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访小坑村

清水芙蓉

<p class="ql-block">老话说,冬雪兆丰年,大雪之后必有大晴。在这阳光不透亮,空气不清澈的冷清冬季里,身处赣中大地的人们都期盼下一场缤纷的大雪,给沉寂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苍天不负人间愿,查看天气预报,过两日气温骤降零下四五度,有大雪。喜欢摄影的丈夫便提前约好一位资深摄影师去乡村拍雪景,俩人一拍即合,岂能错过这多年难逢的天赐良机,定好雪后初霁的上午各带妻子一同去麦斜乡小坑村,中午顺便拜访一位归隐田园的上海老知青。</p><p class="ql-block">五、六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李白诗中所描绘的“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壮丽景象。</p><p class="ql-block">雪后第二天果然放晴,迎着阳光我们开车向田野深处驶去。小车由县道拐入乡道后,车窗外道路两边那满山遍野的雪景越来越浓郁厚重了,“洁白如毡覆尘埃”,让人恍惚进入了一个诗中的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一下车,徐兄便带着我们先来到村旁的石桥上。徐兄当年是从大上海来的下乡知青。酷爱摄影,为摄影几乎跑遍了本县所有的乡村,对光影的感觉非常强,善于在平凡的地方发现别样的风景,拍了许多乡村美景,并以“申生”名义制作美篇发表,获得了众多赏识美友们的点赞好评。石桥上铺满厚厚的积雪,在和煦阳光照射下散发着丝丝寒意。我和张姐小心翼翼的站在护栏边留影,不忍心随意破坏这份美好的洁静。</p> <p class="ql-block">桥上桥下的树木冻成了冰花,美成了诗中画,“玉树琼花一夜栽, 莫是仙人下凡来。 雪上无痕问来处, 北风已将踪迹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更有那冰水中的倒影令人赞叹,好一个此景只应天上有,疑是瑶池落凡尘。</p> <p class="ql-block">从桥上下来我们进入村庄,村后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已在慢慢溶化,我们只欣赏到了最后一点点云雾飘渺的自然景象。</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却欣赏到了另一种诗般美景,“雪后初霁阳光至 ,寒色不遮万山翠”。</p> <p class="ql-block">还有屋檐下“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村子里,我们发现村里有不少比县城还漂亮气派的幢房竟没有人住。证实了一种普遍现象,乡下人赚了钱都在城里买房安家,而美丽乡村的打造,却让城里的上班族为了日后的告老还乡纷纷回老家建房,村里的房子是越建越高档,环境越来越漂亮,而真正在村里住的人却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些留守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离开村子,我们来到了小坑村为纪念宋氏始祖公宋玘而建造的“魁星楼”。据说修建至今已有950多年历史。魁星楼矗立在晓坑老村的进村口,楼门对着老村庄,坐东向西,楼前有口池塘。魁星楼正对面的池塘边有两棵古树,一棵是古樟树,一棵是古枫树。两棵古树就像两个卫士矗立在村口,守护着这座近千年的古建筑。这座塔式的宋代楼阁,有三层,每层四方飞檐翘角显得玲珑轻巧而又傲然屹立,古朴典雅很有年代感。底层为木柱式砖瓦结构,二三层为木架结构,瓦顶木櫺。整座楼塔由四根宏大的杉木圆柱直通塔顶,支撑着塔楼。立柱与橫梁都是木榫相嵌,不见一颗铁丁铁条加固而历经近千年风雨,观之令人赞叹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据晓坑宋氏族谱和新干县志记载:晓坑始祖公宋玘为宋德炎次子字子美,生于宋天圣六年(1028年),宋庆立八年(1048年)曾赴京师参加朝廷会试。入住京师旅舍后,宋玘晚上梦到一紫衣和尚对他说:“你文才高第,应当考第,只可惜不能长寿;如若立即返乡不赴试,可延寿百岁”。梦醒后,宋玘幡然南归乡梓,放弃参加考试。回乡后,乡亲推举宋玘做了教书先生。他倾其家财开办学堂,吸收周围乡里孩子入学。由于他学问深厚,教学有方,在当地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在教学的同时还功读诗文古籍,是当时新淦诗文博学的才子。</p> <p class="ql-block">古代人讲究“树生人丁水生财”。“魁星楼”前的老村口有一个池塘</p> <p class="ql-block">古樟树下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古樟树上摸一摸能活一百多。</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我们去拜访一位归隐田园的上海老知青。</p><p class="ql-block">这幢三层小楼坐北朝南孤零零的依山建在村子的尽头。远远的看外形像是一幢玲珑小巧的洋房,近看才发现全部是用普通的集装箱板材组装而成。</p> <p class="ql-block">对着马路围了一个院子,可以同时停放好几部小车,主客人进出还是很方便的。一楼二楼的正面都有宽敞的阳台,阳台下面是一口池塘,感觉主人很有小资情调。</p> <p class="ql-block">进小楼之前我们先在周围转悠了一圈,小楼前面有个小池塘,马路对面有个大池塘,旁边建有几个猪圈。徐兄介绍说,镜头所能摄及的地方应该都属于这位老兄经营的庄园范围,春夏天桃花荷花相继盛开,池塘兼养鱼鸭,池边还搭有葡萄架,鸡放养在山上。</p> <p class="ql-block">见到我们到来,主人非常开心,热情的将我们迎进客厅兼餐厅。品茶用餐时,基本上是他一个人侃侃而谈,想当年应该也是个爱热闹之人。言谈中我们得知,他当年曾是小坑村的知青,文革后返城回到上海工作并娶妻生子。退休后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一直割舍不了田园生活那份情缘,便在小坑村租了一层楼搞起了种养殖业,十多年下来赚的钱大都是帮助了那些为他打工的村民。妻子病故后,他觉得一个人了无牵挂,便心无旁骛的实施他多年的愿望,三年前建了这幅小楼,归隐乡村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他说他见多了亲人晚年受病痛的折磨,虽有寿何谈生活。在这里他吃的是自己生态化种养殖的纯天然食物,水也是自己打深井抽出来的高品质水,呼吸的是山里的新鲜空气,每天出门就能欣赏到田园自然风景,住的是阳光房,用的是全套高档品牌智能化电器,可以随心所欲的看书写字,还可以帮助一些村民增加收入,开创出一条富裕之路。他现在身体很好,精力充沛,虽已七十有五,仍可以独自一人花十小时(八小时车程,中途休息二小时)开车回上海。</p><p class="ql-block">返程时,望着车窗外已渐渐溶化的雪景,再过几天也就了无痕迹了。感叹人生也如同雪景一样来时轰轰烈烈,去时悄无声息,大多数人都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人会记着。不过最美的雪景摄影作品会成为艺术品,被人们反复的欣赏,而人活着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也许能像宋玘一样被后人记念并流芳千古的。但愿那位归隐田园的老兄能在小坑村安度余生,并实现他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篇中最美雪景照均由同行的申生美友提供,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