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了厦门,才知道厦门是个岛,它包括鼓浪屿,思明区,湖里区,同安区,海沧区,翔安区六个区,其中思明,湖里,同安在厦门岛内,其余在岛外。人们讲述景点的地理位置,都以“岛内,岛外”来描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1日中午12:55时上海虹桥出发,高铁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傍晚18:41时到厦门站,六小时不到,一路闲聊没完就到了目的地,车票500多,好像比某些时段的飞机还贵,投宿中山路步行街旁全季酒店,这是为了出行方便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厦门站是老火车站,位于厦门市中心,上海乘高铁到此仅一班车,而到厦门北站,却有20来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天,南普陀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大学、集美学村</p><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在厦门的市中心。它最早建于唐朝未年,称泗洲寺,宋朝改为普照寺 明朝时已荒芜,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其供奉观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得名“南普陀寺”,是闽南佛教胜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 鹭岛”,厦门的别称,远古时期,厦门岛是白鹭栖息地,故称“鹭岛”。明朝朱元璋时期筑厦门城,厦门延用至今。牌坊的背后,隐约能见青翠的山体。据说远远望去,五个山头,丛林葱郁,如垂重长须,好像五位沧桑老人翘首遥望茫茫大海。登五老峰约一个小时,那是年轻人的活,我们连想也没敢想。</p> <p class="ql-block"> 进了牌坊,左边就是南普陀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建在放生池高处,前面有只大香炉,好象不点香,是香炉样的长明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上了台阶,才是真点香烛的香炉。南普陀寺对来宾很客气,要烧香的每人送上一支,为“一心一意”,没有另卖香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都很虔诚,高举过头,深深鞠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悲殿</p><p class="ql-block"> 里面供奉着千手观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法堂</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义诊,看病吃药加心理治疗,效果一定更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刹内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殿前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闽南风格的寺庙翘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大学</p><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也是全国最美大学之一。</p><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的成立于1921年,由华侨陈嘉庚倾尽家产出资创办。</p><p class="ql-block"> 这是厦门大学颂思楼主体建筑,大楼前是中心广场,广场前方是芙蓉湖。为校庆80周年,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和蔡悦诗捐资建造,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芙蓉湖边上的厦大校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追求永不歇止,扺达启智与道德上的完美至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校内道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芙蓉湖</p><p class="ql-block"> 李光前是陈嘉庚的女婿,曾是东南亚的橡胶大王,他的家乡是南安芙容乡,由于他对厦门大学的校园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故湖以他家乡命名,而且,隐喻了芙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科学艺术中心,操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大学早期群楼,现在是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群贤楼前陈嘉庚雕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大校园先贤雕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嘉庚,陈敬贤,李光前和学生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美学村</p><p class="ql-block"> 集美村,位于厦门岛外,现在早已不要摆渡,地铁一号线跨越大海便能到达。</p><p class="ql-block"> 集美村,是陈嘉庚的故乡,当时称福建泉州同安县集美社。</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的父亲早年在新加坡开米店,17岁的陈嘉庚渡洋帮父亲经营,19岁时回国成婚,他说服了母亲和妻子把父亲给他们成亲和家用省下的2000银元,在家乡集美村创办一所私塾。后来陈嘉庚在新加坡创设了菠萝罐头厂,黄桃园 ,米店,橡胶种植业等一系列实业,用他的收入兴办学校,支援孙中山,支援福建财政。以后,陈嘉庚又携眷回国,发展实业,办了罐头厂,橡胶厂,航运业。用他的收益,在集美村,办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学校 ,连幼儿园都办上了,人们把各种学校总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又认捐创办厦门大学。1923年,军阀混战期间,粤军与闽军屯集在集美和高崎,隔海对峙,开枪互击,集美学生在乘船往厦门的途中被打死。陈嘉庚和另一名华侨领袖从新加坡联名通电,要求确保集美学校的安宁,各路军阀纷纷同意,并订立了集美和平学村的公约,“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这就是集美学村名字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美大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美大学航海学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美大学华文学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美小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嘉庚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故居走廊,会议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窗 口, 饭 堂</p> <p class="ql-block"> 集美学村长的树真怪,没皮,知道什么树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归来堂</p><p class="ql-block"> 故居的正前方,是一座典型的闽南风格的庭院式建筑,称为“归来堂”。</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陈嘉庚先生就计划安排3万元建一座房子,让海外亲人回来居住,意在召噢海外亲人经常归来,不忘故土,不忘祖国。但由于当时校舍没完全结束,所以没动工。1961年,陈嘉庚去逝,中央有关领导得知陈老先生的愿望,便拨出专款,于1962年建成归来堂,著名书法家罗丹所书“归来堂”,被编入《中华名匾》。厅堂内有陈嘉庚的石雕坐像。</p><p class="ql-block"> 归来堂后面的建筑,是纪念陈嘉庚的胞弟,他替哥哥在集美村具体落实办学事务。那里还展出许多名人的家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嘉庚公园</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墓园——鳌园</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于1950年回国定居后,想为自己建一处墓穴,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因此选择了此地。</p><p class="ql-block"> 鳌园原是一座小岛,三面临海,西面接陆地,形如大鳖,原有一妈祖庙,称“鳌头宫” 所以称之“鳌园”。陈先生选此地,一是因为不占用耕地,二是因为长眠在毛主席亲自题名的纪念碑下,感到安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廊后朝前看</p> <p class="ql-block"> 二侧上排精美的青石浮雕,讲述着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中精彩的58幅故事画面,下排是陈嘉庚生平事迹摄影图。文化大革命中,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亲族用泥巴把它塗抹掉,直到浩劫结来,才还它本来面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鳌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 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的28年奋斗史,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毛主席仅有的一次为一个镇题写纪念碑,碑的背面是陈嘉庚写的碑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依次是墓前亭,陈嘉庚墓,屏风式石壁博物观,解放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嘉庚墓</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去逝后,中央派专列将其遗体运回故乡集美安葬,在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从此,他与集美的师生和父老乡亲朝夕相随。1924年,厦门大学一名教授发现一种水母,命名为“嘉庚水母”;1990年,国际小行星协会把1964年中国科学家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宇庙间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这标志着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宇宙同在。</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一个伟大的人,毛泽东给予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题词,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坚韧意志,感人之深,至今激励鞭策着世人。</p> <p class="ql-block"> 连接集美区与湖里区的跨海大桥,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后来才弄明白那叫“杏林大桥” 😰</p><p class="ql-block"> 厦门半岛与岛外连接有四座桥和一条海底隧,其中一座就是我们一号线地铁开过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天,福建土楼和云水谣</p><p class="ql-block"> 如果自由行去福建土楼有点烦,要步行到车站,中途还要转一次车,土楼与云水谣之间还要转车。因此,我们报了小红书上的短途游团,来回接送,中午安排吃饭,土楼和云水谣二个景点间接送,优享团,豪华车,由于我们都已“70”后,因此每人283元。</p><p class="ql-block"> 2008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年32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记载,土楼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当时以“堡”、“寨”命名。明清两代为永定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直至2001年,还有人建土楼。</p><p class="ql-block"> 土楼大体分三大种:五凤楼,方楼,圆楼。五凤:即东西南北中五方,配五色五种鸟(凤);方楼:即四方楼,在土楼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圆楼:又称圆寨,防御功能上升,成为有效的准军事工程。永定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和核心分布区,在龙岩永定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清朝以前的约占1/3。</p><p class="ql-block"> 有个真实的笑话: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最先进的“大鹏”间谍卫星在中国上空拍到照片,美国人分析照片时发现,中国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的大山里,有一种巨大的,圆形的,类似射程在万里以外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群,此事震惊了美军方。于是让一个华侨回闽西以探亲为名摸情报,结果是客家土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承启楼</p><p class="ql-block"> 永定土楼中被称为“土楼王”的是承启楼,它是现存圈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它共有四个同心园的圈 ,直径73米,高11米多,底层墙厚1.8米,(也有说1.5米),高层土墙厚1米左右,共有四层;高度逐圈递减、错落有致。一层为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才住人。楼的正中叫笔花庐,是承启楼的中心,是祖堂。鼎盛时期这里居住800多人,现仍有3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祖堂和两兄弟及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皆供奉照片和香烛。</p> <p class="ql-block"> 据族谱记载,该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落成,历经80多年,经几代人的努力。因夯筑该楼外环土墙时,天公作美,土墙未受雨水淋蚀,故又名“天助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圈与第二圈之间</p><p class="ql-block"> 现在土楼一层都摆满了摊,厨房餐厅都在第二圈第三圈的小屋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佳拍摄点不让去,想要全景出20元。</p> <p class="ql-block"> 在蓝天的映衬下,土楼流畅的线条很唯美!</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左边的侨福楼,听名字就知是海外华侨帮助的,建于上世纪70年代,干净利落,中间没太多建筑,敝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侨福楼三层,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右边是一座同样气势恢宏的方形土楼,曰“世泽楼”。意思是“祖先的遗泽和恩惠”。</p><p class="ql-block"> 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是长方形土楼。</p> <p class="ql-block"> 圆楼与方楼之间和谐巧妙地衔接在一起,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又互相依存,有事窗口一呼便应。</p> <p class="ql-block"> 午餐的摆盘很有意思:中间的土楼罐里是鸡汤,盛菜的笼格似土楼最外的一圈,食客都纷纷照下了它。</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世泽楼是永定土楼的代表,永定属福建龙岩市;南靖土楼长什么样?南靖属福建漳州,两地相距21公里。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贵楼</p><p class="ql-block"> 漳州南靖梅林镇的和贵楼,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简氏家族从中原迁到这里,听人说这山脚下是一块风水宝地,一个叫简次屏的读书人,化了一万五千两银子,建造土楼。第一次刚建了一层,便塌了,仔细一研究,这里竟是一块沼泽地,于是,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逐层建筑,用心观测,建成了这一带最高的土楼,至今29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家族中有人在科举考试中考上进士,就可立上这石龙旗杆,显家族的荣耀。杆头是尖的,寓意笔尖,为文官;杆头是小狮子,则为武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方形的和贵楼也是五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内部二个方块,向上五个层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由于建在沼泽上,因此鹅卵石下仍有晃动的感觉。有次一群游客在鹅卵石铺的地上同时一起蹦,吓坏了管理部门,毕竟是近300年的建筑了,从此便用木栅栏围了起来。从照片中能看到鹅卵石下还有地下水渗出,这里没下过雨哦!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贵楼上</p> <p class="ql-block"> 每个土楼都有二个水井,解决居民的用水。和贵楼里左右对称的二口井,一口井水清澈,另一口却是一汪混水,专家也讲不出个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怀远楼</p><p class="ql-block"> 怀运楼名字的含义:一、怀念远方的亲人,因为楼主人来自河南“怀”的地方;二、训示家族子弟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土楼外形与它处无别,特点是小环是特有的学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琉璃砖的形状,誉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程似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国民革命军东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指挥何应钦所赠的匾</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我”字包含着四个字,能看得出吗?——千秋万代。😜</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一座钟兴楼,作为土楼博物馆,有提线木偶和瓦猫。瓦猫是放在屋顶压邪的。</p> <p class="ql-block"> 土楼都称为客家土楼,客家人,意思就不是当地人,是外来人口,是作客来的。他们是一个外来的汉民族群体,在这里落了户,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了这里,为抵御外来侵犯,他们以族群为单位,住在一起,互相支撑,顽强生存。</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云雾飘渺溪水环绕的村庄,雅致又好听的名字。其实这里原来并不是这个名字,这里叫“长教”,三个村,由于电影《云水谣》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出名,由此改名。除了土楼,还有秀美的山水,幽长的古道,百年老榕树,给人以超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由原来三个自然村组成,现在划不清单独的村,只有当时每个村都有的庙和戏台,隐约标志着曾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参天大树,潺潺流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棵树盖了半条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村老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不清虚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遮天避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静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喧哗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牵手的两亲家</p> <p class="ql-block"> 据说云水谣有8棵500年以上的大榕树,它们粗壮的枝干,巨大的树冠,滴翠般油亮的叶子,象征着朝气蓬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天,鼓浪屿</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叫“五龙屿”,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个岩洞,受浪潮冲击,发出如擂鼓的声音,自明朝始,优雅地称其为“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等待轮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渡海</p> <p class="ql-block"> 就是海中这块带洞的礁石,这里名为“鼓浪屿”。由于座在观景车上拍照,糊了。好像石头前还有个碉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了看清楚点,从网上下载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只是一个半渔半耕的村落,怎么成了人人皆知的旅游胜地呢?</p><p class="ql-block"> 从明代始,鼓浪屿得以开发:14世纪起,鼓浪屿的最高处日光岩上,有了石刻“鼓浪洞天” ,并有僧人创建了莲花庵。</p><p class="ql-block"> 15世纪中叶,郑成功在此安营扎寨,反清复明。他操练水军,留下了“寨门”,“水操台”等遗址。</p><p class="ql-block"> 19世纪英国舰队攻占鼓浪屿,在最高处日光岩上设炮台控制厦门。</p><p class="ql-block"> 《南京条约》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以后,又被多国列强划为租界。</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日本独占鼓浪屿。直到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才收回。</p><p class="ql-block"> 现在鼓浪屿是厦门思明区的一个街道。</p><p class="ql-block"> 20世界上半叶,大量富商、华侨也纷纷到鼓浪屿置业,兴建了大量的私家宅院,其建筑形式多样,被誉为“万国建筑的汇集地”。</p><p class="ql-block"> 岛上绿树成阴,鲜花怒放,碧海金沙,景色秀丽,加上各式富有特色的建筑,怎能不吸引游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寒冬中怒放的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处,其实才90多米,由于在海边拔地而起,显得格外高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背景高处是日光岩</p><p class="ql-block"> 确实不能算山峰,就是几块大岩石的磊积。</p> <p class="ql-block"> 攀爬日光岩,入口就是日光岩寺。该寺始建于明朝,早已不见踪彩,现在看见的是1999年新造的,有个很大的观音立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巨大的石头缝隙,乘凉和避风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光岩上的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塑像描述了郑成功在鼓浪屿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光岩下的菽庄花园</p><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始于1913年,台湾富商林尔嘉所建,他的字“叔臧”,故谐音菽庄花园。花园总投资25万银元,几经扩建,于上世纪50年代捐献给国家。</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的的十二洞天,用千穿百孔的石头,磊起一座假山,称为“补山园”,隐含山河破碎,及待修补之意。</p> <p class="ql-block"> 这块被称作“枕流”的大石头,是菽庄花园内标志性景点,上刻“海阔天空”四字,是明代大书法家张瑞所书。字面的意思就是把流水当枕头,表示花园主人对国家的爱。“海阔天空”因为背光,没能拍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亭台楼阁,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 皓月园是鼓浪屿一大看点,它是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建。其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1985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为找皓月园,我一路上坡下坡,问了好几个人,有说不远,有说不少路,走过不少老建筑,走过毓园,走过大德记海滨浴场,临近钢琴码头,才找到。</p> <p class="ql-block"> 屿上掛着气根的大榕树,像位久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岁月变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顽强扎进石缝的根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海关验货员公寓旧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老建筑都围着保护起来了,没看见,是没找着,因为没有明显的导游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英国领事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是林巧稚的出生地,她的纪念园——毓园就设在这里。“毓”培育养育之意 ,这位伟大的女性,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她终身来婚,却以非凡的爱,精湛的医术,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p><p class="ql-block"> 五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德记浴场——海边浴场</p> <p class="ql-block"> 皓月园也是位于海边的一个公园,对面是厦门岛景緻一览无余,双子塔耸立海边。雄伟的郑成功石像,屹立在一块巨大的礁石上,手持宝剑,身披盔甲,面对大海,表现了不畏列强的英勇气概。但由于背光,黑色的岩石与强烈的阳光反差太大,无论如何拍不好,只能远远来个背影。</p> <p class="ql-block"> 园中的青铜浮雕,记述了郑成功和藤牌军的故事。藤牌军是郑成功一手创立的军队,他们抛弃了战马,手持用油浸泡过的藤制盾牌,骁勇善战,用手中的冷兵器对付荷兰侵略者,在收复台湾中屡建战功。这座青铜浮雕重18吨,浮雕上郑成功横刀立马,将军谋士簇拥左右,背后是声势浩大的藤牌军,场面气势恢弘。浮雕于1994年荣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藤牌驱虏》</p> <p class="ql-block"> 这口古井,掘于明朝,原是过往船只上岛补充淡水的重要水源。四百多年来,无论天荒地旱,从未干涸。它的水位低于海平面,但水质仍然清纯甘甜。相传郑成功东征前夕,曾用此井水祭海,表达故土难离之情和东征必胜之志。后人将此古井视为平安吉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对面的厦门岛和鼓浪屿的沿海</p> <p class="ql-block"> 从三丘田码头回到厦门,晚上逛八市。</p><p class="ql-block"> 厦门第八农贸市场,俗称“八市”,是厦门岛内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海鲜及蔬菜市场。据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这里便是厦门最新鲜、最便宜的海鲜集散地,现在厦门有一半的大小餐厅每天都在这里采购海鲜。</p><p class="ql-block"> 但开车司机告诉我们,这里已经被游客把价格吃高了,本地人很少在这里消费。在我们眼里:方便,新鲜,便宜,就是肚子放不下。</p><p class="ql-block"> 厦门小吃“海蛎煎”,台湾人称“蚵仔煎”。把青蒜放在铁板上炒,放上一勺海蛎肉,敲一个鸡蛋匀在上面,抓一把卷心菜絲,洒上调味料,然后盖上一勺薯淀粉浆,便是“海蛎燕”,中山路步行街每个25元,八市每个15元。</p> <p class="ql-block"> 烤生蚝,6元一个,不很大,但挺肥美。</p> <p class="ql-block"> 海鲜都可现点现烧,坐着吃。</p> <p class="ql-block"> 吐槽一下厦门的小吃,有名的花生汤,就是剥了“衣”的花生,煮得烂透烂透,放点糖,真没啥好吃,怎么就出名了?如果放点糖桂花,不更香吗?</p><p class="ql-block"> 沙茶酱面,到处是它的招牌。沙茶酱起源于马来语地区的潮汕华人饮食,后传到潮汕,在福建广东等地盛行,其实是大蒜洋葱、花生加上虾米和酱油的复合味,我没吃出虾米味,倒是品出了花生味。海鲜沙茶酱面则是几只虾,几只蛤蜊,几段章鱼爪盖在面上,45元一碗,面没嚼劲,我不喜欢。</p><p class="ql-block"> 姜母鸭,用很多的生姜和母鸭一起烧,姜味红烧鸭,鸭子没骚味,不错。</p><p class="ql-block"> 烧肉粽,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泉州,吃到的粽子料多米糯,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便啧啧称赞,因此流传了下来。一个粽子很大,我们没下嘴。其实家里包的粽子不会比它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山路步行街</p><p class="ql-block"> 厦门保留的现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它相当于上海南京路。建筑大都是充满南洋风格的骑楼。</p> <p class="ql-block"> 由于起得早,步行街上没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骑楼下很洋气</p> <p class="ql-block"> 中山路东端的建筑,很象上海的武康大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晚上的中山路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竟有座基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 厦门沿海一带起码还有一天可看,白沙滩,胡里炮台,曾厝垵,一路沿海向北,直到炮击金门的炮台,除曾厝垵是网红美食的地方,都是看海的沙滩,可是,我们俩都累了,不想再逛了,打道回府。真的体会到:年青真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