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村的十个月时光

甜甜的苏蔓瓜

<h3>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租住在昌平区南邵镇张各庄村,这是我唯一的长住北京乡村的一段时光。<br><br>一,搬入<br>2013年8月5日我从房山搬到昌平工作,暂住我姨家,本来要等自己买的两间违建装修好后,再搬进去。没料到违建很快被拆掉了,希望破灭,计划打乱,于是开始考虑租房的问题。<br>当年国庆七天假期,我在我姨家的周围村子看房子,包括地铁周边的朝凤庵,北绍洼都看了,看的都是农民自建房。10月3号那天,我在网上58租房查到张各庄的出租信息,于是骑电动车去看房,我从公司出发,沿着京密引水渠向东,到了南丰路道口,运河南侧的道路正在施工,沿着过山车一路样的土路,我终于来到村西侧胡同内的这处自建房。<br>房主把整个院子都建成了3层隔断房,当时较新,房间里都是油漆味道。我看了二层的两个房间,比较中意L型楼道最内侧的一房间,当时觉得该房间受隔壁的影响最小。<br>房东是个白净的大光头,出租的事他都委托相邻的他的婶子,该房间报价550元一月,我说等我回公司后考虑。在我从公司出来,沿星火路准备去看别的房子时,接到房东电话,最终价格定为550元,免费使用房东网络。<br>国庆节的后几天,我借用母亲的电三轮,把自己的全部家当从我姨家一趟趟拉到出租房,拉了5,6次,最终行李堆满了出租屋,以至于没有落脚之地。<br><br>二、布局和设施<br>小房间约10平米,北侧有一窗户,南侧是门,小厕所,小厨房。厨房有一朝西窗户。收拾落定后,西北侧是床,东西向。床头紧挨着是窗口的折叠桌,上面满满着摆着打印机,小收纳盒。东侧墙是个布折叠衣柜,然后是纸箱攞起来,然后是杂物攞起来。<br>因为油漆味道大,又购入两盆绿箩说是吸收甲醛。<br>北窗是屋里最大的自然光源,然而阳光也没进过屋。有时能透过北窗拍摄夕阳和晚霞。后来有一对马蜂在次筑巢,我想了些办法,最终把蜂窝捅了下去。蜂们还在窗户外徘徊了半天。想必,她们也迷茫接下来去哪里居住。<br><br>三,村内人文环境<br>张各庄村是南邵镇唯一位于引水渠南侧的村子,也是唯一不拆迁的村子,所以农民自建出租房很多。<br>主街南北走向,也是连接六环出入口和南邵镇的交通要道。主街左右零散着排列着外地人开的超市,蔬菜店,小饭店,五金店,粮油大饼店,甚至还有个磨坊。十年后,我也时不时开车经过这里,感觉变化不大。主街经常行车缓慢,有一年金秋,来张各庄看红叶的人把主街堵成了车海。<br><br>四,搬走<br>2014年7月,随着爱人正式离开音乐学校,准备怀孕要孩子,我们考虑搬到环境好一点的楼房。<br>最终选择了昌平城西郊的小产权房子:新郝家园二层的一个一居室,租金1600元每月。搬家用的小卡是我在水屯批发市场路边找的。搬家之时,小卡如魔术般倒入张各庄的这处自建房门口。司机也不上手,我用尽力气,把全部家当又从此房搬到车上。自此,搬离了小村。<br><br>五,风景四季<br>这里的四季说不上美好,居住于此的都是来京打拼,临时落脚的年轻人,记得有个骑摩托车的租户,每次把车推进一层楼道,都要轰足油门助力,才能爬上台阶,他矮小的身体和大摩托反差很大。我每次把电动车电瓶拎上二楼楼道尽头的房间充电,也会沉闷的大吼一声,方面的电池是铅酸的,比现在的锂电池重。<br>房间常年不见阳光,哪怕春夏,买的两盆绿箩也逐渐枯黄。<br>秋天的张各庄,以北京最大一片银杏林出名,我却没找到时机去村东看看。<br>冬天的日子最苦。虽然该房间下面就是锅炉房,最终也没得到更多温暖,而是半夜水管气泡的咕咕声,为了躲避噪声和更暖和。我主导花了很大力气把床头从朝东调整为朝西,最终也没得到预期效果。<br>楼房的物业,取暖费由房东承担。自建房的冬季三月取暖费,却要租户单独缴纳。此外,自建房的网费,电费也比楼房的贵。虽是约定俗成,在我看来,这是自建房,打房租低价的招牌,靠附加业务增收的方式。<br><br>我们夫妻在此的居住体验不算美好,那时,爱人还在音乐学校上学,每天早晚我骑电动车接送她到南邵地铁站,中间时间我去昌平县城上班。冬天很冷,我穿军大衣,她裹棉护腿,到站后,她把护腿解下来,我绑上,继续我到公司的骑行。电动车也扎了几次车胎,我怀疑过是否有人往路上撒钉子。好在那时修一次5元,现在很多摊位根本不给补,直接要你几十元,让你换新胎。<br>如今只有那个黄牌的电动车还被保留着,我时不时还骑骑,只是除了车架,车的大件都换过好多次了,车身四处是伤痕和维修痕迹。犹如一个生物,它也在新陈代谢,延续生命。<br><br>————2024年1月27日凌晨无法入睡,写于AK1561航班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