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幾幅”黑”畫

梅宇國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繪畫史論上,水墨畫是近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畫風,也是最具人文素養的一類畫作,在世界畫壇上被譽為最具有”中國相”的畫。文化革命時被喻為”專畫黑畫”的李可染先生,是擅用墨色大師,甚至連齋號名也”黑”了, 取名“墨天阁”,對黑色情有獨鍾。而另一位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八十歲後由於畫特黑也被稱為”黑賓虹”,都是擅長用墨,有濃、密、厚、重的特色,李可染说他為 “中国山水画三百年来,黄宾虹一人而已”。他還说“吾国绘画基于用墨,历代匠师呕心沥血,墨水交融,千变万化,臻于神境。”</p><p class="ql-block"> 水墨畫,便是水與墨在宣紙上千變萬化的結果,每一位成功的畫家,都或多或少有這方面成功的經驗和體會。</p><p class="ql-block"> 我與其他畫友一樣是後來者,要學習先輩的成功經驗,走他們走過的路,或試著踏著巨人的肩膀走上去,路就在腳下,行着行着,就走出一條路來了。下面的幾幅較純粹的黑白畫,正是前行時的風景,一並呈報给我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水墨畫也被說成是人文畫,明、清時期乃士大夫們的最愛,所以因此而統治了這些朝代的中國畫壇,當然,它也成為世界畫壇裡的一枝奇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題款: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心在即自在,道家之境界也。癸卯之秋寫此以寄懷。</p><p class="ql-block">(首始乃引用魯迅先生的”自嘲” 詩句)</p> <p class="ql-block">題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摘蘇軾句以寫之於癸卯之冬暖筆。</p> <p class="ql-block">  這幅畫是”漆黑”的。純水墨畫里的所謂”墨分五色”, 或說傳統上以”五度”來划分,顯然已過之。以前被批”專畫黑畫”的李可染,或黃賓鴻黑山水畫,一比較便知他們都不及其黑,(這畫漆黑得反光,相里顯示不出來。)再次瀏覽明清時大行其盛的水墨畫世界,你也找不到哪位古人的水墨畫作其黑色可比擬。所以這畫作是傳統水墨畫黑色之最,已經超越了所謂墨分五色的五度,也許至七度以上去了。當然畫不是誰用色用得更黑或者更多”度”便越好,但我們知道畫有”極”則, 人物畫細微之極、齊白石的草蟲刻畫入微、石頭醜之極即美之極,等等。此畫應屬水墨畫里黑色之最無疑,但是否美?如何美?作為作者的我,只可以問大眾了。</p> <p class="ql-block">  此畫作故事為:本地女詩人木蘭寨看到此圖後,突然打電話給我,說她看到作品後激動難眠,即成詩一首,並想購藏之,於是我把她的詩作寫進畫中,一來記錄下她此刻的心情,完此美事一樁。</p> <p class="ql-block"> 題款:黑雲翻墨,大雨淋漓,壓迫感強大,令人難以喘氣。癸卯冬日窗外雨天,寫此以記。</p> <p class="ql-block">  這幅畫雖然已經不屬於純粹的黑白水墨畫,但是墨色已黑乾至粉沫狀態,在墨的分色上已至極點, “粉抹”出林、或山的形態,讓我們體味一下墨乾之粉時所 “形”出來的結果是如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後記——-</p><p class="ql-block"> 我的九幅畫作現在仍在老外的三石畫廊里展出,我被推之為此次八位藝術家之首,感榮幸之余也有點自豪,自豪的是可以在八位白人藝術家之上,當然它也是我的一種壓力、一種教人奮發的推力。</p><p class="ql-block"> 在此類商業畫廊展出,畫作顯然是多趨向於買家的口味,但即便是畫廊主人也難以界定畫的取捨標準。在掛畫之前我就特別取幾幅新作品讓她們提意見,我認為畫面黑得恰當的她們卻說是太黑了。我無法抵辯,只說我寫書法受黑色影響所致。但藝術的終極使命還是來自於哲學,不同的信奉教義應該產生不同的思想哲學觀和影響美感。李可染、黃賓虹等的”黑畫”, 也許西人也有截然不同的審美評定,我認為這是不同的東西方哲學思想影響下不同的審美結果。</p><p class="ql-block"> 這便是我此刻的思考和刊出這些作品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梅先生為大學中国書法教师,美国著名女子大學衛斯里(Wellesley College) 丶勒斯里大學(Lesley University) 客座教授。是一位集書法丶国画和篆刻于一体的藝术家,已任二十多年美国纽英崙藝术学會會长,美国北美書画藝术家協會顾问、名譽會長。分別在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 Harvard 大學丶MIT丶Wellesley等著名學府,和國內廣東丶江西等省份大學作數十次書法演講。Boston Herald和Boston Globe等英文報紙丶多個中英電臺的採訪報道,及Brush Talk Edition等的介紹。</p><p class="ql-block">&nbsp;梅先生也屡获奖项。已分别在北京丶芝加哥丶纽约丶等地举辦個展或双人展二十多次。2013年為哈佛大學&nbsp;“川—Three Column” 画廊,為近百年來第一位書法家被邀请在處展出45天。04年与馬友友等一批世界各地的藝术家,在Peabody藝术博物馆成立100週年進行12天的 “絲绸之路” 節目慶祝活動。於2000年美国首都Washington DC亚太藝术研究院授予二十世纪藝术贡献奖勋章,2001年国内授予 “德藝雙馨藝术家” 稱號等。</p><p class="ql-block">曾為波士顿市長写碑文,刻挂在 “天下為公” 牌楼; 書写二千寿字刻成“公元二千大寿” 大碑,立在廣東台山鳳山公园。名字小传已列入&lt;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gt;等十多部典籍。</p><p class="ql-block">&nbsp;出版著作有&lt;梅宇国書法集&gt;,&lt;三步法學會隸書&gt;,&lt;秋之爱&gt;诗集,和多款書画掛曆等。作品廣被中西人士收藏,“龍” 為Worcester博物馆收藏, “碧波荡漾” 丶 “卧雲弄月” 等为Peabody博物馆收藏, “穆如清风“&nbsp;等為馬英九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