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洲——肯尼亚掠影二

晓青

<h5><b>飞行在非洲上空</b></h5><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年12月10日,飞机已经飞翔在非洲上空。</p><p class="ql-block"> 记得最初对非洲比较细致的了解是1978年看了一个叫《根》的美国电视连续剧之后,那时候不管是非洲还是美洲大陆,对我们来说都是遥不可及,更没有想过会有一天能来到这么遥远、神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肯尼亚共和国国旗</b></p><p class="ql-block"> 肯尼亚共和国国旗是指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设计而成,由黑、红、绿三个长方形构成。黑色长方形在上,红色长方形居中,其上下镶有白边,绿色长方形在下。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白色象征统一和和平。旗中央是盾、矛、箭组成的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杆卫自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肯尼亚国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肯尼亚国徽1963年制定的,它以一枚与国旗色彩一致的梭形盾徽为中心,两侧各有一只金狮,金狮一肢持长矛,一肢扶盾徽。盾徽中央持有斧头的白色公鸡,是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徽记。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Africa,俺 coming</b></p><p class="ql-block"> 据肯尼亚旅游局官网介绍:当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p><p class="ql-block"> 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廊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深不可测,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裂谷右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p><p class="ql-block"> 很可惜,由于云层高低较低,我没有看到这道能让人刻骨铭心的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十年的期盼,拉菲克(斯瓦希里语—朋友),俺终于来啦!</p> <h5><b>南方航空787-9DREAM LINER</b></h5><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是南航机身号为B-209E的波音787-9型客机,长沙到肯尼亚的航程为9333公里,经过11个小时不间断飞行,12月10日早晨6点52分(肯尼亚时间),飞机安全降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焦莫肯亚塔国际机场,地面温度20摄氏度。</p> <h5><b>飞机上的彩绘也是这个国家的标志</b></h5> <h5><b>在机场保障车辆中发现一台拖拉机在运输飞机集装箱</b></h5><p class="ql-block"><br></p> <h5><b>瞅瞅这家伙</b></h5> <h5><b>我们乘坐的摆渡车</b></h5> <h5><b>机场海关大厅玻璃上的彩绘——红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火烈鸟</b></h5><p class="ql-block"><br></p> <h5><b>猎豹</b></h5> <h5><b>更换肯尼亚电话卡</b></h5><div> 走出机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更换电话卡,肯尼亚 有三个主要电信运营商:Safaricom,Airtel和Telkom,其中Safaricom是普及率最高的,M-Pesa就是由它推出的。Airtel在 肯尼亚 所有主要城市都提供4G网络覆盖,而Telkom的费用往往会比较低。 </div> <h5><b>Safaricom电话卡</b></h5><div> 购买肯尼亚电话卡不仅可以帮你省去昂贵的漫游费用,还可以方便你使用Uber和购买火车票等。我买的是10美刀10个G的电话卡,有效期是一个月。</div> <h5><b>机场外景</b></h5><div> 我看了一些朋友的肯尼亚游记,说是机场不让拍照,有一个人甚至还让警卫人员用枪比划了几下,相比之下我还是比较幸运的。<br></div> <h5><b>公路上过往的大卡车和路旁美国品牌kinderville广告牌</b></h5> <h5><b>路上看到不少骑车锻炼的人</b><br></h5> <h5><b>居然还看到了狂飙摩托的飞车党,非洲已然不是我们心目中想象的那个样子</b></h5> <h5><b>小拉菲克们热情地向我们招手</b></h5><div> 在肯尼亚不管走到哪里,路边的小拉菲克们总是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什么。</div> <h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行程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 我们行程的次序是安博塞利、内罗毕、纳库鲁、奈瓦沙湖和马赛马拉,这几个点都在赤道线以南,图中博格里亚湖没去。<br> 我们沿着A109号公路Mombasa road走过一个叫Emali的地方,到达一个服务区。</p></h3> <h5><b>左边是休息区,右边小屋是餐厅和售货区</b></h5> <h5><b>售货区一角</b></h5> <h5><b>非洲特色的小商品</b></h5><p class="ql-block"> 价格不算贵,只是携带不方便,只看不买吧。</p> <h5 class="ql-block"><b>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木雕</b><br></h5><p class="ql-block">  售货区绝大多数是小哥,态度热情,一进门就开始招呼,只要你问价,他就不停的和你讨价还价,常常手拿计算器,嘴里念叨着斯瓦希里式英语一直追出门。</p> <h5><b>经过改装的观光越野旅游车非常提气,右边的那辆是我们的坐骑</b></h5><p class="ql-block"><br></p> <h5><b>AA lodge Amboseli酒店大堂</b></h5><div> 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附近的AA lodge Amboseli酒店。</div> <h5><b>肯尼亚绿猴</b></h5><p class="ql-block"> 欢迎我们的除了酒店服务人员,还有肯尼亚绿猴和各种小鸟。肯尼亚绿猴也叫大草原猴,身材适中,长相可爱,从它的毛发看很讲卫生,经常活动在酒店饭厅周围,寻找机会溜进餐厅找食物,甚至会很自然的从就餐客人手中拿走面包,而餐厅的工作人员好像已经习惯了它们的所作所为,面对惊慌失色的客人一笑了之。</p> <h5><b>观察</b></h5><div> 小猴子们在这里蹦蹦跳跳,当你穿过长长的草棚走廊上,常常能听到他们跑来跑去的声音。资料说雄性猴子有两个蓝蓝的小蛋蛋,你看到了吗?<br></div><p class="ql-block"><br></p> <h5><b>黑脸织布鸟</b></h5><p class="ql-block"> 非洲织布鸟也叫织巢鸟,属于织布鸟中的一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织布鸟科有70个不同的品种,大多数织布鸟吃种子,尤其是草籽,但也有吃虫子的。</span>它们大小与麻雀相仿,其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南部地区,被称为鸟中建筑师。</p><p class="ql-block"> 这种织布鸟除了脸部和背羽为黑色外,其他部位均为黄色,因此它们也被人们称为非洲黑脸织布鸟。</p> <h5><b>织布鸟在金合欢树上的生活小区</b></h5><p class="ql-block"> 非洲织布鸟同样非常喜欢群居,而且一群非洲织布鸟往往喜欢在同一棵树上筑巢,而且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和房门,就像我们人类的单间公寓一般。巢呈长把梨形,悬吊于树木的枝梢,以草茎、草叶、柳树纤维等编织而成。</p> <h5><b>一只雌鸟在对漂亮坚固的吊巢进行质量检查</b></h5><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繁殖期的雄鸟羽毛呈黑色和黄色。在这个时期,雄鸟们便开始编织吊巢。它们把衔来的植物纤维的一端紧紧地系在选好的树枝上,喙爪并用来回编织,穿网打结,织成吊巢。雌性呈淡黄色或褐色,有些像麻雀。</p><p class="ql-block"> 雄鸟先用草根和细长片的棕榈叶织成一个圈,再不断添进材料,一直到织成一个空心球体,然后再加上一个长约60厘米的入口。雄鸟编织吊巢的过程中时不时倒吊展翅,向雌鸟炫耀,而雌性鸟则在一旁充当监工的角色。</p> <h5><b>“我的小窝筑好了,谁愿意和我结婚?”</b></h5><p class="ql-block"> 当巢织成后雄鸟会在入口处炫耀,用它黄色或是红色的羽毛吸引雌鸟。雌鸟对“婚房”的品质十分挑剔,如果雌鸟不满意,雄鸟就会自动拆除织起来的吊巢,并在原处重新设计和编织一个更精巧的吊巢。如果博得雌鸟的赞许,它们便开始共置“新房”。雌鸟从入口钻进去,用青草或其他柔韧的材料装饰内部,在巢内飞行通道的周围,雌鸟还设置了栅栏,防止鸟卵跌出巢外。一切工作结束之后,雌鸟便在巢内安然地产卵、伏孵、照料孩子。</p> <h5><b>非洲秃鹳在空中盘旋寻找食物</b></h5><div> 秃鹳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是一种食腐动物。资料说,它们的头部及颈部没有羽毛,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它们的喙也很大,喉咙附近有粉红色的囊,飞行时的颈部会缩起。</div> <h5><b>斑鸽</b></h5><p class="ql-block"> 别名点斑鸽,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眼球周边红色,有人说就像戴了一个佐罗眼罩一般,头部及胸部羽色偏蓝,其它部位羽色棕褐,翅羽点缀着珍珠一般的白色斑纹。</p> <h5><b>红嘴牛文鸟</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非洲巨人——长颈鹿</b></p><p class="ql-block"> 我们放下行李,稍作整理,就驱车赶往安博塞利国家动物园,出门不久就迎来了一群巨人——长颈鹿。</p><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世界上一共有9种长颈鹿,肯尼亚最常见的有三种长颈鹿,索马里长颈鹿(网纹长颈鹿)、乌干达长颈鹿和马赛长颈鹿,我们看到的这种是马赛长颈鹿,身上的花纹像一片片不规则的树叶。<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长颈鹿🦒个头大,好奇心也不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颈鹿的</span>拉丁文名字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称为非洲大草原最温柔的巨人,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高度可达6-8米。</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颈鹿</span>原产于非洲,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到南非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野外的寿命为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过2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它们好像习惯了来往车辆,不时还朝我们这边走几步打望。</span></p> <h5><b>长颈鹿与它们爱吃的植物——金合欢树</b></h5><p class="ql-block"> 据说长颈鹿与中国很有缘分,甚至与中国的神话和郑和下西洋都有关。600年前中国明代的郑和远航世界,史有定论的远达非洲。听说之所以跑那么远,就是为寻找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神兽“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世有麒麟出,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兆,可谁也没见过这种古籍中形容为鹿身、牛尾、独角神兽的模样,故一直有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郑和手下的杨敏带回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的一只长颈鹿,明朝举国上下为之沸腾,当时的景象就如同沈度的颂诗所形容的“臣民集观,欣喜倍万”。有诗赞曰:“西南之诹,大海之浒,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br> 于是乎长颈鹿与麒麟就成了一家人。</p> <h5><b>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大门</b></h5><div> 导游告诉大家,为了保证安全,进了这个门就不能下车了。是啊,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你保不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窜出来一个什么神兽,瞬间把你变成了食物链最底层的美食。</div><div> 进入这道大门,我们的非洲之Safari就正式开始啦!</div><div><br></div><div> 注:牛津字典中将Safari定义为:“在动物的自然生境里(特别是东非),对它们进行观察和狩猎的考察行为”。如今带有狩猎性质的Safari越来越少,逐渐转变为观赏、拍摄野生动物的探索活动。<br> “Safari”来源于阿拉伯语“Safara”,意为“to make a journey”(去旅行)。融合入斯瓦希里语(Swahili)后,逐渐演变为“Safariya”和今天所说的“Safari”。<br></div> <h5><b>绿植和鲜花中的非洲象</b></h5><p class="ql-block"> 非洲象体型巨大,游荡在树林和花丛中,优哉游哉,这样的画面俺可是从未见过,这里可真是动物们的天堂。</p> <h5><b>大象一家</b></h5><div> 非洲象是长鼻目、象科的一个属。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米,最高更可达4.1米。体重约为2.7至6吨,最重记录有13.5吨,雌性比雄性小。它们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7公斤重。</div><div>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他们的耳朵非常大,上下可长达1.5米。前足五蹄、后足三蹄,雌、雄象均有长獠牙,但雌性的小得多。<br> 非洲象最初被认为是一个物种,直到2010年才被确认分为草原象和森林象两个物种,由于盗猎猖獗,非洲草原象被列为濒危物种,森林象被列为极危物种。<br> 非洲草原象还是科特迪瓦和莫桑比克的国兽。<br></div> <h5><b>大象爱吃草,小象要吃奶</b></h5> <h5><b>吃饱了就拉</b></h5> <h5><b>象群从距我们不远的地方跨过马路向另一片草地晃晃悠悠走去</b></h5><p class="ql-block"> 到了肯尼亚我才知道非洲象不论男女都有一副大牙齿,而且我第一次见到了象牙比鼻子还长的大🐘,记得以前有首儿歌歌词是“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现在要是让我唱,我就得唱“大象,大象,你的牙齿为什么比鼻子还要长”啦,出来真的是长见识啊!</p> <h5><b>飘过一只漂亮的鸟</b></h5> <h5><b>你敢相信吗?它的名字叫紫胸佛法僧</b></h5><p class="ql-block"> 佛法僧?好奇怪、有趣的名字,“佛法僧”仅从字面上看包含着佛界三宝: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完全是亚洲风范,怎么会生活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呢?看看它那色彩斑斓的羽毛彷佛是画家打翻了调色板,人世间的每一种颜色都可以从它身上找到,似乎是被开了光,至于谁开的光一时还无重考正。试问天下万物谁能比它更佛系?</p> <h5><b>佛法僧是肯尼亚国鸟</b></h5><p class="ql-block"> 紫胸佛法僧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喜欢栖息在开阔的林地和稀树草原。</p><p class="ql-block"> 据说佛法僧的名字来源日语,在日本平安时代,也就是中国的唐朝,许多日本人在寺院山后的树林中听到一种鸟鸣叫,听起来像日语的“布、颇、梭”的声音,也就是日语“佛、法、僧”的读音,所以这种小鸟由此得名。另外佛、法、僧历来是佛家三宝,所以佛法僧目的鸟也叫“三宝鸟”。</p><p class="ql-block">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里面就描述了公元806年日本高僧弘法大师(法号:空海)由中国回日本,在日本高野山建金刚峰寺时,他用汉语吟出一首《闲林七绝》:</p><p class="ql-block"> 闲林独坐草堂晓,</p><p class="ql-block"> 三宝之声闻一鸟。</p><p class="ql-block"> 一鸟有声人有心,</p><p class="ql-block"> 声心云水俱了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东非大草原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非洲大草原是一片广阔的地域,横跨多个国家,包括但不限于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苏丹、南非、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等。这片区域不仅以其辽阔的草原和壮观的生态系统闻名于世,而且还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种类。<br> 非洲大草原的地理特征非常显著,其中包括广阔的草原、平坦的地形以及连绵不断的绿色波浪。草原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从嫩绿色变为金黄色,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观。此外,非洲大草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迁徙地之一,吸引了大量角马、斑马、野牛和大象等动物在此迁徙。</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居住着闻名世界的非洲五霸(Big Five):非洲狮、非洲象、花豹、非洲水牛和黑犀牛。很多来非洲safiri的朋友都是奔着它们来的。<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一只栖身花海享受美食的狒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狒狒是灵长目猴科狒狒属哺乳动物的统称。 全世界共有5种狒狒,其中最典型的是阿拉伯狒狒、东非狒狒、几内亚狒狒、草原狒狒和豚尾狒狒。</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这种就是草原狒狒,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及阿拉伯半岛。</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狒狒野生寿命约35年,人工条件下可达60岁。最大的天敌就是花豹。它在动物界智商排名位居第十位。</p><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说古埃及人和法老都称狒狒是太阳神的儿子,因为每天清晨都是狒狒第一时间全体迎接太阳的升起,十分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终于知道这些小家伙是怎样骑到妈妈背上的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狒狒主要在地面活动,也会爬到树上睡觉或觅食,善长游泳,能发出很大叫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小狒狒的幸福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肉垂椋鸟</b></p> <h5><b>自由飞翔</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汤氏瞪羚</b></p><h3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汤氏瞪羚是牛科瞪羚属的一种小型瞪羚,体重15-30千克。身体腹部和腿部为白色,在腹侧有黑色条纹横向划分出背部与腹部的分界线。臀部白色,尾巴黑色。脸颊上有红褐色的皮毛和黑色与白色条纹,雄性和雌性都有角,雄性的角尖端弯曲,有螺纹,雌性的角较小。它们生活在非洲的稀树大草原和开阔草地,善于奔跑,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就跑了。</h3> <h5 class="ql-block"><b>瞪羚是非洲草原上的短跑亚军,最高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90公里</b></h5> <h5 class="ql-block"><b>东非大草原是他们的天堂</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草原彩虹</b></p> <h5><b>白颊雀百灵雌鸟</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非洲白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白鹳是鹳形目鹳科鹳属,一种大型珍稀鸟类。分类有东方白鹳、欧洲白鹳中亚亚种和欧洲白鹳指名亚种三个亚种。欧洲白鹳的嘴为红色,而东方白鹳嘴则是黑色。 白鹳在我国是一级保护动物。<br> 白鹳是迁徙性鸟类,主要迁往热带非洲和印度次大陆一带越冬,每天迁徙的距离可达100-200公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盘旋</b></p> <h5><b>非洲五霸之一</b><b style="font-size: 15px;">——非洲水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牛</b></h5><p class="ql-block"> 非洲野水牛是非洲野牛属哺乳动物, 又称刚果水牛,资料上还有称为好望角水牛的。非洲野水牛非常凶猛,报复心也最盛。成年的公牛是野兽中最凶暴,斗志最强的动物,可以敌过三、四头狮子。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p><p class="ql-block"> 非洲野水牛有5个亚种,其大小和外观差异很大。野水牛森林亚种是各亚种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具有红到深红褐色的皮毛和较小的后掠角,耳朵尖端挂着鲜明的流苏。另外有三种大草原野水牛亚种和一种山地亚种,南部大草原野水牛是个体体型最大的物种。</p><p class="ql-block"> 稀树草原亚种可形成1000多头组成的庞大牛群。</p><p class="ql-block"> 非洲水牛平均寿命15 - 20 年。</p><p class="ql-block"> 因为距离比较远,只能这么大了,再裁剪照片就糊了。<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又遇到一个象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大象们高高抬起鼻子意味着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这张照片我很喜欢,七头大象有六头高举起它们长长的大鼻子,抓拍到很不容易。可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是集合点名还是对我们示威?始终没搞明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眼瞅着一群大象正面</b><b>向你guangguang</b><b style="font-size: 15px;">走来是啥感脚?</b></p> <p class="ql-block">  一天看到两次大🐘从眼前横穿,我的朋友如果知道了,一定又要说我碰上“狗屎运”了。</p> <h5><b>裸颈黄颈鹧鸪</b></h5><div> 裸颈黄喉鹧鸪为中等体型杂食性鸟类,喜温暖,怕寒冷,喜群居,易受惊。有较强飞翔能力,但持续时间较短。栖息于灌木丛和稀树草原,分布于东非地区。</div> 据说它在遇到危险时更喜欢跑步逃避而不是飞离,想想在这广袤的大草原上有那么多急速飞驰的四条腿,而这种逃离方式真让人担心它的生存概率会大大降低。 <h5><b>优哉游哉</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白腹鹳</b></p><p class="ql-block"> 我怎么看也不像咱们国家的那种黑鹳,所以不敢用黑鹳的资料下定义,以免张冠李戴露大怯。好在又发现一款非常好的识鸟软件,查明它叫白腹鹳。</p> <h5><b>还是识鸟软件管用——白腹鹳</b></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黑胸距翅麦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黑胸距翅麦鸡和黑背麦鸡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埃及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俗名秃雁,眼睛棕色,眼窝处有一对似戴上墨镜的红眼圈,颈部及背羽为巧克力色,一对善于飞行的大翅膀由排列整齐的黑白两色所构成,有粉红色的长脚,嘴基米色。上体略有斑驳的红褐色,颈部有领围呈红褐色。埃及雁分布于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带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一生只有一个伴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宣示主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小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觅食的小滨鹬(左)和半蹼滨鹬(右)</b></p> <h5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对镜梳妆</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灰冠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又称东非冠鹤,是一种小型鹤类,具有瘦长挺立的双腿,伸展自如的长颈,优美动人的体态,超凡脱俗之气概。</p> <h5><b>盛开的皇冠花</b></h5><p class="ql-block"> 灰冠鹤主要分布在肯尼亚、乌干达、南非、赞比亚, 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被奉为国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昂首迈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灰冠鹤最为动人之处是它的头部,清癯的双颊上嵌着上面是小块红色,下面为大块白色的斑块,以及一对炯炯有神的小圆眼睛,喉下悬垂着两个红色的大肉垂。头顶前部的羽毛象覆盖着一块乌黑的绒缎,柔软光洁,后部则佩戴着一顶挺硬的丝毛织成的锦冠,金光闪耀,就象皇冠一样美丽。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风吹乱了秀发</b></p> <h5><b>灰颈鹭鸨</b></h5><p class="ql-block"> 又名柯利鸟,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分布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南部到坦桑尼亚,从安哥拉南部和津巴布韦南部到南非。</p><p class="ql-block"> 灰颈鹭鸨求偶的鸣叫很奇特,据资料介绍,灰颈鹭鸨叫前先将空气吸入食囊中,使脖子鼓胀成平常的四倍,脖子周围蓬松的白色羽毛随之竖起。片刻,灰颈鹭鸨呼出空气,发出一串有六个音符的叫唤声,每个音符间隔半秒钟,并以抖动钞票似的清脆响声结尾。这是一种低沉而有回响的交配鸣叫。30秒钟后,灰颈鹭鸨会再次吸入空气,叫唤声也再次发出。</p><p class="ql-block"> 据说雌鸟在12月底才来,所以这只鸟还在闲逛中。</p><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记载与电线相撞是灰颈鹭鸨的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牛背鹭</b></p> <h5><b>集体取暖,抱团安全</b></h5> <h5><b>白脸树鸭自由自在的洗澡</b></h5><p class="ql-block"> 写美篇时我没有查到这种小鸭子的名字,是一位美友提示我的,在这里修改一下并再次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远处水面浮动着河马的大脑袋和小耳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河马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栖息在河流附近的沼泽地及芦苇丛中。河马常成群生活,多在夜间行动,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水里。河马食量极大,主要以芦苇等水生植物为食,有时也吃陆地植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倾盆大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河马是偶蹄目河马科河马属 半水生哺乳动物,是淡水中最大的杂食性哺乳动物,体型巨大,四肢短,头粗硕,嘴大,可以张开呈90度角,河马的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下门齿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河马的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河马皮肤很厚,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p><p class="ql-block"> 希腊人对这种强悍野兽的称呼为“河中之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河马🦛过马路还有点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哎呦,追尾啦</b></p> <h5 class="ql-block"><b>一脸呆萌</b><br></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下水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行走在非洲大草原上</b></p> 天色渐暗,我们打道回府,司机小哥Sami说18:30前要出园子,不然会被罚款。 <h5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非洲大草原的日落(</b><b>相机没电了,手机补上<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b></h5> <h5><b>这里是绿树花海一件T恤,北京是严寒雾霾棉袄裹身,这差距也忒大了点儿</b></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余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遥望美丽而神秘的乞力马扎罗雪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当太阳消失在地平线时,乞力马扎罗雪山终于露出了积雪的平顶山峰,大家一边欢呼一边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br> 其实很多人都是读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才知道了这座山。</p> <p class="ql-block">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位于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最高处基博峰(Kibo)山顶乌呼鲁峰(Uhuru Peak)海拔高度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世界最高孤峰、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之称。</p><p class="ql-block"> 从地质角度来看,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同时又是位于赤道附近唯一一座终年山顶积雪的雪山。这里峰顶的冰层曾经厚达80米,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被太阳照得折射出耀眼光芒的雪冠。而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消融,这里的雪线以肉眼可见、每年近1米的速度消退。</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消融,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么说,我们今天能看到一眼真神还是很幸运的。</p> <h5><b>黑斑羚</b><br></h5><div> 在距离酒店几百米的地方遇到一群黑斑羚,司机小哥调转车身,用车灯照亮前方让我们拍照。</div><div> 它们后臀部与尾巴上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像个川字,左右后蹄腕部各有一族黑毛,因而得名“黑斑羚”。雄性黑斑羚有一对长而弯的高角,貌似竖琴,因而又名“高角羚”。</div><div> 黑斑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中型羚羊。黑斑羚即impala这个名字,缘自祖鲁族语言,意思是长角的瞪羚。黑斑羚广泛分布于东南非的热带稀疏草原地带,总数达200万只。</div><div> 黑斑羚又名高角羚、飞羚,行动敏捷,奔跑迅速,栖息在非洲南部和中部的森林和草原之中,经常大群在水边活动。高角羚以其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受惊的时候,它们可以跳起3米高,9米远。</div><div> 黑斑羚在被追击时有一个“秘密武器”,它隐藏在黑斑羚的后脚上,所有的黑斑羚脚踝部位都有一块黑色,这其实是一个腺体(跖骨腺),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遇到捕食者的时候,黑斑羚群的第一反应就是“炸开锅”,所有的羚羊都会突然向各个不同的方向爆炸式地跑开。<br> 虽然这种行为会让捕食者一下子没法锁定要捕捉的猎物,但对于羚羊来说也有一个坏处,就是大家跑的方向都不一样,万一撞在一起了怎么办?那不等于是送上门给食肉动物吃嘛?这时候后腿上这个腺体就起作用了。<br> 当黑斑羚奔跑时它们会奋力将后腿往上踢,让这个腺体分泌的气味充分地发散开来,在空中形成一条气味带。所有的黑斑羚都可以从这条气味带了解到其他羚羊的行进路线,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羚羊之间的相撞,又利于在警报解除以后找到大部队。</div> <h5><b>可口的晚餐,这是第一个起落的量</b></h5> <h5><b>晚上还有马赛人的表演,我们围在篝火前观看</b></h5> <p class="ql-block">  马赛人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几个小拉菲克也兴高采烈的加入其中。</p> <h5><b>沿着长廊走回别墅,空气新鲜,各种声响在耳边掠过,惬意极了</b></h5> <h5><b>拍了好几种小虫子但都没有什么特色</b></h5><div> 肯尼亚的时差与北京相差5小时,现在是10日晚上21:02,也就是北京时间11日凌晨1:02,整整24小时的旅途奔波,一天的兴奋激动,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飞快,赶紧回屋导照片、充电、修照片发朋友圈,一圈忙下来已经近2点,还好,还有4个小时休息时间,早晨争取早点起来去拍小鸟,来非洲的每一分钟和金子一样宝贵呀!</div><div> 今天我拍到了长颈鹿、大象、狒狒、河马、非洲水牛,还有很多种鸟类,开心极了。</div><div> 睡了,明天还有更多的希望在等待着。<br></div><div> 晚安非洲!早安安博塞利!</div><div><br></div><div> 晓青 2024年2月1日 于北京<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