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安商帮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宋继超</p><p class="ql-block">2024.01.25,又陪朋友回我家乡——中国传统村落武安市伯延村,品尝民间大餐“三道饭”。触景生情,又勾起我的人生回忆。伯延村之所以能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由四部分文化组成:一是成片的可与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媲美的清末民初大型民宅。二是有二百年辉煌业绩的“北药南绸”的商帮故事。三是有解放战争初期的高树勋将军起义欢迎大会会址。四是有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1961年到伯延村四个昼夜调研的史实。</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想突出说说武安商帮的故事。说起旧中国当年的商帮,晋商,陕商,徽商,浙商等等,但是以一个县成商帮的建会馆的不说武安商帮是唯一,也听闻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武安县归河南省,在河南商业志书里专有“武安商帮”一章,在繁华都市苏州,留有一处“武安会馆”,可见武安商帮得到公认。为了记住历史充实旅游项目,在伯延村特意建了武安商帮故事馆,详细记载了武安商帮的兴起和发展历史。武安商帮肇起于明代末年,兴盛于清代。伯延村的房,徐,朱,程,翟等几个大户,是武安商帮的台柱子。武安商帮的业绩,扼要概括是“北药南绸”,往东北,西北主要经营中草药,往中南,东南主要经营丝绸棉布。武安商人走到关外,口外,河南,江南,足迹遍布神州大地,大小商铺上千家。新中国成立前,东北三省,蒙古,甘肃,宁夏,所有药铺,都是武安商人天下。往南方经营丝绸,河南,湖北,江苏,浙江,上海,遍布武安丝绸商铺。</p><p class="ql-block">我们家族就是商帮成员,我本人就是商帮后代。我们家族参加的药铺叫“锦和盛”,1950年代曾经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后,恢复老字号。“锦和盛”是武安商帮中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近年,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百年老字号”。现在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绥化,海伦等地都有“锦和盛”药店 。我的祖父在归齐齐哈尔市管辖的拜泉县三道镇的药铺当掌柜,我的父亲、叔父都在拜泉县的“锦和盛”药铺当学徒。本来药铺有规程,不允许带家眷,可是,1942年华北大地严重旱灾,农田颗粒无收,家人无法生存,大掌柜开恩,允许家眷出关到东北。正是在这样的机会,我们和伯延村周围的人家相伴,举家迁往东北的黑龙江省拜泉县,我和姐姐妹妹都出生在拜泉县三道镇。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武安商帮后代好多人就留在了天南海北,我父亲的两个舅舅留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我的姑父一家落户长春市。我们家是因为父亲考上位于沈阳市的中国医科大学,缺了生活资费,才在1955年回到伯延村的。2008年,我特意从齐齐哈尔到拜泉县,站在“锦和盛”药店门前留影,坐出租车去三道镇寻古,看望拜访了当年的房东,姓谢的叔叔,说起我的爷爷,父亲,叔父,十分亲切。</p><p class="ql-block">武安商帮贰百年辉煌,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