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之十五:百里油区

村头老树

<p class="ql-block">  领略了伊犁大美风光后,计划从奎屯沿217国道北上,向乌尔禾行进,游览北疆。</p><p class="ql-block"> 出了奎屯市,很快就进入了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为已经深度见识了南疆的沙漠,又刚离开绿意盎然的伊犁,向北入漠,就没有之前那样对新旅程的兴奋和期待,甚至多少还有一些低落和乏味。</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在略显沉闷中走出150公里时,突然,眼前的戈壁上抽油机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沙漠的荒凉寂寞顿时荡然无存。扑面而来的是声势浩大,热火朝天的壮观场面,只见无数机架摆布在大漠之中,井然有序,雄浑威武。</p> <p class="ql-block">  近看,每一台抽油机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转。这种机器俗称磕头机,可以把油从地下抽出并直接注入地面铺设的输油管道,完全自动化操控。</p> <p class="ql-block">  217国道从中穿过,在这如同森林一般的机架中穿梭,倍感兴奋,我相信,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都会比这宏大的场面所震撼。这里就是克拉玛依油田百里油区生产现场。</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这里并不在我们游览计划之中,当初计划时,只知道这里有油田,不知道会有这般宏伟。此刻,车窗外掠过的机架和采油场景如同播放的老电影,勾起了儿时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身上都背负着时代的印痕。上世纪60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解放军”,成为时代的主导。当时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童年的我们也没有例外,被带入到这轰轰烈烈的时代潮流之中。作为农村的孩子,学大寨自然是切身体验身体力行,而学大庆和学解放军则是精神向往和思想憧憬。特别是工业学大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些豪言壮语给我们童真的思想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认知里,除了了解农村,就知道大庆、石油和解放军。从儿时始,对于我们年少无知欲跳农门的农家孩子而言,就有着对石油工人和石油行业的特殊向往与尊敬,当然也是我们最美的憧憬。而半个世纪之后,在千里之外的茫茫戈壁上与自己曾经的梦想不期而遇、意外邂逅,怎不叫人激动而欢喜呢?</p> <p class="ql-block">  汽车在油田里行进大约半小时后,路左边的一条岔路通向一处隆起的沙丘高台,台上矗立着“百里油区观景平台”的牌子,我丝毫没有迟疑,驱车前往,来到了台下的游客接待中心。从游客中心的资料得知,此地因地表碱量高而得名“白碱滩”。</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上世纪50年代发现地下有油,1956年正式探明并始开采,比大庆油田更早,是新中国第一个油井,被称为“国家石油长子”。正是有了这个油井的产出,才激发了石油业的快速兴旺,才有了大庆这样的样板,也才逐渐摆脱了国家发展工业缺乏基础能源的窘境。</p> <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以来,石油工人咬定青山不放松,战天斗地献青春,他们从“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开始,克艰破难架起第一台油机,又发奋图强把一台变成了无数台,再百折不挠把人工变成智能;从一口油井,到一个油田,再到如今的一座油城克拉玛依市;从荒滩大漠寸草不生,到美丽富饶环境优美而有现代化的城市,这神奇的嬗变与升华,凝结着石油人火热的情怀,非凡的智慧,昂扬的斗志,无私的奉献,而面对如此壮举和辉煌,怎不叫人激动和崇敬呢?</p> <p class="ql-block">  我登上观景台,台下一望无际的抽油机,犹如列阵待发的千军万马,气势恢宏,十分壮观,无数油机在各自的位置上有序劳作,绵延百里,犹如金戈铁马,气吞如虎。</p><p class="ql-block"> “百万雄师战沙场,天翻地覆慨而慷,长风浩荡正当时,气贯长虹云帆扬”。这是我由衷的慨叹,虽无诗韵,但却抒我胸臆。</p> <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场景,我还想起,热血少年时听得最多也最朴实、曾经激励我们成长的囗号:“劳动最光荣”,“咱们工人有力量”,此时多么亲切,多么慷慨激昂。看着这样的场景,瞬间便颠覆了我原有的偏念,谁说大漠是不毛之地,大漠之下有金山银山,看万物,绝不可只看表象。看看脚下的大地,一种自豪感和敬畏心从心底油然而生,我自豪,我看到了新疆如此博大的宝藏,我敬畏每一寸山河土地,更敬重大漠里默默奉献的每一个石油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