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1980年到郑州上大学的,至今在郑州生活已44年。也许是出生于偏远农村的缘故,初来乍到,关于郑州,除了“二七塔”之外,一概不知,更别说文庙了。即便在郑州工作多年,也未想到有一天还能与郑州文庙有交集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事情的转折在2010年。因参加一个活动,我第一次来到了郑州文庙。待走到文庙的西厢房时,发现这里竟然有古家具展。作为古家具爱好者,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不能错过的。我不仅细细的参观了展品,而且与组织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了中午12点。盛情难却,我只好与古家具的策展者共进午餐。不曾想,席间作陪者竟然是一位郑州文庙的退休工作人员。也正是从老先生的侃侃而谈中,我便对郑州文庙有了一次较全面的了解。自此始,郑州文庙便植入我心。时时难以忘怀。也正是因为对其情有独钟,于是便有了自己的观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能颠覆你我认知的是,郑州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据明朝编写的《郑州志》记载,郑州文庙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古老的文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元代初期的郑州文庙占地37亩,由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前院有棂星门、泮池、戟门。中心院内有大成殿,东西廊房。后院有明伦堂、敬亭、尊经阁。另外还有土地祠、启圣祠、乡贤祠、金声玉振坊、居仁门、由仁门、祭器库、乐器库、神厨、育德仓、义仓、射圃厅、宰杀厅、进德斋、修业斋、存诚斋等。后来一场大火,使文庙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官署按照原来的样式重建,明、清两代亦多次重修。令人遗憾的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文庙再遭火灾,地面建筑毁废殆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虽几经修复,但规模已远不如前。建国前仅存有大成殿和戟门两座古建。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郑州文庙除历史悠久,命运多舛外,其建筑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大成殿两山琉璃饰件的雕刻,采用的是平地起凸手法,实为全国罕见!细观之,这些雕件均采用三彩釉烧制而成,上面镶嵌着玉皇大帝、如来说法、八仙过海等精美图案,线条圆润流畅,造型生动出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了,如果你对碑刻感兴趣,郑州文庙现存的碑刻不可不看。比如大成殿西侧的碑廊,就安放着数通古碑。有的古碑,其碑文虽难以辨认。但其碑文内容在《郑州志》等古代地方志书中都有保留。其中最古老的一通碑是明成化年间的,记录的是修葺文庙之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以不夸张的说,郑州文庙的古建筑之美,犹如一幅画卷,将古老与神秘的历史文化底蕴尽显无遗。其精巧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庄重与雅致,又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成就了古老建筑的夺目光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