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早在几千年前,游牧到哪里,帐篷便落地生根到哪里。数个世纪以来,黑帐篷都是青藏高原上藏族牧民主要的住家形式,也是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扎阿那)(སྦྲ扎阿)就是牛毛编织的帐篷,(ནག那)就是黑色的意思,牦牛毛手工编织的黑帐篷,既遮风避雨又具有极佳的保暖性。高原上的人们,在这方小小的黑帐篷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藏族的先民就素有以牛毛帐篷为家的居住习俗。</p> <p class="ql-block">藏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因此当地牧民通常以草原和河流为生。然而,一般的牧区都是游牧的 ,他们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牧场,在一个牧场最多呆一个多月就会搬走,是因为牛羊吃的草料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选择一个新的落脚点,因此不得不不断迁移。黑帐篷在藏族人中很受欢迎,因为它搭建简单,拆卸方便。这就是藏族人把帐篷作为传统住所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在藏族牧区的大帐篷内,往往还有着“阴帐”和“阳帐”之分。“阴帐”位于帐篷内右侧(从帐篷里面门口看),是妇女们的居处,也是厨房和制做奶酪、酥油等食品的地方。“阳帐”位于帐篷内左侧,那是男人和喇嘛们的居处,也是待客和念经、根据藏族传统的古俗,“阴帐”和“阳帐”里都有一些特殊的规矩。例如,男人不能将带血的鲜肉拿到“阴帐”里去;妇女除了躬身敬茶等活动外,也不能随意来阳帐内嬉戏玩耍,更不能在阳帐内有任何坐或卧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勤劳淳朴的藏族牧民,大多对藏传佛教笃信不移,故在其帐篷的正中尊位上,一般都设有祭坛。上面除供奉着佛教诸神外,还有大叠大叠用黄绸缎包裹着的佛经。这些古老而深奥的经卷,不是供人阅读的著作,而是供敬奉的宝物。在经卷的前面,还放有铜制的七碗清水和长明不灭的酥油灯,从考古时发现的“敦煌文献”中记载着:藏人房屋及牛毛帐篷岩画赞普与贵族居帐篷,大帐能容数百人”。</p> <p class="ql-block">在1958年从拉萨那曲发掘的新时期时代沿的画上,画有大量的有关藏族习俗内容和黑色帐篷。从上可以看出藏族很早以前就有用牛毛制帐篷的习俗。黑帐篷是用粗牛毛织成的帐篷,黑帐篷形状一般有马脊式、平顶式、尖顶式等每个牧区的黑帐篷不同形状 ,帐篷由篷顶、四壁、横杆、撑杆、橛子等部分构成,篷顶正中是天窗,天窗上有一块盖布,白天打开起通风、采光的作用,夜晚盖上抗风防雨,篷顶与四壁交接处的四角和四边的中部各缝有一根长绳,一顶帐篷通常有八根称为琼塔的绳,绳长七八米到十几米不等,一般是结实的牛毛绳或牛皮绳。帐篷四壁的底部还有若干小绳扣,用橛子固定,帐篷的门大多是由左右帐壁重叠合拢充当,有时是一道可掀开的帘子,平时合上,进出掀开。帐篷的大小是根据家庭人口状况和经济条件而定,黑牦帐篷承载着藏民族数千年的厚重人文历史。——-写者•多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