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庆祝北京大卫队建队二十周年(2004-2024)</p><p class="ql-block"> 多幅照片拼成的一幅画和一个彩色的城市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两组人在不同的地方合影留念,都举着写着“北京大卫队”的旗帜。</p><p class="ql-block"> 庆祝北京大卫队建队二十周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纪念日,更是我们共同走过风雨历程的见证。二十年前,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聚在了一起,那时的我们或许从未想过,这份坚持会持续如此之久。</p><p class="ql-block">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鲜艳的队旗飘扬在蓝天之下,它仿佛是我们心中那份永不褪色的热情与信念。下面,彩色的城市建筑群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二十年来,这座城市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化,而我们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合影留念,每一次相聚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手中的旗帜上,“北京大卫队”五个字格外醒目,那是我们共同的名字,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无论是过去的艰辛还是现在的荣耀,我们都将携手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p> 绪言 <p class="ql-block"> 龙腾盛世之年,迎来北京大卫队建队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满载了我们的回忆:欢笑、汗水、挑战、收获!</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间,我们曾在高山之巅感受无限风光在险峰,山高眼渐阔,累的是身体,愉悦的是灵魂。</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间,我们曾驰骋在自由的路上,每一次骑行都是一次自我发现和探索。</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间,我们曾穿梭北京大街小巷,感受历史风云变幻转瞬即逝。</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间,我们曾跨省出游 ,远至西藏尼泊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深藏对一方净土的不舍和抹不去的缠绵留恋。</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间青丝已去白发染头,岁月的痕迹印现在额头脸颊,病痛悄悄缠绕在身,甚至还会失去记忆,谁的人生不是这样,由盛到衰,由繁到减,由聚到散。一思尚存,就让意愿继续燃烧!</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以美篇书的形式,把北京大卫队二十年间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呈现给队友们及户外爱好者,让情与感诉诸于笔端,流淌于文字中,路虽远,行必达!</p><p class="ql-block"> 美篇书分为:一登山、二北京骑迹、三北京胡同、四北京水系及专题京张铁路、五北京足迹。</p> 人物简介 <p class="ql-block"><b>北京大卫队主创人:马导</b></p> <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 马导当过兵,做过电视台工作,当过副厂长。酷爱户外运动,组建了北京大卫队,制定了三个五年计划。</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五年计划:攀登北京100座千米以上高山。</p><p class="ql-block">第二个五年计划:北京骑迹</p><p class="ql-block">第三个五年计划:北京足迹</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卫队简介</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卫队建队于2004年10月6日,当时的队员大都是中青年,都是登山爱好者,因此他们的网名也很突出个性:坦克 钻天豹 下山虎 督查 我是我 阿兰 小猴子 燕子 一刀等等,他们是大卫队的元老,是攀登千米高峰亲历者,是扬名大卫队的功臣!</p> 第一章登山篇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卫队第一个五年计划</p><p class="ql-block"> 自2004年10月6日起到2009年4月18日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攀登了100座海拔1000以上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攀登千米以上高峰的队员</p> <p class="ql-block">中老年登山队 征服第100座高峰</p><p class="ql-block">附:北京青年报全文</p><p class="ql-block">北京青年报:宋旸 (09/04/19 08:26)</p><p class="ql-block"> 本报讯 数十位年近花甲的山友,在五年内登上了百座高峰。昨天,由登山爱好者组成的北京大卫队的队员们成功登顶了位于门头沟区的白贴山,这是他们登上的北京境内及周边的第10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五年征服百座高山</p><p class="ql-block"> 昨天上午9点,六十余位山友在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前集结,开始向海拔1442米的白贴山进发。白贴山山势险要,荆棘丛生,山友们在攀登过程中互相帮助。下午1点,随着最后一名山友成功登上顶峰,大家一起欢呼起来:“我们征服了100座高峰!”</p><p class="ql-block"> 据北京大卫队组织者“马导”介绍,大卫队的队员们都是爱好登山的中年人,是通过户外运动论坛或登山途中认识的,队员平均年龄55岁。“马导”介绍说,2004年初,队员们就计划在五年内登上北京境内及周边百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在北京的妙峰山、阳台山、莲花山等高山,以及河北的狼牙山、山西五台山都留有大卫队队员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不让一个队员掉队</p><p class="ql-block"> “五年的登山活动中,我们的队伍没出过一次安全事故。”北京大卫队队员“钻山豹”说,“因为我们不会让一个队员掉队。”</p><p class="ql-block"> 队员“阿文”回忆起和大家一起攀登山西五台山时的情景。在登山途中,“阿文”想抄近道上山,便独自离开了队伍。由于当时山中雾很大,“阿文”很快迷失了方向,也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发现少了一名队员的“马导”立即让大家停止攀登,四处散开寻找“阿文”。终于在三个小时之后找到了她。“当时有种终于见到亲人的感觉,心里也十分内疚。”“阿文”说。</p> 第二章:骑迹篇 <p class="ql-block">■北京骑迹第二个五年计划</p><p class="ql-block"> 计划用五年的时间骑自行车游北京18个区县,走访342个乡、镇、地区、街道办事处,北京四至,名胜古迹,文物。</p><p class="ql-block"> 由于多种因素,最终坚持全程骑行只有马导一人完成,这也为之后带领大卫队行走北京足迹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北京骑迹照片</p> <p class="ql-block">台湾环岛骑行11天骑行1200公里</p> <p class="ql-block">台湾环岛骑行2014/10/17-11/1</p> <p class="ql-block">台湾环岛骑行计划</p><p class="ql-block">目的:环岛骑行寻踪追迹台湾移民史,了解台湾的来龙去脉,花最少的钱,看最美的台湾。</p> <p class="ql-block">我们台湾环岛骑行的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台湾环岛主要道路路线(红色箭头线是此次骑行线路)</p> <p class="ql-block">北京骑迹100,按计划完成。</p> 第三章、北京足迹 <p class="ql-block">北京足迹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漫步京城悉数胡同 ,二是徒步丈量北京城。</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的北京胡同保守略估约有数百条,参观国内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两百之多,寻踪北京古迹、教堂寺庙等更是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北京胡同数量众多,每条胡同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狭窄而古老的小巷,见证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穿梭于时光隧道,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足迹之上。</p><p class="ql-block"> 回顾北京足迹第一次活动的到访之地,第一次礼拜的清真寺,第一次参观的博物馆,第一次寻踪的古迹,第一次出游等,所走过的路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p> 北京足迹第一次活动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卫队行走北京胡同第一次活动时间:2014年10月10日。</p> 北京足迹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卫队活动人数最多,年龄最大的80岁。</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卫队足迹】之二广内街道1:寻访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 参观宣南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时间:2015年1月14日</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队伍庞大,人数众多,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最小的也四十多岁,大多都是第一次游走胡同充满好奇之心,也不乏兴致使然。</p> 最有名的八大胡同 <p class="ql-block">大卫队行走北京最有名和最短的胡同</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卫队足迹】之十二 栅栏街道二 :寻北京最短的胡同 访“八大胡同”里的尘缘旧事。</p> <p class="ql-block"> 八大胡同在珠市口西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p> <p class="ql-block">一、陕西巷52号原来是云吉班旧址,是小凤仙的住所。22号是小凤仙当年挂牌的地方,云吉班、陕西巷旅馆和贵州会馆是小凤仙在南城留下的三处重要足迹,几乎是按时间顺序连接起她生命的轨迹。</p><p class="ql-block">二、韩家潭胡同21号是当年有名的庆园春,整条韩潭家胡同里唯一尚存名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三、朱茅胡同9号点聚宝茶室,格局保存完好。在八大胡同里叫茶室的一般是二等妓院。</p><p class="ql-block"> 住在天桥地区的居仁里16号,门口钉上块牌:江西魏寓、自称魏赵灵飞。此后赛金花深居简出,并信奉了佛教。</p> 北京足迹第一次参观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大卫队活动第一次参观博物馆:北京空竹博物馆</p> 北京足迹礼拜牛街清真寺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卫活动第一次礼拜清真寺:牛街清真寺</p> 北京足迹第一次出游拨浪鼓 <p class="ql-block">大卫队第一次出游:拨浪鼓(<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7/10/29-11/12)</span></p> <p class="ql-block">2015年至2020年参观博物馆(部分)</p><p class="ql-block">一</p> <p class="ql-block">2015年至2020年参观博物馆(部分)</p><p class="ql-block">二</p> <p class="ql-block">登山视频(部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路居</p> <p class="ql-block">未完:由于篇幅及照片受限,需续写北京大卫队风雨同舟廿载春秋(二),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