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亦会“玩索而有得″

茶夫子

<p class="ql-block">品茶之′‘道”,是空虚而不可见的,却又是客观存在的,而它的妙用是丰富有益的。好茶之人,往往认为茶之“道“幽深莫测.奥妙无穷,难以悟解。其实对于“茶之道″,亦可学习孔圣人研究《易》的法则,使之“玩索而有得“。</p> <p class="ql-block">按照《易经》的观点去认识宇宙,万事万物有其“理",有其“象″,有其“数″。茶也亦然。作为自然植物的茶,有其天然的属性,如味质苦而回甘.涩而生津.饱含芳香等,就是“理”;有其物种的形态,如乔木大叶.灌木中小叶等,就是“象″;有其生长周期的变化和人工制作工艺的选择与采用,以及饮用冲泡的缓释过程,等等内容,这都与“数"有关。</p><p class="ql-block">如果在认知茶的过程中“玩索而有得"其理象数的细节内容,并明白其因与果,自然就会渐渐知变而通达。</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哲学家王船山在说《易》时,一言简明概要:“谓一卦有十二爻,半隐半见:故大易不言有无,隐见而已。"用他的话来指导认知茶的理象数,玩索“茶之道"是再好不过的了。</p><p class="ql-block">茶之象是显见而可明察的,而茶之理则是隐含于象之中,生长过程与制作工艺细节之数的恰当选择,理象数三者能和谐归一,可以断定:茶是好茶!</p> <p class="ql-block">茶之道的客观性存在于茶的理象数三者之中;茶之道的空虚性则隐含于茶的“理"之内,让制茶人与品茶人去感知悟解茶的自然天理属性,也就是茶之道。</p><p class="ql-block">即用老子“性与天道合一"的思想,从而“推天道以明人事″;用《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就“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用《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由此,“知其性则知天矣"。</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哲学史中大概率都是讲究“人性源于天道,知天是为了知人″。于是乎,在中国的茶文化里出现了儒释道及三教九流乃至于凡夫百姓一致的品茶悟道.品茶知人.淡泊明志.精行俭德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p><p class="ql-block">我对茶之道的悟解,就是从“玩索中而有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创于2024年1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