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懿德太子墓和霍去病墓

独行者

<p class="ql-block">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太子妃裴氏的合葬墓,也是唐高宗乾陵的陪葬墓之一。唐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复位后,为李重润平反昭雪,追赠其为皇太子,谥号“懿德”,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回长安,同时给其聘娶国子监承翡之亡女裴氏举行冥婚,唐神农二年四月二十三日(706年6月8日),唐中宗李显将懿德太子李重润与太子妃裴氏以“号墓为陵”的制度合葬于乾陵之侧。1971年7月2日,陕西省博物馆与乾县文教局联合组队,对懿德太之墓进行考古发掘,经发掘,懿德太子墓全长100.8米,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前甬道,后甬道,前墓室,后墓室八部分组成。随葬品丰富,出土各类文物多达1000余件。壁画近400平米,这些壁画堪称初唐至盛唐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中极为罕见。1995年11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队对懿德太子墓门前双阙楼,西角楼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1年3月4日,包含懿德太子墓在内的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地宫</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霍去病墓: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市东北约15公里处。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屹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汉武帝对他的死很悲伤,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p><p class="ql-block">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21.242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隐蔽墓身,南东西两角各有回廊曲径通向墓顶。</p><p class="ql-block">霍去病墓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掩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发现7件。《马踏匈奴》花岗岩制品高168厘米,长190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原立于陕西兴平县道常春西北的霍去病墓前。</p> <p class="ql-block">马踏匈奴雕像</p> <p class="ql-block">三宝神石</p> <p class="ql-block">茂陵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