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缅怀父亲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秋收的季节,当新一缕阳光普照大地,我们迫切盼望能为父亲驱除病魔恢复健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父亲走了,像一颗流星消失在夜幕中。</p><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申时,父亲离开了终身相依为命的母亲,离开了子女,离开关怀着、怜爱着、呵护着的亲人;离开了风雨同舟、惺惺相惜、患难与共的同伴;放弃了未了的种种心愿。&nbsp;</p><p class="ql-block"> 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面带温和的微笑,把人生的欢乐与无奈、生命的悲怆与凄楚,所有的爱与恨一起带到了另一个世界。留给我们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说不清的哀伤!</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了,终年八十四岁。我们悲痛欲绝,肝肠俱裂,仰天长号。</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于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五日,在那战争乱频繁,人祸不断的黑暗社会里,他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秀品质和高远志向。八十四年的风风雨雨,八十四年的坎坎坷坷,始终以坚强不屈的意志,乐观向上的态度,不屈不挠的精神,直面人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家庭邻里平安和谐。</p> <p class="ql-block">  父亲啊,你清贫、洁白、朴素,为公、怜弱,你在世几十年,勤俭持家,呵护儿女,把伟大的父爱与长者的风范全部展示给了儿女,爱子有度,教女有方。在饥荒年代,你冒着严寒外出挑煤,是为了儿女;回家路上,你捡纸卖钱,是为了儿女;年近古稀,你守厂挣钱,是为了儿女;农忙时期,你在家帮放水晒谷,是为了儿女。世上有许多想不到的苦,没有你没受的难。在艰辛的生活中,你病魔缠身,日渐消瘦。子女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爱莫能助!</p><p class="ql-block"> 你正直为人、善良诚信、永不懈怠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父亲,你安心地走吧,归葬祖茔,家乡的山水将伴陪着你,亲情乡音将抚慰着你,不孝的子女将永远怀念你!</p><p class="ql-block"> 农历的八月二十三又要来临了,这是个缅怀去世亲人的日子,在漆黑的夜色里我又一次的想起了父亲……。一束洁白的鲜花将带去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晨起放牛、挖野菜打猪草、还要去地里插秧、看苗……&nbsp; 忙碌着总是一整天不回家,有时从家里“奢侈”地带上一个、两个红薯就够吃了。他一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生活理念也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父亲对我说过读书是他童年梦寐以求的理想,那个年代谁家大人能让自家的孩子上学,真是比老天爷还有能耐。&nbsp;</p> <p class="ql-block">  人生难料,命运无情。2007年某一天中午,父亲被突发大面积脑梗塞带“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没有儿女在场的陪伴,只有妈妈的心碎和痛哭。窗外天色阴霾、大气压抑,飞奔赶到的兄弟姐妹跪在父亲的床前肝肠寸断,双足跪在父亲躯体前久久不离去,生死相依之情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生死谁人能预料?当生离死别真正到来的时候,是何等的叫人痛不堪言。 </p><p class="ql-block"> 怀念之情难以言表,我只想对父亲说:您对我的谆谆教导、句句真言、人生启迪和您的优秀品德、处世风范、高尚人格将永远伴随我,鞭策我在今后的人生旅途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儿女们一定会奋发图强! 。&nbsp;</p><p class="ql-block">&nbsp; 每年正月初一是给父母上坟拜年的日子,大哥、二哥、弟弟和我穿过街道,走过弯弯的羊肠小道,来到父亲的坟前。坟墓在旷野里宛如一个“土馒头”,又似一个大句号,这是人生的句号。坟上长满青草,在风中发抖,一抹朝阳斜照,却有夕阳的味道。山岭起伏苍茫,难以道尽的荒凉。&nbsp;</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时,我们儿女虽在家却没有送走最后一程。如今儿女全到了,我不知是欣慰还是心酸。思念的是黄土深处的父亲,愧疚的是坟前的我们。大哥点燃钱纸,说着祷告的话,我们一一跪下,唯有泪水流。灰烬在空中似飞舞的灰蝴蝶,飞起又沉下,不知这是活人自欺欺人的做法还是否真能飞到黄泉的冥钱。父亲是否原谅了我没有送他最后一程的过错?这是我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nbsp; </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如果不能成为一个豁达的智者,就成为一个无知的白痴。智者能够用睿智洞察生死,豁达看淡生离死别;愚者因不曾思考或者不会思考,不知道死别带来的痛苦。可惜,我的天分无法抵达智者的境界,上帝也没有收回我的浅薄的智慧让我成为白痴。我只能界于智者与白痴之间,做一个普通的俗人,无法摆脱七情六欲所带来一切情感的煎熬与困惑。&nbsp; </p> <p class="ql-block">  我曾读《圣经》、佛典,想借助这些智慧参悟生死,用信仰解除生命潜在的煎熬。佛典上说:众生自无始以来,在五道或六道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出此入彼,无休无止,就象车轮转动不停。又说:“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着地。”佛把自然界有生命的万物看成众生,众生周而复始的轮回分为前生、今世、来世,三者在生生不息中轮回。我从小受的是无神论教育,《圣经》中的天堂、地狱、上帝我是不相信的,佛典中的前生、后也是不可期的,对我而言只有今生。今生我是父亲的儿子,父亲给予我生命,教我、育我成长成人。我相信今生客观存在,不相信来生的虚无。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不是我所关注的,我所感受到的是给予我温暖、给予我思想的父亲,他去了,我永远也见不到了。他再也不会和善地一笑,或和蔼地说一声:“你回来了。”我永远也听不到那个声音,看不到那个背影了。&nbsp; </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同样人生也不能假设。我不能假设父亲复生,也不能假设父亲并没有去世。如果这些假设都成立,我甘愿付出一切,这又能改变什么呢?我能换回父亲的展颜一笑,还是能让父亲品味我带回的食品?这些不过是活着的人一种自我安慰,于现实无补。客观真实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堆黄土,一捧纸灰。&nbsp;&nbsp;</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哲学家,无法从生命的质量判断生命的存留;我不是社会学家,无法从伦理道德判断生命来去的影响。我是个俗人,在生命质量与生死对比中,我无法接受用质量代替生命的消失。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不想说权利,权利是自然界所赋予生命的,也是社会公共秩序所赋予社会群体的。如果生命可以选择,我愿意父亲哪怕象征性的呢,躺在那里,我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能感触到他的气息。而今我的眼前是一片茫然的空洞。我理解了,无论我们多大年龄,没有了父母我们就是孤儿,我没有了靠山,背后成了虚无,只有向前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  人的终极都会走向殊途同归的路。八十岁的老翁与二十岁的少年在时间的洪流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最终都走向生命的虚无。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人长生不老,我们应该习惯失去,看淡生死。“没有时间、空间、年龄可以让我们免于一死,让我们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作一件平凡的事来想。”这些道理我懂,也明白,可是却无法释怀。我无法直面父亲的死亡,今生、今世对我而言不就一个父亲吗?我的身体不就流着他的血吗?想起父亲,自然会有一种来自生物本能的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流泪。父亲的离去,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国家而言不算什么,对于我们的家庭以外的任何人而言也不能改变什么,但对于我们家庭是天塌地陷的灾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灾难。对于我个人,我知道生命的一部分永远的离开了。&nbsp; </p><p class="ql-block"> 对于任何灾难,过往后我们都有一种“痛定思痛,痛如何哉”的感触。对往事我们尽量避免回忆,回忆只能让往事面目全非。回忆不是把往事简单的重复,而是把过往岁月诗化。比如我们童年吃过的一块年糕,一把玉兰片,那种香味在回忆里萦绕我们。而当我们成人了,当我们再去吃同样的东西,感觉不是同样的味道,只有记忆还在那里,越想越香,我们却回不去了,徒然的轻叹。哪个香味哄骗着我们,一生一世,让我们不想回忆,却时常回忆,我们永远站在记忆的门外,那里的笑,那里的热闹,我们都参与不了了。这是对记忆的诗化,对于父亲,当我只能回忆怀念的时候,父亲的一切在我的大脑里升华成艺术的篇章。我的大脑对往事修修补补,让许多颜色填补空白。从而父亲的整个生命流程,是条流畅的艺术线条。这些都不再是父亲生命的本象,那只是个艺术形象。父亲在我归来时,本能的喊我一声“回家了 ”,或许当时我不会感动,因为这很正常。但当我用记忆回顾时,思维的水流停在那里,一瞬间我会泪流满面。&nbsp; </p><p class="ql-block"> 记忆是一条汹涌的河,一不留神它会把人带向那些遥远的岁月。对往事得失寸心知,我们会感叹辉煌,也会怅然若失,爱者更爱,恨者愈恨。我无法阻止记忆的回流,因为回流中我看到了父亲,看到了那熟悉的背影。&nbsp;</p><p class="ql-block"> 有时会突然记起五十多岁的父亲用手牵着十岁左右的我去看病。那条乡间的土路,坎坷而悠长。父亲挂在脸上的汗珠,闪动在寒冬里。有时还会想起五六岁的我,站在父亲的饭桌前,看着盘子里的菜,欲说还休,父亲逗着我,然后夹一块肉放到我嘴里,我屁颠屁颠的跑开去吃。我不感回忆,泪水老是遮住我的眼睛,情不自禁的要流出来。&nbsp; </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不要悲伤,逝者长亦矣,来者犹可追,好好奋斗、努力为那些爱着自己的人,也衷心的祝福天下父母健康长寿。我希望人间之外还有个空间,父亲含着微笑看着儿孙们成长。但我知道这只能是简单的希望罢了。</p> <p class="ql-block">  时间真快,一晃父亲去世就十六年了,在父亲百年诞辰来临的时候,我想告诉父亲:“宗权结婚生子了,自强、婷婷、雨晴、李峰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刘波、刘桃、自强、婷婷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并结婚生子了。”这些事是父亲生前挂心的事,但现在父亲永远看不到了。&nbsp;</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否还记的朱自清的那篇《背影》,它是中国大地上每一位朴实、深爱儿女的父亲的真实写照——儿女们承载了父亲太多的爱心。因为我们的出生,他必须更努力地工作,挣更多的钱,只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 儿子还承载了父亲太多的理想,父亲没有实现的理想,希望在我们的未来可以实现。所以他不遗余力地为你的未来铺路搭桥,送我们去学校学习,培养我们生存的技能。而当我们慢慢长大,自己有了思想并固执于自己的理想时,父亲只是微笑着看我们,宽容地对待我们的选择,深深的遗憾最终默默地埋在他内心的深处。</p><p class="ql-block"> 儿子是父亲血脉的传承,严肃的父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鞭子,鞭策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不一定能理解父亲的苦心,也许还对这份沉重的爱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抵制,只有当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男人,看到自己的儿子那双桀骜不驯的眼睛时,才会在一刹那间想起自己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用深沉的目光看着我们辛苦地打拼,而我们以为这是一种冷漠的表示。只有在我们伤痕累累地回到他身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一如既往地接纳你,并不会因为我们一事无成而嘲笑、谩骂。如果我们一帆风顺地走向成功,不经意间我们会听到他指着我们的背影自豪地告诉他的朋友:“看啊,这就是我的儿子。”而当我们惊讶地回过头来,他又摆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什么都没说过。</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的父亲,我们生命的赐予者,我们人生的指引者!如果我们感激他,请凝视他的双眼,斟满一杯酒,告诉父亲我们无愧是他的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