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适应技术,防治脑卒中助力百万减残工程

这里是河南《郑大二附院老年科》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负担。<br><br>  解决好脑卒中的防治问题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脑卒中防治工作,提高诊疗效果,减少因脑卒中所致残疾发生,2021年6月国家10部委决定实施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并联合制定了《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 这几年,随着百万减残工程的推进和适宜技术的推广,远隔缺血预适应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物理方法。一系列远隔缺血适应干预脑卒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安全有效。<br><br>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是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措施,简单易操作,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如肢体等)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激发机体内内源性抗缺血损伤保护机制,使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损伤的适应和耐受,提高其抗缺血损伤的能力,从而预防或减轻缺血性损伤。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团队领衔的一项研究显示,采用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能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使心脑血管疾病降低30%,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提供了高级别的医学证据,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在卒中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br><br>  单次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并不能对心脑血管起到保护作用,远隔缺血适应训练通过叠加效应和延迟激活发挥了脑保护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每天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才能起到防治脑卒中的效果。 心脑血管从开始堵塞到发生心梗、脑梗,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突然形成。一般情况下,血管堵塞75%以上才会发生心梗、脑梗。因此,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检测到心脑血管可能已经出现问题时,及时检查诊断,尽早干预治疗,可以延缓堵塞的进程,避免心梗、脑梗等重大不良事件发生。 缺血适应技术是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适应技术。目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三科已开展缺血适应技术,为广大老年患者及适宜人士提供健康帮助。欢迎咨询。<br><br>老年三科主任医师朱永林:13523561199。<br>出诊时间:周一全天。<br>出诊地点:门诊四楼老年医学科。<br>科室地址:6号楼26楼老年医学科三病区。<br>科室电话:63620505。

缺血

脑卒中

远隔

适应

心脑血管

防治

心梗

老年

训练

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