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宋学通夫妇邀请南京三日游记

秋秋

<p class="ql-block">谢谢本家宋学通、梁意敏夫妇邀请,追着秋色从东欧到秋霞圃,12月8日早上八点又出发,经停最美阳澄湖服务区,进发南京。</p> 阳澄湖服务区以“梦里水乡、诗画江南”为设计理念,主体大楼尤如苏州园林风格,外立面整体采取了吴冠中大师水乡水墨画的抽象线条,通过外部大型水景的营造、白墙黛瓦的人字坡天际线,整体构成了中国水乡的“梦境”。让我有“不入苏州城,尽览姑苏景”的美好体验。 里面也以灯光秀打造了蓝天白云下独具江南水乡特质的小桥流水,加水、方便的匆匆过客都会跟我一样觉得赏心悦目的。 车行四个多小时,来到了南京的玄武湖,早在四十多年前我就来过, 那是陪着妈妈来看望她的老战友的,游览的是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梅园新村纪念馆,没有听说过牛首山。 如今的玄武湖好大啊,它由五个岛组成,分别是: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为了节省时间,走过路过不错过的观赏全景。我们选择了乘坐玄武湖内的电瓶车。 车子一面开一面放录音介绍各个岛的特色,环洲烟柳,樱洲花海,梁州秋菊, 菱洲山岚,翠洲云树,我们没有时间下车一一观赏,只能蜻蜓点水,一路车拍各个岛的美景,叠翠的绿,城墙般的红,想到了诗句:数树深红出浅黄。 真是个碧云天,黄叶地,红黄相间,秋色满园。 最后回到原点环洲岛,环洲因形如玉珏,环抱樱洲而得名,成片的绿柳在秋阳照耀下,和着玄武湖的粼粼波光,婀娜摇曳,一闪一闪,疑似秒回到了人间四月天?!环洲烟柳真是名不虚传。 下得电瓶车,我们漫步玄武湖畔,一碧如洗的蓝天下,姹紫嫣红, 秋天的阳光透过红色的枫叶照下来, 把枫叶染得五彩缤纷,黄的如金,绿的如玉,红的如火, 我们在秋色中纷纷拍照,留下美好瞬间, <p class="ql-block"><br></p> 随后来到童子拜观音石景区捕捉秋色, 那是一个岛中之岛,各种绿色植物,倒映在水中 岛中心童子拜观音处的秋色在池水倒映中,显得更加浓烈和迷人。 再看看一旁秋阳照射下的水池,如镜,如诗,如画。 镜头一转,绿意盎然,仿佛又是春天了,这似乎演绎着禅的意境:只要有一颗平常心,无杂念,放下一切执著,便日日是好日。 我们满怀欣喜的离开玄武湖,门口是充满喜气的雕塑,沐浴着秋阳, 接着步行去了老门东,老门东的石牌坊高十七米,梁柱和坊额上以干挂工艺敷设精美石雕,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艺人设计雕琢,石雕画面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玉如意等,牌坊基座上的抱鼓石也敷设了精美的石刻云纹。石牌坊上书“老门东”三个行书大字。牌坊两旁有一副楹联:“市井坊间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合书千古大文章”。此联短短二十二个字,将历代南京人共建古城而创造的辉煌与城市的纵深感都呈现出来了。 我们穿过“老门东”牌坊,走街串巷,古色古香的老建筑,让人怀旧,发思古之幽情。 荧红灯打造的指示牌,又彰显现代感。 我们在古建筑前驻足凝望……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畔,缅怀文人墨客朱自清、俞平伯。 看一眼建于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大照壁,距今算来四百五十年了,长一百十米,高十米整石,为全国璧照之最,是夫子庙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文物。 我们以大照壁为背景拍照留影, 打卡纪念。 如果说南京城是以城墙作为帝王与百姓行政区域的话,那么南京老门东则是南京城墙下最具代表的地方了,这里记录着几千年老南京城的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老门东的改造并没有使其失去原貌,而是在原貌的基础上加以整新。 周边的建筑居民楼也或多或少有意地沾染了老民居的风格,与大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老树、古井还有残留的墙基都是历史的沉淀,柱础、石槽等各种石件随处可见。 我们在老门东挑选了各自喜欢的小吃,填饱了胃,满足了口舌之欲,心满意足地来到老门东路口,车子很快到了。 再看一眼秦淮老街,依然灯火辉煌, 隔夜本家学通兄夫妇请管家预定滴滴出租车,趁着第二天早上空隙时间,赶赴栖霞山赏枫。临走前在蜂巢酒店门口拍照, 三十多米高的一对巨型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安置在蜂巢酒店的左右两侧,守护着酒店。导游说它们是在开发蜂巢酒店时,无意间挖掘出来的自然像形石。 这也太像了吧,简直是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长江浩浩,秦淮滟滟。钟山巍巍,栖霞璨璨。追着秋色,今天早上去了栖霞山,下午去到牛首山,观瞻佛舍利,尽享佛光普照。栖霞山最著名的就是赏秋,看它的枫叶了!我们从东欧五国到上海嘉定的秋霞圃,追着秋色一路来到南京秋霞圃,我们南门进入(游览之后才知道应该从西门入)。 远远望去,那层林尽染的枫叶,犹如一团火红的火焰,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栖霞山最适合徒步赏枫,我们放弃了景交车,走在秋天的大自然中,枫叶一片连一片,形成的红色海洋,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作为中国四大赏枫地的南京栖霞山,绝对是深秋不可错过的打卡地,浓郁的色彩配合柔和的光线,赏心悦目。 从山下到山顶,处处是红黄相间的美景,不用爬太高就可以轻松看到我们想要看到的秋日美景,曾经来过栖霞山的黄琦好言相劝:这里的秋色只是边角料,更美的景色在后面呢。可我们没有听进去,早已被眼前红黄相间的秋色迷住了…… 北京有香山,南京有栖霞山,均为六朝胜迹,观枫雅地,古树名景,天下之民,不论贤达或者普罗,慕名而往者众矣。 我们穿梭于红黄之间,沿步道攀登栖霞山。 留下秋色,留下美好, 留下靓丽,留下未来温馨的记忆。 南门攀登栖霞山到山巅,就是饮马池,它紧邻小营盘,是当年乾隆皇帝驻跸栖霞行宫时,其御林军马匹饮水之处。由此向西下山,景色越来越美了, 游园人也越来越多了, 我们一路下坡,一面赏枫, 回廊在红枫的簇拥下,演绎着毘庐宝殿前的抱柱上林散之题写的楹联下联:江天无恙满林红叶灿如花的意境。 我们在此留下了集体合影。 每当见到美美的红枫,小张就忍不住驻足观赏,殊不知她和红枫也成了一道美景。 这是自然将进入漫漫寒冬之前最光华灿烂的时刻,是天地间的绝唱, 我分明看到了万物拼尽全力的华彩,乐音的高低调,摄影的光与影,大自然四季轮回的压轴戏。 秋色秋光越来越美,心情随之飞扬。 如火如荼的枫林, 引来无数爱美的大姐姐,小妹妹,她们哪里知道,当她们举起手机拍摄的刹那,她们自己也成就了一道靓丽的秋景。 片云亭是观赏枫林的最佳处,可是它却沉浸在枫林的彩虹中, 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彩虹明镜”。四周枫树满植,株曲四向,湖中倒影,丹枫黛亭,相映成趣。 这张照片为本家宋学通拍摄,同样拍摄明镜湖,幸好他选到了最佳角度,抓住了秋色秋光,拍摄到栖霞寺西门胜景(这时才感觉到大把时间耗在刚刚入园的边角料是多么可惜,真正的美景没有时间拍照打卡了)。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要赶上团队下午观瞻牛首山。 牛首山是这次南京三日游的主要景点,以前只知道南京有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玄武湖,这次目睹了牛首山佛顶宫的金碧辉煌,太震撼了,开了眼界,真的了不起,牛首山佛顶塔是佛顶圣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约八十八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九级四面,与明代弘觉寺塔相为呼应,重现历史上牛首山“双塔”的恢弘格局。 我们登上九九八十一级台阶,乘自动扶梯来到无忧广场,“无忧”二字取自于“无忧无虑”又因佛祖是在无忧树下出生而得名,意味着众生走过无忧广场,感悟佛法,消除烦恼,达到无忧的状态。广场核心为无忧门,依据佛祖出生于无忧树下的故事而设计。门上方汉白玉雕刻的人物便是刚出生的悉达多太子,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即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他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 佛顶宫是牛首山遗址公园内最大看点,大穹顶长度为一百二十米,形如佛祖袈裟,既与牛首东峰呼应,又覆盖在地宫小穹顶之上,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整体犹如佛祖发髻,单个为双手合十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供养。世界唯一一颗佛顶舍利就在牛首山佛顶宫。佛顶宫呈半圆状,整体造型是以巨型莲花托起佛顶发髻的摩尼穹顶,直径超过二百米,非常辉煌壮观。 牛首山的佛顶摩崖石刻,虽然是后刻的新景观,但仍然请来了几十位高僧为其开过光,为这座开在石头上禅意之花,赋予了更深刻的内在。 小穹顶基座为莲花宝座造型,整个莲花宝座共由象征佛陀无量智慧的五十六座飞天菩提门,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五十六根云门如意柱组成,与小穹顶摩尼宝珠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 佛顶宫里面的禅境大观穹顶犹如覆盖的莲花,在变换的灯光下盛开着。 禅境大观正中供奉一尊卧佛,为释迦摩尼佛涅槃像。卧佛舒展自然,庄严慈祥,传递出佛陀进入永恒吉祥的涅槃境界;佛像刻画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设计创作。 卧佛周围是硕大的如莲剧场,剧场可升降,可打开,可合拢。周围还隐藏有三十六片莲花瓣,花瓣徐徐升起时,形成一朵巨型莲花,花开见佛性。我们佛缘殊胜,恰逢一场飞天演出。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乘自动扶梯直接下到地宫五层——舍利大殿,也称千佛殿,空间呈穹窿状,平面为椭圆形,按照华藏世界的五方五佛来精心布局,供奉着一千三百四十三尊佛菩萨造像,每一尊佛像都精美绝伦,以红色、黄色和暗金色为主色调。 以代表金刚界大日如来的舍利圣塔为中心,圣塔高二十一点八米高,见塔如见佛,四方二层上都设立一位四方佛——波罗蜜菩萨、有慧门十六尊菩萨、四摄菩萨和八内外供养菩萨。 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们从他的骨灰中,找到了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而真身舍利子竟多达八万四千颗。释迦牟尼身上最珍贵的头顶骨舍利,历经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蹉跎,于2015年,在两岸四地高僧见证下,迎请至牛首山地宫第六层舍利藏宫永久供奉,一年中仅几个重要节日开放供信众观瞻。<br> 在瞻仰了供奉释迦牟尼佛头顶舍利宝瓶后,拾级而上负四层,以佛的视角俯瞰人世间。 从佛顶宫出来但见祥云普照,两株菩提树受到了特殊的保护。 佛顶宫俯瞰,红绿相间,似有枯山水造境,氤氲之气缭绕, 天象奇观明明白白地展示出佛光普照, 时近傍晚,西天居然放亮。 佛顶圣境,名不虚传。 在佛光普照下,大善夫妇合影。尽显吉祥善缘相。 晚上入住蜂巢酒店,豪华的星际酒店,昨天回酒店晚了,没有好好观赏,早上拍摄了三十米高巨狮的样子,到了晚上灯光的作用下才看清楚酒店右面的巨狮,回首远望,脊背肚子上是瀑布, 左面的巨狮则是很享受的趴在绿树丛中酣睡。 太太小张说小蜜蜂在蓝色灯光时,最逼真。我就等着灯光转到蓝色时,按下快门,果然效果最佳。蜜蜂背景的两个蜂巢,正是我们入住的房间,可见这只小蜜蜂有多大啊。 酒店大堂夜景魔幻,灯光闪烁,让人眼睛一亮。 总台背景就像海底世界, 走道金碧辉煌,灯火通明。房间设施齐全,窗帘,马桶都是自动的,只要按钮钦钦,好用方便,太棒了。 我们在蜂巢里小憩, 留下美好的瞬间。 在座位上, 走道上,留下满意的笑容, 最后一天游览阅江楼, 入园不久就能看到临江矗立的阅江楼,公元1360年,朱元璋在卢龙山指挥八万伏兵,大败陈友谅四十万军队,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朱元璋称帝后,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赐名卢龙山为狮子山,并下诏于山巅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和发动群臣撰写《阅江楼记》。楼基建好,却因耗费巨大而停建。 六百二十七年后的2001年,阅江楼终于在狮子山巅落成,南京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从高度、体量、气势上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相媲美。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汉白玉镌刻的《阅江楼记》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奉诏所作的一篇歌颂性散文。在文中,作者写京师(今南京)阅江楼的胜景,其意在于点缀盛世,为明朝歌功颂德。同时,作者还希望帝王能安抚内外、体恤民生,融入了忠君忧民的思想。 一路拾级而上,山上古银杏,松柏,引发思古之幽情。 登上阅江楼,放眼远望,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情痴梦,几辈痴人。(此为朱元璋当年题南京秦淮河风月亭联)山水风月,是天之无尽宝藏,声色情梦,是人之常见常有,上联重一个景字,下联重一个情字,阅江楼居其中,几辈痴人,且作千秋佳话听。 下得山来,明代的建筑和园林结构, 明代的古城墙,让我们有穿越的感觉, 记录了六百多年历史, 明史金陵碑廊,更是将整个明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镌刻在石碑上,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科技、廉政、文化、艺术、外交、宗教、民俗等方面。让我们在了解南京古城古往今来的历史中结束了这次南京三日之旅。再次感谢本家宋学通、梁意敏夫妇的邀请。