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博物馆镇馆之宝——嵌绿松石象牙杯

杨竞

<p class="ql-block">商嵌绿松石象牙杯为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商嵌绿松石象牙杯高30.5厘米,口径11.2厘米,口壁厚0.1厘米。牙质作米黄色。上部敞口唇薄,中部微有收敛,腹腔下部安有圆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绿松石。</p><p class="ql-block">商嵌绿松石象牙杯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文物特征</p><p class="ql-block">商嵌绿松石象牙杯高30.5厘米,口径11.2厘米,口壁厚0.1厘米。牙质作米黄色。杯身似觚,圆口薄唇,中腰微束,底较小,装鋬处有上下相对的小孔,口、颈、腹、足各饰兽面纹三组,在兽面纹的眼、眉、鼻或尾上各镶嵌有绿松石片,均以雷纹为地。鋬作夔龙形,龙头向上,眼睛镶嵌绿松石。宽尾,尾垂至杯底,同样以雷纹为地。在龙背中部雕一突出的兽头,双角竖起,眼睛和眉毛均镶嵌绿松石。鋬上有上下相对的小圆榫,插入杯身,制作精致,纹饰繁缛。</p><p class="ql-block">文物鉴赏</p><p class="ql-block">象牙雕刻,又叫牙雕,是指将象牙雕刻成各种实用器或工艺品的技术,也泛指各种象牙制品。中国象牙雕刻的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代的象牙器物,多模仿铜器的纹饰而雕刻,嵌绿松石象牙杯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商代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商嵌绿松石象牙杯是当时的饮酒器。杯的主体是用象牙的根部制作而成,腹腰中空。杯右侧的錾是用另一块象牙板制成镶嵌上去的。敞口薄唇,杯腹微收敛,下部嵌有圆形底。杯身一侧靠近口和底的两个小圆孔,插入錾榫。杯身通体饰满花纹,纹饰分为四段。第一段为杯口下部,刻有兽面纹三组,两侧有身、尾、口,均向下,眉、眼、鼻镶以绿松石,其下镶绿松石和细带纹一周。第二段为颈部,饰兽面纹三组,口、眼、鼻也镶绿松石,在口下雕大三角形纹,两侧分别刻对称的倒夔纹。第三段为腹下,刻变形夔纹三组,眼以绿松石镶之,其下绿松石镶细带纹三周。第四段近切地处,亦饰兽面纹三组,目字形眼,大鼻翘目,口均向下,镶绿松石。錾部形状呈夔形,头向上,宽尾下垂。錾上端两面雕鸟形纹,勾喙短冠,眼镶绿松石,錾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突起的兽头,双角上竖,口、眼、眉均镶绿松石,錾近杯身一面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插入杯身。</p><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商嵌绿松石象牙杯器体高大,图案富丽,工艺精巧,体现了商代象牙雕刻工艺的卓越技巧。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p><p class="ql-block">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商嵌绿松石象牙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