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慧”处世(36)要善“相”,不要忘“疑”

机器人

题字:张中海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行军篇》提出了“相敌三十二法”,意在通过周密的战场侦察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分析推理,对敌人的真实情况和意图做出正确判断,防止被敌方的假象所迷惑。 </p><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战场感知的手段和推理判断的方法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但孙子提出的分析判断敌情的思维方法、基本原则,在今天仍没有过时。特别是那种拨开云雾看天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力”与“脑功”,对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鉴别真伪、判定虚实、辨析良莠、区分善恶,有着特别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p><p class="ql-block">和平时期,盛世之中,风平浪静的水面之下难免会有一些“暗礁”和“漩涡”。比如,有唯利是图者的“T路”把戏,有Z骗F罪分子布下的绊索X阱,也有D对势力的L拢C反,等等。如果没有必要的“D情”意识,没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就容易被人利用、上当吃亏,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画:沈铠,别名静善,当代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一级美术师)</span></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特别是作为“领队”的唐僧,始终是那些擅长变身、善施障眼法的妖魔鬼怪竞相“w猎”的目标,既有多次险些被暗算之惊,又有屡屡受骗后陷入魔掌之险。如果不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金箍棒”,唐僧早就成了妖精们餐桌上享用的“长生不老肉”了。</p><p class="ql-block">当疑不疑,前路必歧;当见不见,魔笼必陷。人生活在凡世间,要确保自己远离患端、化险为安,不变成别人的俎上肉、“唐僧餐”,既需要F律这根“金箍棒”来撑腰、护航,还必须努力打造一双装在自己头上、与大脑相连接的“火眼金睛”。</p><p class="ql-block">那么,这双“火眼金睛”怎么打造呢?</p><p class="ql-block">孙子的“相敌三十二”法,告诉了人们在战场精准“相敌”的系列“秘籍”,比如:如何依据敌人摆兵布阵动向判断敌情;如何依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战场的影响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人的言谈举止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人士卒的状态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人营垒的表象判断敌情;如何依据敌方秩序等表现判断敌情,等等。隔行不隔理,如果人们把孙子“相敌”智慧的精髓要义领悟透了、把握准了,那么,离“火眼金睛”的目标也就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