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成语历史故事)

李明鹏

<p class="ql-block">  成语黄袍加身是指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p><p class="ql-block">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即五代,而南方和山西地区则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即十国。</p><p class="ql-block"> 这时有一个赵匡胤,年轻时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郭威死后,他的义子柴荣继位,史称后周世宗。赵匡胤在他属下立过不少战功,深得世宗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公元959年,周世宗亲征辽国,节节胜利。可是在北征途中,他拾到了一个袋子,里面有一块三尺长的木头,木头上写着五个字:“点检做天子。”他疑惑不解。后周世宗的殿前都点检可是他的女婿呀,他怀疑女婿要篡自己的皇位。后来周世宗病了,回师汴京,便改由赵匡胤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p><p class="ql-block"> 这样,赵匡胤便轻松地执掌了最精锐的禁军军权。同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还只有七岁,政局很不稳定,政事一般由皇太后主持。</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农历正月初一,忽然传来了辽国与北汉联合大举入侵的消息。其实,这是赵匡胤派其弟要镇、定二州同时报告的紧急军情。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p><p class="ql-block"> 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有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以赵匡胤最高军权,将调动全国兵马的虎符交给他。</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现开封)。大军刚离京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计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城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p><p class="ql-block">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却显得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p><p class="ql-block"> 将士们一齐答道:“惟命是听”。</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当众宣布:“回东京后,对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公卿等官员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齐声答应:“诺”。</p><p class="ql-block"> 于是,赵匡胤率领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p><p class="ql-block"> 京城里的文武百官得知这消息,人人自危。丞相范质和王溥更后悔自己错荐了人。那些准备抵御的武将,也被支持赵匡胤的将领杀死了;因为赵匡胤带禁军出京后,京城里实际上已没有多少兵力可调遣了。</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回到京城自已原来的官署,脱去黄袍。这时,他手下的将士把范质、王溥等大臣带来了。赵匡胤哭着向他们诉说了三军将士逼迫他做天子的经过,就在赵匡胤假装痛哭的时候,站在身旁的一个将领按剑道:“不管怎么说,今天必须有个真正的天子,不能让一个娃娃呼来唤去!”</p><p class="ql-block"> 那些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个主意,谁也不敢说话。这时,王溥和范质早就跪下,三拜九叩,称赵匡胤为天子了。</p><p class="ql-block"> 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改称皇太后为周太后。</p><p class="ql-block">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遂将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五代十国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这场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