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秋色的美篇 鲜为人知的上甘岭战役——第二位前线指挥员李德生

平分秋色

<p class="ql-block">李德生立即带作战参谋张军赶到兵团部。王近山对李德生说:“上甘岭地区形势十分严重,敌人投入空前多的兵力、火力,向五圣山前沿疯狂进攻,15军能投入的兵力已全部用上,但敌人的攻势仍未减弱,还将投入更大的兵力向我进攻,战斗会更加激烈残酷。我决心坚决守住上甘岭,寸土不让。如五圣山前沿阵地一丢,敌人会乘势攻占五圣山,从我中线突破,割裂分解我整个防线。五圣山以北是平康平原,很难挡住敌人的现代化装备的部队的进攻,那将改变整个朝鲜的战局,后果不堪设想··..·12军准备全军投入战斗,为了加强和统一前线作战指挥,准备成立五圣山前方指挥所,由你负责指挥12军、15军等所有的前线作战部队。炮兵由炮7师师长颜伏负责指挥,战斗情况直接报兵团。”李德生说:“仗在15军阵地上打的,战斗情况也应该报15军军长秦基伟。”随后,王近山(原12军军长)、杜义德(原12军政委)与李德生又详细地对火力、兵力的使用、步炮的协同等问题研究后,李德生来不及吃晚饭,立即与张军赶回前线。送走李德生后,王近山对社义德说:“李德生一上去,我可以放心睡一觉了。”李德生在鄂豫皖苏区参加红军后,在王近山的领导下,从鄂豫皖苏区打到巴中地区,建立了川陕苏区,后又长征到陕北。西安事变后,1937年8月25日,中共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把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红十师改编为385旅,原红十师下属的三个团改编为769团下属的1、2、3营。769团第一任团长陈锡联,二任团长王近山,李德生为2营营长。在平型关大战时,该团打击了从雁门关向忻口前进的日军。1937年10月7日,769团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在太行山保卫八路军总部。在坚持8年敌后抗战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李德生是智勇双全的名将,王近山最了解和信任李德生。</p> <p class="ql-block">李德生到前线指挥所之前,先到15军指挥所,与15军军长秦基伟、45师师长崔建功,把十几天来的战斗情况作了全面交流后,火速赶到德山岘31师利用原45师的指挥所。以31师指挥所作为军、师联合指挥所,以减少指挥层次,便于步步、步炮协作,提高快速反应,以适应上甘岭作战变化快、激烈、残酷的特点。当时,李德生详细听取了31师师、团干部的详细汇报后,对上甘岭战役的作战方针、手段和战术运用等已有了清晰的思路。他强调一定要以坑道为依托,密切协作,量敌用兵,灵活运用我们在金城防御和91团在597.9高地的作战经验。在后勤保障上,敌人用飞机、远程大炮的火力,从前沿到我阵地纵深几十里,层层火力封锁,前面没有公路,全靠人力长途运送,翻山越岭。到了封锁线,已无力气了,造成很大伤亡。我们要从后方到前沿每50米地段,挖几个猫儿洞,作屯兵屯粮之用。凡能用汽车运的,尽量用汽车。可以先用几辆车探出一条路来。到了前沿采取接力赛的运输办法,分段运输,瞅准敌炮封锁的间隙通过封锁线,这样可保持战士的体力,既能减少伤亡,又能保证前沿的弹药供应。在通讯上,部队打一次反击,通讯排跟上拉一根新线。战斗中如电话线打断了,不要去找断头处接线,这样延误时间,最好拉一根新线要快得多。他立即用电话向兵团要了一批通讯器材。</p><p class="ql-block">11月5日,是美国总统选举日。敌人从早上3时开始,集中300多门大炮和飞机猛击597.9高地,5时才延伸,把我表面阵地上的工事全部摧毁。敌军集中7个营在火力支持下,向597.9高地各阵地猛攻。这天歼敌1500多人。其中:5连新战士胡修道战斗到全班只剩他1个人,他独自坚守3号阵地,打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从11月1日晚至11月5日,91团坚守的597.9高地主峰及山梁各阵地,与敌人激战4昼夜,阵地屹立未动,迫使敌人停止对597.9高地的大规模进攻,但小规模进攻不断,把主攻转移到537.7高地北山阵地。从11月5日起,15军把上甘岭全部阵地移交给12军防守,其中:93团1营接防597.9高地的1、2、8、9号等全部阵地。</p><p class="ql-block">敌人从10月29日占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以来,组织“劳务队”用钢轨、钢板、汽油桶、麻袋等修建了坚固的工事。同时,敌人用成吨的石土、球形铁丝网从山上向下,推到坑道口,企图堵死坑道口。都被退守坑道的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一排除。敌人又用汽油淋在木柴上,点燃火后推到坑口,以烟熏坑道,有的战士皮肤被烤焦,个别战士被活活熏死。最后敌人向坑道口放毒气,战士用尿淋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渡过了危险,坚守了坑道。</p> <p class="ql-block">李德生经与兵团首长、15军和45师领导研究决定:11月11日,由12军31师92团反击537.7高地北山各阵地。为了加强指挥,李德生派31师副师长李长林到92团亲自掌握537.7高地北山战斗。11月8日晚,当92团接受反击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任务时,92团团指挥所还在上所里北山。团政委孙坚、副团长姚履范和政治处主任赵春晓还在兵团办的政训班学习。一听到有战斗任务,于9日晚赶回上所里北山团指挥所,研究作战情况。由于时间仓促,要求推迟反击。但15军要求进攻时间不但不推迟,还提出把原定11月11日18时30分发起反击的时间再提前到16时发起反击。主要是坑道里无粮,饿死了十几个伤员,加上雪后天阴,天黑得早,趁天黑前看得见目标。进攻时间一改变,打乱了原计划,指挥所里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向各分队、炮兵阵地传达新命令。</p><p class="ql-block">李德生考虑到为了保证反击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顺利进行,决定93团9连同时反击597.9高地的11号阵地,以解除敌利用11号阵地的火力,侧射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威胁。</p><p class="ql-block">11月11日15时40分,我群炮和喀秋莎火箭炮飞向537.7高地北山阵地。第一次急袭5分钟,稍停后,第二次袭击5分钟后,我指挥所发出步兵冲击信号,但步兵并不出来。当敌人见到我步兵的冲击信号,立即爬出来,我军又是5分钟的火力袭击。这样打乱了敌人整个防御系统,又拦阻了敌人二梯队,迫使敌人在较长时间未能进行反击。我军一举全歼南朝鲜二师1个营,整个战斗只用了1小时40分钟。此后,北山各主阵地从未落于敌手。敌人每天用一个排至1个团进行反攻,都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11月17日夜,笔者所在的34师106团8连配合93团偷袭537.7高地北山5、6号阵地的表面之敌,成功后接替93团的防守任务。18日晨5时,敌人开始反攻,战斗以6号阵地最为激烈。上午11时许,敌人以12架飞机集中轰炸6号阵地,把独有的一条半截坑道口炸垮了,使8连连长闻法礼和2排两个班20余人全部牺牲。这天,共打退敌人23次进攻,歼敌500余人。8连197人上阵地,战到天黑时,副连长张法元带后勤人员上阵地时,阵地上只剩7名战士。19日晨2时,7连上来接防,我连才把阵地完整地交给7连,返回梅桧里,进行整补。</p><p class="ql-block">11月19日,7连1排长黄启君带领全排39人接防6号阵地。他见阵地地幅小,无工事依托,敌炮火猛,攻击频繁,就把1、2班放在刚修复的半截坑道里,3班放在离山顶20米的一个残存的观察所里,留1人在棱线上观察敌情。当敌炮火延伸后,令3人的战斗组上阵地,把敌人放进到30米以内时,才用手榴弹爆破筒消灭敌人。当敌人败下去后,他把战士撤回到棱线反斜面避弹,留1人在棱线观察。他根据阵地上的减员情况,逐渐增兵。这天,他1个排用了手榴弹37箱,打退敌人13次冲锋,歼敌340多人,自己伤亡27人。1999年5月,笔者到南京参加二野军大校友会后,专程去徐州,拜见我的老营长权银刚时,他已升为12军副军长,他问我:“黄启君现在在哪里?”我答:“他转业到贵州一个县当卫生局长,现情况不明。”权说:“黄启君很能打仗,我一直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晚上,二营接替三营防守537.7北山阵地,武孝贤团长留下权银刚,要他协助二营长王聚新指挥。二营5连采取常规的打法,炮火准备后,分三个梯队进攻6号阵地,当部队运动到离敌阵地300米时,敌突然发射照明弹,使整个部队暴露在敌火力下,看着战士一个个倒下去,进攻受挫。权银刚与王聚新痛心地商量后,决定用偷袭战术。于11月21日晚9时许,不用炮火准备,三排长带7、8班分别从两侧向6号阵地运动。当7班摸到敌前沿40米时,敌尚未发现,三排长向营指挥所发出到达进攻位置的信号,晚9时10分,营指挥所发出进攻信号,不到10分钟,全歼守敌1个半班,自己仅伤4人,夺回了6号阵地。同时,由1营1连组织小分队,依托2号阵地,反击7、8号阵地,大量消灭8、7号阵地上的敌人后,按计划主动撤回2号阵地,自己仅伤3人。这次5连3排夜间偷袭成功,使权银刚再联想到7连1排黄启君逐个增兵、近反快反、小兵群作战经验,使他从困境中看到希望。经与几个营级干部商量后,向武孝贤团长提出改变打法的建议。武孝贤也正在琢磨改变打法的思路,真是上下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武团长与团里几个领导研究后,认为南朝鲜二师采取边打边补兵源,每天投入1~3营轮番作战,依靠居高临下的地形和空、炮优势,对我前沿到纵深20多公里实行日夜封锁,对我人员机动、通讯联系、后勤运输、伤员后运等造成困难。敌人已摸清了我方阵地是昼失夜反的规律和阵地上无工事、补充弹药困难的弱点,用火力杀伤我方在运动中和阵地上的人员,以达到最终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目的。武团长根据全城阻击战的经验,结合上甘岭战役的特点,提出一套新的作战方案:首先组织袭扰分队和值班火器,对东侧面注字洞南山和阳地村附近之敌,用火力进行压制,减少敌人对我侧异和纵深的威胁,以保障我方团、营、连之间的前送后运和兵力的机动安全。其次组织周密的步炮协同,充分发挥炮兵的威力,把全团所属的40多门82迫击炮组成东西两个炮群,在448高地西侧和菊亭观东侧占领阵地。东炮群直接支援4、5、6号阵地。西炮群支援1、2、3、9号阵地。营属的60炮集中使用,与坚守阵地的小分队建立直接联系,随时支援步兵战斗。配属的1个榴炮营由团直接指挥,支援攻、守小分队的战斗。这样,仅迫击炮火力就可覆盖537.7高地北山的整个阵地。为了保证火力的准确、及时,加强步炮间的有、无线电讯联系,确保协同指挥。在用兵上,改变分兵把口、死打便拼的战法,集中力量固守主要阵地,保存后续力量。在4、5、6号阵地正面500米、纵深100米的阵地上,只固守6号阵地;在1、2、3、8、9号阵地正面250米、纵深300米的阵地上,只固守2号阵地。其余阵地,白天用火力控制,晚上用小兵群相机占领,避免在暴露的阵地上用兵过多。在兵力、火器的使用上,采取量敌用兵,适时增兵。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战法。开展全面构筑工事,边打边筑,阵地工事以保存自己,战胜敌人,最终达到固守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武团长把改变打法的设想和行动方案向师参谋长蒋科简要汇报后,用电话向前指李德生作了汇报。李德生要他们赶到德山岘前指具体协商。武孝贤、蒋科、于永贤向李德生详细汇报了新的作战方案,又详细地回答了李德生的提问。但李德生仍然不放心的说:“没有适合作战的坑道,战士从山脚要走500米才能到阵地,敌人几个排炮就打光了,再勇敢的战士也很难见到敌人的面。次要阵地,白天我们可用火力封锁,不让敌人上去,晚上用少量兵力控制制高点,全力开展构筑工事。但构筑工事需要一定时间··..··”武孝贤想:李德生处的地位不同,压力很大,怕万一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他进一步向李德生陈述后,为了让李德生放心,保证说:“李副军长,按我的打法,一方面与敌斗智,一方面由后向前抢修工事,如在北山棱线反斜面修的工事,能屯1个营的兵力,那时攻守的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打到敌人无力进攻时,完成收摊子的任务,但修工事还需要两周时间。如果我巩固不了北山阵地,我提头来见你。”</p><p class="ql-block">李德生听后点点头说:“就按你们的意见打吧。不过还要尽量快一点构筑工事。并要求军、师和炮兵与106团协同作战,进一步讨论、修改、完善,确保106团的行动安全。”</p><p class="ql-block">为了保障步炮协同好,通讯联络是第一重要。武团长与通讯部门作了尽详尽细的计划:有线通讯在架设线路上,尽量选择背敌面的隐蔽地方架线,对必需通过炮火封锁线的,多架几条迂回线路,做到一条不通,整个畅通。106团专门负责步炮协同的副团长兼参谋长唐永舜笑称这是“灯笼式”线路。无线通讯主要发挥步谈机的作用,一线部队组织营、连、排三级同波网。团指挥所、炮兵阵地均加入同波网收听,通过同波网,上级能直接掌握前沿情况,炮兵火力能及时支援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又能及时为炮兵修正弹着点,有效地杀伤敌人。</p><p class="ql-block">武孝贤与前沿部队研究:白天在重点阵地上设警戒线、观察员,当敌人进攻时,用1至2个战斗组对付敌1个排;用1至2个班对付敌1个连,随打随补,量敌用兵。对不布置兵力的阵地,白天敌人上了阵地,用炮火消灭,晚上用小分队向敌方伸展、挤压或秘密游击,有利则打,无利则收,扰敌或迷惑敌人,有时用音响到处吹喇叭或东放几枚,西放几枚,使敌人高度紧张,昼夜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全团上下并在师直属部队的支援下,有序的全面开展作业。在敌人火力封锁下,最危险的是开挖坑道口,有时敌一个排炮打来,作业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快速接过工具又挖。如师侦察连副排长谢扑事后说:“师工兵连挖一条5米深的坑道,就牺牲了20多人。”证明前沿阵地修工事既艰巨又危险,勇士们为了胜利,不怕牺牲,千方百计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全团经过一周的坚苦作业,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上,工事已逐渐形成体系。在1号阵地已挖了5条坑道,总长17米,屯兵洞12个;2号阵地修坑道1条,长20米;9号阵地恢复了被炸毁的坑道;6号阵地主峰岩下,挖了一条坚石坑道和5个避弹洞。这些工事已基本上能满足坚守阵地的屯兵和存放弹药的需要。我们的无后座炮、迫击炮、重机枪都新筑了工事。与此同时,在部队运动的主要道路上修了工事,如:6号阵地的反斜面修了5个短洞,有的可容半个班,有的可容十几个人,从6号阵地到5号阵地之间修了1公里的交通壕。在敌人重点封锁的地段,修了7个停靠站,每小站附近都有3~4个猫儿洞。在后勤人员的努力下,使前沿阵地上的战士能喝上开水,吃上热饭。</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侧翼的安全,15军组织了82迫击炮和无后座炮,推进到405高地,专门对付注字洞南山敌人的火力。夜间派出小分队在敌前沿阵地袭扰,缓解了敌人对448高地至前沿阵地的侧翼威胁。</p><p class="ql-block">在修筑工事的整个过程中,敌人每天出动上百架次飞机、大炮的轰击下,用1个排至2个营的兵力多波式向我进攻,有时占领表面阵地,我军则用夜战、近战、偷袭等战法夺回阵地。最后使整个阵地完全控制在我军手中,迫使敌人的攻势逐日减弱,加上气温降到零下20多度,白雪覆盖了整个山河,敌人无力再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p><p class="ql-block">11月25日,兵团决定:15军29师、45师经过整补后,于11月28日至12月上旬全部接替上甘岭地区12军的防务。李德生前线指挥所于11月30日结束指挥。前线指挥交给29师师长张显杨和34师参谋长蒋科指挥。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12月3日,106团3营经过整补后,作为1、2营的预备队,再次进入北山阵地构筑工事。上甘岭战役虽然结束了,但战斗仍在继续。</p><p class="ql-block">106团自11月17日夜参战,至12月15日共28天,把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阵地和597.9高地完整地交给15军。3营长权银刚在448高地营指挥所里指挥战斗28天,最后随3营撤出阵地,奔赴东海岸元山地区,构筑反登陆作战的海防工事。</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前20天是15军打的,是秦基伟指挥的。后28天是12军打的,是李德生指挥的。上甘岭战役共歼敌25498人,自己伤亡11529人。其中12军歼敌11869人,自己伤亡4676人,其中106团歼敌4116人,自己伤亡1268人。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在“战术指导方针”中指出:“五圣山前沿战斗有两种打法:一种是12军采取稳步的、持续的、小兵群的打法,这是单兵动作的高度发展。战斗组织得好,步炮协同得好,通讯联络得好。另一种打法是急躁的,急于求成,使用大兵力,这种打法在现代化战争中将增加许多伤亡。若我们一开始就采取12军的打法,则两个高地可减少伤亡3000人。”15军军长秦基伟在战役总结中写到:“在战役最后半个多月的最坚苦的战斗时刻,12军最后完成了对597.9高地的巩固及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和巩固,促进了战役的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战斗中的一天,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争夺战中,12军106团士兵英勇杀敌的捷报频频传出,志愿军司令部的战报发下来,变成了15军打的,前指作战参谋崔明礼看了战报后,气得把战报往桌上猛一甩,惊动了正在看地图的李德生,他关切的说:“崔参谋,你怎么样?”崔参谋拿起战报说:“首长,你看这战报,仗明明是12军打的,结果变成了别人的功劳了,真气人。”李德生看了战报说:“我告诉你,无论哪个军打的,为了保密,都一律以15军的名义外发。我们打仗,不是为15军,更不是为哪个军争荣誉,我们是为整个志愿军,打出军威,打出国威。”崔参谋明白了李德生宽阔的胸怀,气也消了。</p><p class="ql-block">对于上甘岭战役的参战评价和宣传问题,大都集中在15军,除研究军史的部门外,人们几乎不知道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1月1日起到战役最后结束,是12军打的,是12军副军长李德生指挥的。战役结束后,12军没有开过总结会,没有开过庆功会,从阵地上一下来就开赴东海岸构筑海防工事。后来,粟裕大将曾说起12军:“这支部队很团结,打仗点子多,但在荣誉上和宣传面前从不伸手。”</p> <p class="ql-block">编辑者:武丽佳,女,志愿军第12军34师106团后代,律师,《志愿军女兵风采》一书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