆省伊犁镇边使、镇守使和屯垦使等驻地。</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伊犁将军志锐。</p> <p class="ql-block">  惠远城作为新疆首府官暑林立,文武兼备,各色人等往来熙攘。官宦文化和平民文化、文人情怀与军伍意气、南北地域文化、国内与域外文化,尤其是京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在这里充分展现和交融。惠远城不仅有“小北京”之称,并且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城。</p> <p class="ql-block">  兴学育人,多语并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伊犁将军明瑞在惠远驻防八旗中各设清书房一所,共八所。另办义学一所,学习满文、汉文和蒙古文。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办敬业官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伊犁将军马亮等人创办伊犁养正学堂,并派学生赴俄国留学,惠远城内还办过一所俄罗斯学校,培养俄语人才。</p><p class="ql-block"> 在惠远城人们通行满语、蒙古语、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形成独特的多语种氛围,促进了各民族交流和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  坛庙香绕,节气频仍。伊犁将军遵旨,每年设坛致祭山河,祈求山川神灵护祐。此外惠远城内外逐渐形成众多坛庙寺观,香活燎绕,祈礼频仍,并由此衍生出众多民俗节日,展现多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  名人荟萃,著书作诗。因为惠远城的特殊地位,这里聚集了由官员的幕僚书吏及遣戍文人等组成的特殊文人群体。他们或亲自堪探查考,或贡献谋略治疆,著书立说,留下有关新疆的许多著述。更多的文人则赋诗吟诵,抒发忧国忧民,思乡思家的情怀,吟诵守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将军们,歌诵伊犁河,赛里木湖和果子沟的绝美风景,有的伊犁将军也留下著述。</p> <p class="ql-block">  松钧,蒙古正蓝旗人,官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曾任暑吉林将军,伊犁将军,驻藏大臣,暑乌里苏台将军,盛京将军,暑绥远将军等职,熟悉军务边务,他不仅功在治边,而且著书立传,著《西藏图说》《西藏图略》着祁韵士编写《新疆识略》着徐松编写《钦定新疆识略》等,记录下清代西藏和新疆的宝贵资料,也是他在伊犁将军任上的一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早在清军西征时,就有大量内地商人随营奔走。他们被称为“赶大营”的随军商贩。惠远建城后,南北大道商铺鳞次栉比,逐渐发展成为新疆商业中心和对外商埠。</p><p class="ql-block"> 新疆地处东西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北道就通过伊犁,清朝依托惠远城与新疆周边各部开展了边境贸易。清咸丰三年(1853)在惠远城西郊设俄国领事馆和贸易圈,从而使惠远城成为新疆第一个对外商埠。</p> <p class="ql-block">  惠远城内原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时居住的府邸现在是林则徐家风馆。</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习,父母或祖辈言传身教,后辈耳闻目染形成家庭独特的风气和传统。林则徐既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又身体力行传承并提升了优良的林氏家风。为家,读书传家,梅鹤怡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以仁、义、礼、智、信规范言行,止于至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与龚自珍、魏源、鲁濨等人提倡经世之学。任东河河道总督时尽力修治黄河,后任江苏巡府,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道光十八年(1838)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历禁烟 ,成效显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十九年(1839)正月抵粤就任。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周志》主张对外商分别对待,孤立烟贩。与总督邓廷祯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办海防,倡办义勇,屡次打退英军挑衅。二十年(1840)正月接任两广总督,六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九月受诬被革职。二十一年(1841)五月被遣戍新疆伊犁。在新疆三年,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关注西部塞防。后起用为陕西巡抚,因病辞职回福州。道光三十年(1850)受任钦差大臣 往广西进剿农民起义,途中病逝于广东潮州普宁,享年六十六岁。</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生逢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他睁眼看世界,挺身抗侵略,以峥峥铁骨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尊严,是伟大的爱国英雄,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报负和艰苦实践是林则徐对家风的最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恪守中国传统官箴言—清、慎、勤,清即公正廉明,慎即谨慎认真,勤即勤奋努力。清代康熙帝御书“清、慎、勤”三字刻石赐内外大臣,清代各衙暑讼堂多书这三个字作为匾额。林则徐以一生三十余年为官生涯践行三字官箴,也为他的家风注入营养。</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赴粤禁烟,达到他政治生涯的峰巅,他的业绩与精神光耀千古。在这一特殊时期,林则徐的为官之道正如他向座师沈维桥(顶甫)辞行时慨然表示“死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相顾涕下 ,遂出都。在国家危险难之际,林则徐表现出社稷为先的崇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新疆兴治屯田,伊犁将军布彦泰派林则徐负责。身处贬戍新疆的逆境,林则徐重新振作,以衰龄病骨先在北疆修渠垦地,后到南疆勘办开垦,兴修水利,周历南疆八城,寻水源,辟沟渠,垦田近六十九万亩,提议给当地农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皆得到允准,为新疆的开发建设做出贡献。同时林则徐以政治家的敏锐 研究西部局势,提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思想,提出“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也”。林则徐在逆境中坚持精忠报国, 特别是将儿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使优良家风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 家国情怀充溢着林则徐的一生,无论是以钦差大臣虎门销烟还是年近花甲被贬新疆,不变的是所谓“上不负高厚,下不玷祖宗”的信念和情愫这是林则徐家风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重视交友,以正直的人格结交正人君子为友,肝胆相照 ,相互感召,志同道合,同舟共济,这种君子之交为家庭注入汨泪细流,深深地影响了林则徐的家风。</p> <p class="ql-block">  魏源(1794—1850)清末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与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等人提倡经世之学,鸦片战争时弃笔从戎,在两江总督裕谦府中 参与浙江抗英战役。 </p><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一年(1811)七月中旬,林则徐在遣戍伊犁途经镇江时会见魏源,两人同居一室,对榻畅谈。林则徐把有关《四州志》的全部资料交给魏源,希望魏源编篆《海国图志》,魏源在此以前已有志于这方面的著述,根据道光二十年宁波、台湾等地收集的英俘所述英国情况写成《英吉利小记》一书,后载入《海国图志》 所以魏源接受了林则徐的嘱托,后据《四周志》和中外文献资料编篆成《海国图志》50卷,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学习西方技艺抵抗外国侵略,强调“变古愈今,便民愈甚”对后来思想界有很大影响。当他听说林则徐改设河工时,又赶来再度相会。</p> <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林则徐由滇归闽途中,特意将行船在长沙岳麓山下湘江边停泊,遣人召左宗棠来舟中见面。林则徐和左宗棠彻夜畅饮相谈,此时林则徐六十五岁,左宗棠三十七岁,两人神交已久未曾谋面,但一见如故。“湘江夜话”的经历对左宗棠产生很大影响,后来经略西北,反抗沙俄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逝世后,左宗棠写就挽联追忆林则徐。</p><p class="ql-block">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真在</p><p class="ql-block">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自言以“儒学传家”在家庭成员的相互温暖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贯穿了林则徐的一生,不仅教导孩子孜孜追求学问,而且特别注重品德情操的修养。梅鹤怡情,书信叮嘱,景仰先贤,读书明理,形成淡泊高雅,仁爱向上的家风,以良好的学风和家庭氛围推动家风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非常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子女的成长,他以家国情怀,英雄壮举,负辱荷戈戍疆,他常年不得以家人团聚,便以家书的形式与妻儿交流,不厌其烦,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及时现身说法 ,指点迷津,官位高时家庭不傲不躁,大难临头家庭不馁不散,优良家风为家庭护航。</p> <p class="ql-block">训长儿汝舟译文:</p><p class="ql-block"> 从而(让为父)想到世道险恶,不亚于风涛巨浪,想要投身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不是之前就胸有成竹 ,站定脚跟必然难免随波逐流,迷失自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谨慎选择朋友的道理你应该懂得 。至于世事俗务上就更应该每次呼吸都要谨慎,每一步都要设下营垒。倘若才能没有达到,却只想被委以重任;或者能力不够,却想破格越级使用;又或者自己心里没有主见,像盲人骑瞎马一样懵懵懂懂,那么一旦灾祸降临,转身(躲避)都来不及,这是为父五十年阅历的心得体会,用来殷切叮嘱你。</p> <p class="ql-block">复长儿汝舟译文</p><p class="ql-block"> 所以你更应该读书明理,亲戚朋友人虽然不多,但问候不可以不殷勤;同族</p><p class="ql-block">人家虽然不富裕,但礼节不可以不谨慎。常怀稳重守成之心,才可以保得康泰平安,千万不要因为做了官就骄傲气盛地对待别人。用功用心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圣贤书,否则很容易落入下乘。古人做官有余力就会去做学问,我儿做官还算不得有余力,又怎么能夜郎自大,丢开书不读呢!</p> <p class="ql-block">  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则徐外甥及长婿。从小受林则徐教育。道光进士。咸丰五年(1856)任九江知府,继暑广信知府。后随便曾国藩管营务,擢广饶九南道,1861年升任江西巡府,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1874)授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在台湾部暑海陆防务,调整行政区划,购置机器设备开采基隆煤矿。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与李鸿章同为清政府筹建海军的主持者。</p> <p class="ql-block">致女婿沈葆桢书信译文:</p><p class="ql-block"> 在京城劳累是不可避免的,但心思一定不能纷乱,明年通过考试,谋个差使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事,至于日常生活如果有值得谋划的办法,我再写信寄去让你知道吧。这段时间家里的情况一两句话很难说清,可又不能出去,心思焦虑疲惫比在云南还要严重,不知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状态。</p> <p class="ql-block">训三儿拱枢译文:</p><p class="ql-block"> 绘画本来也是一门技艺,古往今来以画成名的数不胜数,不过大部分都是有名望的志趣高雅的人,或者那些职位高声势显赫的人,唯有他们才足以令人敬仰和羡慕,倘若胸中没有学问,智识不够,画出的画也必然俗气的很,充其量只能算个画匠罢了,你如果真想成为绘画大师,首先就要做到满腹学问,同时还要擅长写诗作词,等到稍微有点名望的时候,画风笔法自然超逸脱俗了,或许才可以不被人轻看。</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幼年时家境贫寒,家里的一盏青花瓷油灯只有在除夕之夜才舍得多放一根灯芯,竟感到喜气洋洋,除夕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一盘素炒豆腐吃的津津有味。后来林则徐便有意在除夕年夜饭保留一盘素炒豆腐,以纪念往日艰辛却和睦的日子,这个传统林氏后代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从事业的巅峰跌入谷底,忍辱负重遣戍新疆,在克服了短暂的气馁后毅然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远在新疆仍然做出重要贡献。后获任用,碾转西北与西南。退休之后又带兵出征,直至病死途中。林则徐可谓“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白在人间”。</p> <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这座古城前时感慨万千,惠远古城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古城的历史告诉后来人,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放弃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抗争,一代又一代的各民族儿女为了祖国,不远万里离开自己的故土守卫边疆,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维护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惠远古城虽然历尽沧桑和苦难,但今天那伟岸宽广的城墙依然屹立在大地山川之间,当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为它的丰功伟业赞叹,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惠远古城这颗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了解它,敬仰它,它告诉我们一个历史厚重的伊犁,一个英雄的伊犁,一个有着丰富多彩文化的伊犁,一个欣欣向荣,日益繁荣昌盛的伊犁,伊犁,你的美如雪山般纯洁,你的胸怀如草原般宽广,你的故事如伊犁河水绵延不绝,让我怎能不爱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 者 褚丽君</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2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