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瞎了

史忠平

<p class="ql-block">  人的心究竟是善还是恶,从古至今,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从生活中观察,有些人确实生来就是很坏的。对那些恶多端的人、坏心眼的人,庄浪人有一个称呼,叫“心瞎”人,念作xǐnhǎ。比如说某某人“心瞎”的很,或者是“心瞎”的了不得,或者说世上再没有那么“心瞎”的人。</p><p class="ql-block"> “心瞎”人一般人都惹不起,平时只有惧而远之,如果不小心得罪了他,则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心瞎”人毕竟是少数,但是,有很多心地善良的好人,最后也把“心瞎”了,这也是令人痛心和遗憾的事。</p> <p class="ql-block">  张三和李四原是很要好的邻居,两家的孩子也从小就玩耍在一起。有一天,张三家的孩子欺负别人家的孩子,正好被李四撞见。李四便把张三家的孩子教训了一顿,说无故欺负弱小是不对的。没想到张三家的孩子回的家去却把李四批评他的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张三听后不高兴了,他告诉李四自己家的孩子用不着别人教训,有本事把自己的孩子管好。为这事,李四难过了好一阵子,从此以后,他多次见到张三家的孩子打架、做坏事,但他把“心瞎”了,再也不会上前劝阻,更不会去批评教育了。</p><p class="ql-block"> 同样,在一个家里,妯娌之间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比如大娘好心管教二娘的孩子,却遭到二娘的反感。自此,大娘也把“心瞎”了,任凭二娘的孩子如何为非作恶,也不会再多管闲事了。</p> <p class="ql-block">  秦腔里有一出戏叫《三娘教子》,就是丈夫外出,有人传言说丈夫死在他乡,于是大娘、二娘离家出走,把二娘的孩子薛乙哥留在家中。乙哥当时年纪尚幼,贤惠的三娘只得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抚养。可等到乙哥长大了,在学堂听同学们议论说他并非三娘亲生。于是回来和三娘理论,三娘本想手执家法将儿教训,却不料薛乙哥说,要打就打你亲生的去。这句话像钢刀一般扎在三娘心上,此时此刻,三娘真想把“心瞎”了,再也不管了,可最后还是在老仆人薛保的再三央求下继续教育薛乙哥。最后,得知丈夫并没有死,并且考取功名。同时,薛乙哥也考取功名。父子二人双双衣锦还乡,给三娘很高的荣誉,所以,这个戏也叫做《双官诰》。</p><p class="ql-block"> 人都会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当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这话也一点不假,但当教育的天平对教师越来越不利的时候,当教师在学生面前很卑微的时候,教师也会选择把“心瞎”了。</p><p class="ql-block"> 别说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再怎么努力付出和教育也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只能遗憾的说我把“心瞎”了,爱干啥干啥,以后沿街讨饭也是你的命了!</p> <p class="ql-block">  在封建社会,经常有一句话说自古忠臣无下场。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你看风生水起的总是那些投机钻营,拍马溜须的人。而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忠义之士往往遭人嫌弃。即便是遇到明主,也会在奸人的陷害下命丧黄泉。所以,很多忠臣良将最后大多都把“心瞎”了,眼看着大厦将倾,但不再设法去扶了。或者虽然不去阿语奉承,但至少可以选择闭嘴。当然,那些奸臣贼子本来心就是瞎的,对于君王和国家社稷,他们一开始就把“心瞎”了。</p><p class="ql-block"> 曹操倒是很爱才的,但他把徐庶的母亲关了起来,试图以此得到徐庶的辅佐。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么做恰恰让徐庶母子二人都对他厌恶至极。徐庶是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他离开了刘备,去投曹操。但他临走时却做出了两个很大的决定,第一是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第二是发誓有生之年不为曹操出一谋,献一计。也就是说,在徐庶不得已投奔曹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把“心瞎”了。</p> <p class="ql-block">  好多好心人,善良的人,有责任心的人都把“心瞎”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也很悲哀的事。但有时候似乎也是出于无奈。当好心得不到好报,甚至恩将仇报时,你把“心瞎”了;当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孩子一点都不争气不懂事的时候,即便是亲生父母也不得不把“心瞎”了;当你努力工作,却遇到无能无德的领导时,你只能选择把“心瞎”了。</p><p class="ql-block"> 总之,人要瞎心的理由很多,瞎心的诱因也很多。但如果我们多从正面想,多往大处看,则很多时候就不需要急着把“心瞎”了。因为,把“心瞎”了,就代表着失望至极,就代表着彻底放弃,也就代表着对自己和别人同时失去了信心,这样的结局是非常可怕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我们从本质上不是一个“心瞎”的人,那就最好不要把“心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