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台阶~临沭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成功独立完成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

李建伟

<p class="ql-block">  临沭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近期为一位17岁的胰腺良性肿瘤患者成功独立实施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标志着医院的普外科微创水平持续进步,再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患者17岁女性,查体发现胰腺体尾部肿物,入院后进一步检查,CT提示胰尾部直径3厘米肿物,诊断为胰尾部占位性病变。</p> <p class="ql-block">  术前常规进行了MDT(多学科会诊),消化内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从各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明确了诊疗方案。鉴于患者为年轻女性,肿瘤位于胰尾部,性质为良性或潜在恶性,首选腹腔镜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在确保手术根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胰体组织。</p> <p class="ql-block">  对于胰腺良性、交界性、低度恶性肿瘤首选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下Kimura法和Warshaw法均是保脾胰体尾切除的有效方式。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Kimura完整的保留了脾动静脉,避免术后血运障碍或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保脾安全可靠,尤其对年轻患者,优先选择Kimura法,但该术式技术难度大,团队要求高,术中随时有出血转为Warshaw法或开放手术的风险,术者和团队需要有长期的磨合,密切的协作,精准的操作,才能高质量完成手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p> <p class="ql-block">  手术按预案进行,团队配合默契,平稳顺利,几乎没有出血。符合业内手术大师对手术的定义:平时举轻若重,勤学苦练;战时举重若轻,风轻云淡。</p> <p class="ql-block">  切除标本大小为6*4厘米,后期病理为良性,从绕脐部的隐蔽切口中取出,可以达到后期隐疤痕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切口很小,三个月后淡化近距离也很难发现。</p> <p class="ql-block">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引流管少量渗液,没有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术后10天,病愈出院。患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笑靥如花,轻装上阵;医生内心欣慰,如释重负。</span></p> <p class="ql-block">  普外科二病区历经沭医数代普外人的传承和积累,腹腔镜技术已基本上实现了三四级手术的全覆盖,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数据入组中国结直肠县域医师诊疗指南外科部分(2019年版)。<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目前已进入高速度、高质量、高服务发展阶段,在外请专家的同时,注重内涵能力和团队建设,借助外力,加强内力,形成合力,突出表现在团队能独立完成几乎所有的腹腔镜消化道肿瘤四级手术(目前达到28种)。</span></p> <p class="ql-block">  临沭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竭力为患者提供专业、敬业的医疗服务。技术上至精至诚,行动上至善至爱。欢迎来电垂询或微信咨询预约。</p>

胰体

普外科

腹腔镜

手术

患者

保脾

病区

切除术

术后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