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山海砗磲博物馆

东海世家

<p class="ql-block">世界问海,万物自由。</p> <p class="ql-block">很久没有享受独自拥有一座展馆的快感了!记得,上次是在黑龙江方正剪纸艺术馆,那次,馆长单独作陪介绍。</p> <p class="ql-block">龙宫翁戎螺(前)</p> <p class="ql-block">诺大的海南三亚山海砗磲博物馆静静地摆在面前,千万年的历史画卷从此展开,“移步知乾坤,转眼已万年”,对,就是这种感觉。不到海南,也许这辈子不会接触砗磲,这次,不期而遇爱上你!</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负遇见,今天,相约再次专程参观山海砗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只有工作人员作陪,如同个人专场一样惬意。。。</p> <p class="ql-block">唐冠螺(后)</p> <p class="ql-block">唐冠螺(学名:Cassis cornuta)</p><p class="ql-block">唐冠螺科唐冠螺属动物,是大型海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这种软体贝类动物通常螺塔低,贝壳膨胀,体层丰满,一般具有结节、肋或纵胀肋。雌雄形态有别,喜栖息于砂底。大多数以海胆为食。因其内唇扩张如帽缘,体形如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后,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p><p class="ql-block">主要分布于世界暖水海域,贪食双壳类软体动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海、台湾都有分布,常栖息在低潮线下。唐冠螺是四大名螺之一。</p> <p class="ql-block">凤尾螺(或称:法螺、大法螺)</p><p class="ql-block">凤尾螺,又称法螺、大法螺,中腹足目嵌线螺科法螺属的软体动物。贝壳特大,呈纺锤形,为嵌线亚科中个体最大者,外形似号角,壳质结实;螺旋部高,呈尖锥状,壳顶常被腐蚀;体螺层宽大,壳面膨圆,常生有绒毛状壳皮;壳表面黄红色,具黄褐色或紫褐色鳞状斑和花纹,形似凤尾。在古代早已被利用,僧道用的法器即为此种,故名法螺。</p><p class="ql-block">凤尾螺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暖水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岛、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国际上分布于日本南部、菲律宾、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北部、红海及印度洋。栖息于低潮下约10米水深的珊瑚礁、岩礁间或沙质海底、有藻类繁茂生长的生活环境中,为少见种,为肉食性动物,喜食棘冠海星。</p><p class="ql-block">凤尾螺与鹦鹉螺、唐冠螺和万宝螺,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名螺。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和人为过度捕杀,凤尾螺在部分地区已濒临灭绝。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法螺喜食棘冠海星,因此被称为保护珊瑚礁的卫士。</p> <p class="ql-block">鹦鹉螺(剖面艺术造型)</p> <p class="ql-block">鹦鹉螺&amp;鹦鹉螺化石</p><p class="ql-block">鹦鹉螺(学名:Nautiloidea):是头足纲、鹦鹉螺科的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共有2属、6种,具卷曲的珍珠似外壳,贝壳最大可为26.8厘米,但成年鹦鹉螺一般都不超过20厘米。大脐鹦鹉螺(Nautilus macromphalus)是鹦鹉螺家族中体形最小的属种,一般只有16厘米。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鳃2对;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p><p class="ql-block">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600米深,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p><p class="ql-block">分布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下水。</p> <p class="ql-block">万宝螺</p><p class="ql-block">万宝螺是中腹足目冠螺科宝冠螺属软体动物,又名宝冠螺。贝壳中等大小,壳质结实厚重,呈卵圆形;体螺层膨大,具4—5列宽大的螺肋,其中上方2列螺肋最为强大,并且呈瘤状突起。壳面红褐色,杂有黄白和淡色的斑;壳口窄长,橙红色,富光泽,上面具橙红色螺带;内缘具有细密的齿纹,间有紫褐色。</p><p class="ql-block">万宝螺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域,在中国广东、海南、台湾等地也能看到其身影。属于暖水种,一般生活在浅海沙质岩礁间或珊瑚礁海底。</p><p class="ql-block">万宝螺与鹦鹉螺、大法螺以及唐冠螺一起被称为“四大名螺”。由于其贝壳颜色鲜艳美观,有着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所以深受贝类爱好者的喜爱。此外,它的生命力极强,海边的人都将其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节庆时还会赠送来表示祝福。</p><p class="ql-block">(该图片借用亚龙湾海滩万宝螺模型)</p> <p class="ql-block">各种海螺贝壳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真的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p> <p class="ql-block">复制品:濮阳西水坡遗址龙虎图案之贝壳“龙”——</p> <p class="ql-block">(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砗磲猪龙,该是红山文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 <p class="ql-block">砗磲天珠</p> <p class="ql-block">砗磲手镯·齐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砗磲棕·商周时期</p> <p class="ql-block">鼠,牛</p> <p class="ql-block">虎,兔</p> <p class="ql-block">龙,蛇</p> <p class="ql-block">马,羊</p> <p class="ql-block">猴,鸡</p> <p class="ql-block">狗,猪</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北齐还是北魏?忘记了。</p> <p class="ql-block">砗磲敷面 </p> <p class="ql-block">砗磲镈钟</p> <p class="ql-block">佛前供奉</p> <p class="ql-block">天珠·明朝</p> <p class="ql-block">大明特色</p> <p class="ql-block">双鹿听经</p> <p class="ql-block">翡翠朝珠</p> <p class="ql-block">珍珠朝珠</p> <p class="ql-block">螺钿挂屏·明代</p> <p class="ql-block">现代工艺雕刻</p> <p class="ql-block">呵呵,够大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