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第9战区使用兵力为47个师,其中32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人)以及海军布雷队一部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根据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战斗详报》,中国第九战区投入总兵力30余万,飞机出动34架次支持。 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1939年9月):注:①代表战区级指挥官②表带集团军级指挥官③代表军级指挥官④代表师级指挥官①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①代司令长官薛岳②第1集团军总司令卢汉 ③第58军军长孙渡 ④新编第11师师长鲁道源④新编第10师师长刘正富③第60军军长安恩溥 ④第183师师长杨宏光④第184师师长万保邦②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徵 ③第37军军长陈沛 ④第60师师长梁仲江④第95师师长罗奇③第52军军长张耀明 ④第2师师长赵公武④第25师师长张汉初④第195师师长覃异之③第79军军长夏楚中 ④第82师师长罗启疆④第99师师长王甲本④第140师师长李棠②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 ③第32军军长宋肯堂 ④第139师师长李兆英④第141师师长康永良③第49军军长刘多荃 ④第105师师长王铁汉④预备第9师师长张言传②第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霍揆章 ③第53军军长周福成 ④第116师师长赵绍宗④第130师师长朱鸿勋③第54军军长陈烈 ④第14师师长阙汉骞④第50师师长张琼④新编第23师师长盛逢尧③第87军军长周祥初 ④第43师师长金德洋④第198师师长王靖英②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 ③第20军军长杨汉域 ④第133师师长夏炯④第134师师长杨干才②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 ③第72军军长韩全朴 ④新编第14师师长陈良基④新编第15师师长傅翼③第78军军长夏首勋 ④新编第13师师长刘若弼④新编第16师师长吴守权②湘鄂边区挺进军司令樊松甫 ③第8军军长李玉堂 ④第3师师长赵锡田④第197师师长丁炳权③第1挺进纵队孔荷宠③第3挺进纵队钟石磐③第4军军长欧震 ④第59师师长张德能④第90师师长陈荣机④第102师师长柏辉章③第70军军长李觉 ④第19师师长唐伯寅④第107师师长段珩③第73军军长彭位仁 ④第15师师长汪之斌④第77师师长柳际明③第74军军长王耀武 ④第51师师长李天霞④第57师师长施中诚④第58师师长陈式正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1941年9月)①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①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杨森、王陵基①②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兼) ③新编第3军杨宏光 ④第183师李文彬④新编第12师张兴仁③第74军王耀武 ④第51师李天霞④第57师余程万④第58师廖龄奇④预备第5师曾戛初④江西保安纵队熊滨①②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兼) ③第4军欧震 ④第59师张德能④第90师陈侃④第102师柏辉章③第20军杨汉域 ④第133师夏炯④第134师杨干才④暂编第54师孔荷宠③第58军孙渡 ④新编第10师鲁道源④新编第11师梁德奎①②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兼) ③第72军韩全朴 ④新编第14师陈良基④新编第15师傅翼③第78军夏首勋 ④新编第13师刘若弼④新编第16师吴守权③第10军李玉堂 ④第3师周庆祥④预备第10师方先觉④第190师朱岳③第26军萧之楚 ④第32师王修身④第41师丁治磐④第44师陈永③第37军陈沛 ④第60师董煜④第95师罗奇④第140师李棠③第99军傅仲芳 ④第92师梁汉民④第99师高魁元④第197师万倚吾③第79军夏楚中 ④第82师欧百川④第98师王甲本④暂编第6师赵季平④暂编第2军邹洪 ④暂编第7师王作华④暂编第8师张君嵩③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李默庵 ④炮兵指挥官王若卿④工兵指挥官朱焕庭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1941年12月):①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②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 ④预备第5师曾戛初④赣保纵队熊滨④第2挺进纵队康景濂②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 ③第20军杨汉域:第133、第134师③第58军孙渡:新10、第11师④暂54师孔荷宠:第6、第7挺进纵队②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③第78军夏守勋:新13、第16师③第72军韩全朴:新15、第34师③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王劲修:第4、第5、第8纵队③第4军欧震:第59、第90、第102师③第10军李玉堂:第3、第190、预10师③第26军萧之楚:第33、第41、第44师③第37军陈沛:第60、第95、第140师③第73军彭位仁:第15、第77、暂5师③第79军夏楚中:第98、第194、暂6师③第99军傅仲芳:第92、第99、第197师③第74军王耀武:第51、第57、第58师新20师第3、第4挺进支队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兵力有步兵约10万人,陆军航空兵团第3飞行团(支援作战飞机约100架)及海军一部。根据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战斗详报》,日军11军投入12万余人。第11军用于长沙方面进攻作战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个大队,另有若干海军及航空兵协同部队。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1939年8月):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第6师团稻叶四郎 第11旅团:步兵第13联队、第47联队第36旅团:步兵第33联队、第45联队、骑兵第6联队一部野炮兵第6联队主力工兵第6联队辎重兵第6联队主力 第6师团以7个步兵中队、骑兵联队主力、野炮兵3个中队、辎重兵2个中队留守原防地,另配属机关枪1个大队、轻战车3个中队、山炮兵3个大队、迫击炮1个大队、架桥材料2个中队、辎重兵2个中队。〓第33师团甘粕重太郎 第33步兵团:步兵第213联队、第214联队、第215联队搜索第33联队主力山炮兵第33联队主力工兵第33联队主力辎重兵第33联队 第33师团以步兵11个中队、搜索2个中队、山炮兵2个中队、工兵1个中队留守原防地,另配属机关枪1个大队、战车1个联队(欠1个中队)、轻战车1个中队、山炮兵1个大队、野战重炮兵1个大队又1个中队、独立工兵1个联队、辎重兵1个中队、汽车1个中队。〓第106师团中井良太郎 第12旅团:步兵第113联队、第147联队第136旅团:步兵第123联队、第145旅团骑兵第106联队野炮兵第106联队主力工兵第106联队辎重兵第106联队 第106师团以步兵4个大队、野炮兵2个中队留守原防地,另配属第101师团第102旅团长佐枝义重所率4个步兵大队和1个野炮兵大队,另独立渡河工兵1个联队、迫击炮1个大队、汽车4个中队和辎重兵1个中队。〓第3师团之第5旅团上村干男,亦称“上村支队”,辖步兵4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工兵1个联队、独立工兵(渡河)1个联队、辎重兵2个中队。〓第13师团之第26旅团奈良晃,亦称“奈良支队”,辖步兵3个大队、骑兵1个小队、山炮兵1个大队、工兵1个中队、辎重兵2个中队。〓第3飞行团菅原道大:独立飞行第17中队(侦察)、飞行第44战队(侦察)、飞行第59战队(战斗)、飞行第75战队(轻轰) 〓海军第13炮艇队高间完: 第4防备队、第11战队的陆战队及航空兵一部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1941年9月):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 〓第3师团 步兵第5旅团:第6联队、第68联队步兵第29旅团:第18联队、第34联队骑兵第3联队野炮兵第3联队、工兵第3联队辎重兵第3联队〓第4师团北野宪造 第4步兵团:第8联队、第37联队、第61联队骑兵第4联队野炮兵第4联队工兵第4联队辎重兵第4联队〓第6师团神田正种 步兵第11旅团:第13联队、第47联队步兵第36旅团:第23联队、第45联队)骑兵第6联队野炮兵第6联队工兵第6联队辎重兵第6联队〓第40师团天谷直次郎 第40步兵团:第234联队、第235联队、第236联队骑兵第40联队野炮兵第40联队工兵第40联队辎重兵第40联队〓第13师团内山英太郎 步兵第103旅团:第104联队、第65联队步兵第26旅团:第116联队、第58联队骑兵第17大队山炮兵第19联队工兵第13联队辎重兵第13联队〓早渊支队支队长早渊四郎:步兵第11联队、步兵第58联队第1大队、山炮兵第19联队〓荒木支队支队长荒木正二:步兵第215联队、山炮兵第33联队第3大队〓江藤支队支队长江藤大八:独立步兵第62大队〓平野支队支队长平野仪一 :独立步兵第63大队战车第13联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配属第6师团)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配属第3师团)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105毫米榴弹炮)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100毫米加农炮)高射炮第22联队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第52大队迫击炮第1大队、第3大队独立工兵第1联队、第2联队、第3联队第1飞行团:侦察3个中队,直协1个战队第3飞行团:侦察1个中队,战斗1个战队海军第1遣华舰队 海军第105水上运输司令部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1941年12月):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 〓第3师团丰岛房太郎 第29旅团石川忠夫 步兵第18联队(欠3个中队)野炮兵第3联队(欠第1大队)第68联队(欠第3大队)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骑兵第3联队1个中队步兵第34联队的第2大队工兵第3联队辎重兵第3联队步兵第6联队的第2大队〓第6师团神田正种 第6步兵团 步兵第13、第23、第45联队野炮兵第6联队(第1、第3、第7中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工兵第6联队辎重兵第6联队〓第40师团青木成一 步兵第234联队步兵第235联队步兵第236联队(第1、第2大队)第40骑兵队山炮兵第40联队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工兵第40联队辎重兵第40联队〓独立混成第9旅团池上贤吉 独立步兵第38大队、第40大队及炮兵1个中队独立步兵第65大队(属独立混成第14旅团)独立步兵第95大队〔属独立混成第18旅团(即外园支队)〕步兵第218联队第1大队(属第34师团)〓军直属工兵队、输送队及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第1大队〓第1飞行团秋山丰次:飞行第44直协、侦察战队、独立飞行第18、第83侦察中队、战斗飞行第54战队、独立飞行第87轰炸中队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集中兵力10万之众,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第15集团军的作战目的,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对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由于战前没有掌握日军从湘北一面进攻的总态势,采取分兵湘北、赣北、鄂南三面防守的部署;战役中又急躁疏忽,过早地在汨罗江南岸与敌决战,加上逐次使用主力部队和一再失密,导致长沙株洲一度失守,但日本侵略图谋并未得逞,日军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第三次长沙会战,此后不久,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即被调任他职,第3师团长则在战斗进行中的1月6日即被免职。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中国第九战区召开了大规模的庆祝大会,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br></br>在此之后的两年内,日军再没有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但第九战区部队尤其是长沙一线守军由于长期相持亦放松了警惕,日军则在此战后总结了经验教训,于是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日军经过充分准备,集中主力20余万人向第九战区发动攻势,并改变进军策略,改由湘江逆水而上先夺取岳麓山炮兵阵地,在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成功攻占长沙,并在整个长衡会战中将第九战区击溃而使其至战争结束都再无反击能力。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这一胜利,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第二次长沙会战,使日军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英泰晤士报讥称“日本抄袭华军的钳形战术,结果为华军的钳形战术所击破”;加深了日本内政外交危机,导致近卫内阁垮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第三次长沙会战虽然获胜而并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歼灭更多日军,但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这 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文章的最后推荐大家去看一下《战长沙》和《长沙保卫战》这两部剧。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GncgIMV4CTkH9sZS9b-t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