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了网络文学

轩毅·Lizhon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为什么喜欢了网络文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者/李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1998年痞子蔡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始,网络文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展现出多样的文学体裁,包括中长篇小说、诗歌、散文等,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文学形式,因其方便快捷、成本低、传播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文学作者的喜爱和追捧。我与网络文学的缘分始于我退休之后。原本,我退休后可以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但我却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摄影与写作。这两项追求,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努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作为一种爱好,需要稳定的收入支撑。它具有一定的消费性,因为在创作、购买器材、参加活动和野外采风等方面都需要花钱。对于我们这些依靠退休工资生活的人来说,摄影确实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之前开过照相馆,对摄影有一定的了解,但后来投身行政几十年,退休后才重新拾起这份热爱。因受条件的限制,自己还<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玩摄影,只</span>不过是从照相模式向摄影专业过度的空间中折腾。摄影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健康的身体。因为摄影常常需要起早贪黑,爬山涉水,甚至面临一些未知的风险。对于我这样的身体状况来说,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作,对我来说是一项更具挑战的任务。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我深知文字的魅力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基础。熬夜费脑,对我来说比摄影还要困难。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和困难让我乐此不疲。当摄影无法满足我的需求和身体已不适合搞摄影时,我与网络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开始担任自己的“记者”,通过写点文字来寻找一些精神寄托。我的许多酸甜苦辣有了释放的地方,于是我冒昧地开启了学习写作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年轻的时候,我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可以算是一个业余的“通讯员”,为县广播站投递过一些稿件。那时,县上有一个广播站,主要在县城的主街道上通过有线高音喇叭播放新闻。每次听到“定西县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送定西新闻”播音员那宏亮的声音时,我都会竖起耳朵仔细聆听,期待能够听到自己写的稿子。在那段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写作知识,明白了哪些文章是消息,哪些是通讯,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议论文。我也初步掌握了写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引用、结尾五要素和写通讯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同时,我有幸结识了一些新闻界的专业人士,如定西县广播站站长张林如、编辑汪德、播音员李玉红、记者杨振海和县委报道组杨仲礼、胥廷华等文化人,后来文字结缘让我们成了朋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82年广播站总编张林如与通讯员李忠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的奔波和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让我没能坚持下去。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爆炸,许多人通过申请公众号和下载APP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他们既是自己的作家,又是大众的编辑,不再为投稿发表作品而苦恼,不会为一次次退稿而失落。这对于我们这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来说,是一个学习写作的好机会。同时,退休了也有时间去尝试实现青年时代没有实现的“作家”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下载了一款名为“美篇”的图文创作分享应用APP。“美篇”网络平台承载了多少人的文学梦想,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表达自我、结交同好、学习提升、展示才艺、分享精彩。我成为了一名自己的“记者”和“编辑”,自己写、自己编、自己发表,再不求人,轻松地将自己编写的图文创作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分享。这种方式让我能够实现更为丰富的表达,同时也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从大众网文入手,写自己的事,报道熟人的事迹,学着讲故事,办微刊。大众网文并不像古典文学那样,需要华丽的语言,典雅的词语,文章的修饰,丰富的词汇。大众网文,就是讲故事,用朴实的语言把事情写清楚,把故事讲完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写作要用真诚的文字去触动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2016年,我以朴实的语言和亲切的口音,满怀感恩之心,写了第一篇图文并茂的《我的家乡一一定西》文章,在美篇网络文学平台上线发表。随后定西市政府网站和两家私媒体公众号给予转载,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看到家乡的变化,纷纷赞叹不已。在我的美篇平台和公众号上,浏览量达到了十几万,转发量超过两千,还有九十六人留下了好评。我首次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后,我又写了一篇《我的退休生活》,浏览量高达三万六千人。没想到这些成绩让我从一个写作小白迅速成为“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篇文章改变了人们对我的看法,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不仅擅长摄影,而且也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亲朋好友和读者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有的朋友还私下给我提出了文字修改意见,帮我指出了文中的错别字,更正了明显的病句。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写作的信心。读者的认可和支持让我彻底消除了“文字羞耻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美篇》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了226篇,包括摄影、随笔、散文、人物专访等作品,其中139篇被评为“精华作品”,并有83万人次的阅读量。此外,我还编撰了两本书,《时光笔迹》和《一次难忘的慰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没有加入任何级别的作协,但朋友们开始称我为“作家”了。我深知这是一种玩笑,更多是朋友对我的一种鞭策和希望。我没有作家的天赋,但我拥有许多独特的阅历,成为我写作中宝贵的财富。正如老舍所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用文字记录生活、传递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一个步入暮年的文字追梦人,心甘情愿地投入了无数的时间。这股不懈的劲头,究竟源自何处?其实,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力量:精神层面的驱动力和来自读者的鼓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退休之后,人们往往需要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作为一个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的人,我深知退休后需要学会如何平静地享受生活,需要把心静下来。而写作,正是我表达内心情感、与自己对话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我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展视野,提升自我格局。我相信,通过写作,一定能提升自身文化素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作不仅能提升个人素养,丰富老年生活,还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对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内心深处的快乐与满足。进入老年后,我已明白名利和流量对我并不重要,写作已无法改变我的命运或人生轨迹,但我希望它能让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快乐。虽然我的文字并未带来经济收益,只获得一些朋友的打赏和赠花,但它给予了我巨大的精神满足。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敞开心扉,尽情飞翔。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移动着鼠标,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写作、修改,虽然辛苦,但换来的是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女儿也写信这样鼓励过我:“老爸,您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幸运,更充满了收获和值得!人一辈子体会到了苦辣才能感受到甜美。我觉得,这是命,也是运!命运让您有丰富的人生,命运让您无比坚强,命运让您学会永不妥协。人生能经历这么多,能坦然面对这么多,真的值了!作为儿女,真的因为有您而骄傲!您的女儿李青蓉”。能成为孩子的偶像我也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读者的认可是我写作的重要动力。我听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懂你的人胜过万千过客,一句懂你的话胜过无数安慰。每当我看到文章后的评论和留言,字里行间流露出读者的真挚情感和关心,都给予了我无限的创作灵感。我会把重点评语抄写下来,以此激励自己,坚定自己的创作意志。读者的口碑和阅读量是我衡量文章优劣的标准,他们在我的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与众多朋友的交流中,我注意到大家常常称赞我语言质朴、真挚,情感深厚且贴近生活,文章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引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然而,在我看来,这种风格其实恰恰是我文化水平不足的体现,因为我无法写出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深入探讨“写作”的精髓,只能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我选择了大众网文和随笔这种体裁,它们不限定题材和形式,篇幅可长可短,既能够记录生活的点滴,也能够真实地讲述故事。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活得真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希望通过写作留下自己的印记,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写作对我来说既是精神的寄托,也是与读者之间心灵的交流。正是这两股力量推动我不断进步,继续在文字的世界里追求梦想。作为一名中文写作的初学者,我深知写作的重要性。中文写作不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思想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在写作过程中,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讲述每一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以此回馈喜欢我的那些热心的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以读者鼓励鞭策我的一句留言,作为这篇随笔的结尾:“欣赏佳作,心灵受到启发。人生如茶,需细细品味;人生如诗,需反复吟咏;人生如歌,需静心聆听。李老师的人生犹如蜡烛,永远向上,永远坚强地照亮别人!期待更多作品让我们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26日写于陕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