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格物班第二封家书

七巧巧

<p class="ql-block">  格物班学习第二阶段家书 </p><p class="ql-block"> 时间悠长,在日子里每天学习,格物班的学习已经有六十余天了,又要书写家书作业了,老师也在提醒早一些书写作业,自己却是在拖延又抵抗却又怕完不成的后果里纠结内耗的前行着,想想🤔圣贤的智慧以及圣贤们要传播智慧的决绝之心是多么地坚韧呀!没有丝毫的动摇,没有一丝的气馁,有的是毅然决然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有的是坚定传播致良知决心!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阳明心学的光明之道!反观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摇摆了又摇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可时间真的是不够用吗?明明是自己没有好好分配时间,把时间无畏的消耗掉了,作业有的时候也是疲于应付,并没有写出高质量的作业以及认真的在行为上修正自己,导致自己有时候会是止步不前的状态。通过书写家书让自己在行为上修正自己,做好时间管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才是正道呀!</p> <p class="ql-block">  学习志愿:把阳明心学学明白,自省,利他,致良知,知行合一, 每日, 每一个当下用心去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yà],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ē]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jié]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p><p class="ql-block">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皆是天下之人用私欲,凭着自己的聪明互相欺骗,碾压,攻击,偏颇浅陋的见解,虚伪阴险的手段,假借仁义的名义,实则却是自私自利的行为。用虚假的言辞来讨好世俗。用虚假的行为来博取仁义。掩盖他人的成绩。掩盖他人的正直,却要说成是舍生取义,妒忌贤能自认为公是公非。相互欺凌伤害,私情纵欲,还自认为是同好恶。</p><p class="ql-block"> 先生的致良知之学,先生的致良知之心,是出自心之本源,恻隐之心是人之本心,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是不需要有任何的虚伪和犹豫的,在帮人的因上,用尽一切办法去帮忙,而不执着于果,结果没有出现之前,一心一意去做,不执着于果,只在因上努力!</p><p class="ql-block">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p><p class="ql-block">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p><p class="ql-block">明理、立志、践行、印证</p><p class="ql-block">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p><p class="ql-block">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与黄宗贤》</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p><p class="ql-block"> 节选——“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自不难。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p><p class="ql-block"> 阅读原文,阳明先生说,凡人言语正到快意尽兴,口若悬河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风发正到飞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的,此非天下大勇之不能得也,天下只有大勇之人才能做到,很多的时候,自己不能如先生所说,言语正到快意时能够止住,自我反省自己,自己的情绪与私欲,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之快,情绪出来时也没有收敛住,愤怒😠嗜欲正到沸时,也没有消化掉,不该说的话又说出来,良知被私欲蒙蔽,被私欲战胜。如果我们能够真的能够致得良知,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不自难,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良知之心不够清澈,一旦良知明觉,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每个人良知本有,只要我们下功夫,诚于己,去私欲,存天理,致得良知,祛除此数病一定能够达成。</p><p class="ql-block">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口舌之快,唇舌之争,肆意妄为的宣泄自己的情绪,站在“我是对的”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良知之心的光芒,反倒是把自己带入到黑暗中,被自己的私欲战胜,在那个沸腾的私欲妄为里失去了清醒明觉的自我,偏离了良知的光芒,把自己带入深渊的正是自己!且看这世上有多少人是因此而懊恼却已经不能回头呀!学习阳明心学让我更加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能够依良知的大道而行,能够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生之幸事呀!</p> <p class="ql-block">  “《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今人多以言语不能屈服得人为耻,意气不能陵轧[yà]得人为耻,愤怒嗜欲不能直意任情得为耻,殊不知此数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耻者。今乃反以不能蔽塞自己良知为耻,正是耻非其所当耻,而不知耻其所当耻也。可不大哀乎!”</p><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上的人是以什么为耻呀?其实是以在言语上不能够说服别人,自己的情绪没有释放出来,没有压制过对方,愤怒和贪欲以及私欲没有得到满足为耻,其实这是是非黑白的颠倒,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以没有致得良知而为耻!这是我在学习原文之后才明白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今天阅读原文对于《中庸》中知耻近乎勇者的释义有了新的认知。先生说知耻是不能只得其良知之明而知耻。而今人的理解,却为不能在言语上胜过对方而知耻,意气或气势不能碾压对方而觉得耻,肆意宣泄愤怒嗜欲不能执意任性,此数病却不知凡此种种,皆是蒙蔽了自己的良知所为。真正的君子是以没有致得良知而为耻,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反问自己,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致的良知,自己的良知之心是否清澈。把不可当耻的事情当做耻,内心是否升起了羞耻之心?心胸宽广依良知而行,能够包容一切。这样的境界才是正确的。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