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 2023.10.20 <p class="ql-block"> 早上出发较早,我们走的时候,旅馆门厅里没有人,我们自己拉开大门走的。过去退房旅馆要查房以后客人才能离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少有旅馆再查看了。吃过早饭才六点半钟,行者凡给自己的自行车链条加好油,又帮着把大家的车链条加了油。在仙桃市区骑行,非机动车道是砖块铺的,自行车骑在上面一愣一愣的颠簸着,非常不舒服,出了市区才好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今天晴天,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了新的一天的骑行。微风轻拂,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回家的心情也不显得那么急迫了。沿途的风光在朝霞的映衬中,显得格外美丽,树木、房屋、宽阔的公路、骑行的我们……所有这一切,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宛如画卷般铺开在大地上。骑了个把小时后,风速渐渐增大,顶风骑行,速度减慢,气温也觉升高,开始脱去外面穿的外套。顶风骑行,最能考验骑行者的意志和毅力,这个时候,“坚持就是胜利”就不是一句空话了。其实,我们的人生,不也就是一次长途的骑行吗,无数的未知和想不到的变数,充斥在我们的行程中,只有坚持不懈的勇往直前,不畏惧艰难不轻言放弃,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p><p class="ql-block"> 十点多钟,路边竖着一块牌子,“楚天藜蒿第一村”。藜蒿,长江中下游地区著名的野菜,藜蒿炒腊肉,更是民间的一道名菜。藜蒿的味道清香鲜美、脆嫩爽口,别有一番滋味。苏东坡曾有“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的诗句,野生的藜蒿根茎呈紫红色,现在市场上的藜蒿是在大棚里人工培植,都是青色的,吃起来少了那一种描绘不出来的泥土的清香。可惜,野生的藜蒿只有农历的二三月才有,现在没有这个口福。说起来,我离开家乡到合肥已有十余年,好长时间没有尝过野生藜蒿了。</p><p class="ql-block"> 十二点钟,已经进入武汉境内,在一家叫什么“干饭小碗菜”的饭店吃的快餐,每人约25元。</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十五分,到了武汉长江大桥。这座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京广铁路从此畅通无阻。第三套人民币中,1962年版的二角纸币,绿色的,正面就是这座武汉长江大桥。这二角的纸币,我们应该都用过,因为第三套人民币直到2000年才停用。现在武汉有十余座长江大桥,可是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仍然英姿不减当年,巍然横亘在大江上。龟山电视塔屹立在大桥的北端,与大桥南端的黄鹤楼遥遥相望。这座电视塔是第一座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电视塔,当时的高度居全国第一,好像当时也是亚洲第一高塔。过桥以后,行者凡导航带着我们去黄鹤楼,市内的导航不太准确,我们在大桥引桥下来后,又绕了个圈子,才找到黄鹤楼的南门。祝和行者凡没有进去,在外面帮我们守着自行车,我和耿老头进去绕了黄鹤楼一圈。以前年轻时,我曾经在黄鹤楼旁路过好多次,都没有时间进景区参观,现今老了终是如愿以偿,还是免费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与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唐代诗人崔颢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还有李白的那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中国古代的名楼中,黄鹤楼堪称是诗意满满。</p><p class="ql-block"> 祝说,有骑友告诉他武汉有吊轨列车,可以去看看,可惜天色已晚,来不及了。顺着雄楚大道骑行,非机动车道常常与主道分离,导致有一个地方走错了,我们只得搬车沿着台阶从上面车道下来。主干道上看不到旅馆,只是在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旁边看到两个酒店,其中一个叫做“电竞酒店”,终因价格太高而继续往前骑行。到光谷以后,我们折向北边,离开主干道,有个热心的大姐看到我们找旅馆,帮了我们好一会儿,还打电话问她的朋友。路边有一家小旅店,标间160元,没有住。天色渐晚,还是在手机上看到一家,导航过去,转弯抹角,在一个小区里面的家庭旅馆,80元一间,很干净也很安静的一家小旅馆。晚餐就在旅馆对面吃的,小区里面的一家小餐馆,每人24元,有一道菜是油炸小鱼,味道不错。</p><p class="ql-block"> 全天骑行119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