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抢画赏极限

张涛

<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是一副纸本水墨画,由元朝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作品几经易手,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来,在清朝初期,《富春山居图》藏于江南小城宜兴一户吴姓的官宦人家。家主吴洪裕病危了,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要被烧掉的画就是国宝文物《富春山居图》。因为太珍爱此卷了,所以嘱家人准备把它付之一炬“焚以为殉”用来殉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画作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此画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至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剩山图》和《富春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博物馆观摩过《剩山图》,后来,有幸到台湾旅游,在台北故宫却难觅《无用师卷》踪迹。当时,可惜时间有限,所以进到台北故宫后,就直奔寻找翡翠白菜和肉形石,还有大名鼎鼎的毛公鼎,其他的文物哪里还有时间观摩细看。</p><p class="ql-block">何时有缘,观摩神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