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的美篇

顺其自然

<p class="ql-block">一弯新月</p><p class="ql-block">薛铁军</p><p class="ql-block"> 岁杪傍晚,寒风扑面,但小区之内却人如潮涌,歌声震天、舞海翻腾,端的是喧闹不已。我无意驻足于里面的热闹,穿过东侧围墙小门,来到月牙河边,摇曳的灯光,婆娑的树影点缀两岸,斑驳的光影在这夜晚显得扑朔迷离。河的一侧高楼林立,无数个灯光从无数个窗口中探出头来,犹如天上的繁星争相闪烁着,另一侧则车流滚滚,闪烁的车灯汇成一条游动的长龙。目光越过树稍,一轮弯月恰似一条小船,静静地挂在苍穹之上,马路上的嘈杂丝毫没有影响月儿的定力,只管悠闲地看着云卷云舒。我愣愣地凝视了半天,忽然觉得这熟悉的月亮似乎与我有点久违了。</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有多久没有抬头认真看一眼天上的月亮了呢!</p><p class="ql-block">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亘古未变,而我这几十年来忙忙碌碌、跌跌撞撞于职场之中,黑发不知何时已挂霜花,面容渐显“古朴”之色,心态也悄悄起了褶皱,觉得能让沉寂的内心起波澜的事不多,于是“淡漠”人生似乎成了主基调。</p><p class="ql-block"> 今晚的月亮只有薄薄的一弦宽,却清亮透彻,犹如刚出生的婴儿般新鲜,所以又称月牙。我努力睁大眼睛,试图从这弦弯月里能够读懂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刘欢的歌声是那么的熟悉,毫不费力地钻入耳旁,眼前的这片月牙就是歌里的那个弯弯的月亮吧。遥想当年,也曾在石塘古镇的小桥旁,偷听着不知从谁的窗台流淌出来的糜糜之音,回到校园里轻轻哼唱,感动着自己暗哑的青春。如今,我的青春早已在一声叹息中随风而去,中学那几年颇有些混日子的味道,书没读几本,所学所知寥寥,直到当兵后才感知识恐慌,随又在惶恐中拾起书本,断断续续悟些人生修业进德之道。然而身处军营,事务繁杂,三十多年从机关到基层,常在任务完成中纠结,问题矛盾里打滚,所有的诗和远方不得不让位于骨感、痛感的现实。为了缓解沉重的工作压力,曾有段日子里,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然后熄灭灯光,拉上窗帘,将月光挡在窗外,独自面对浸入的夜色,斜躺在沙发里让思绪在黑夜里尽情地飞一会儿。那一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并没有用来寻找光明,只把黑夜当作了梦想的温床。作家张承志在《静夜功课》里说:“应该有这样的夜:独自一人闭锁黑暗中思索的夜。”那年那月的那些日子,再柔和的月光也无法抚平我疲惫的身心,似乎我的宁静只适合在暗夜中独自享有。</p><p class="ql-block"> 看来,我与月光隔膜久矣!今夜无意中的抬头与月儿的对视,才感受到这如水的月光洒向大地,也会让喧闹的场景陷于孤立,无声的静谧弥漫在整个夜空里,就连那峻拔的小桥和欢畅的流水在月光下的彻夜私语,也被听得清清楚楚了。 </p><p class="ql-block"> 我大约读懂了今晚的月亮,知道她会慢慢长大并走向圆满的,而后又会一点削瘦直到消失,并且会在黑暗中沉寂数日。转回头来,一弯新月又会给无数的人们和远方带来新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